吳博軒
如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能”一詞也從所謂的“技術術語”變得像今天這般家喻戶曉。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未來,也是有喜有憂。人工智能看似在服務于人類,其又一步步的在取代人類。在對機器人進行系統設計時,他們甚至有屬于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每當人們在看到機器人做著人類需要做的事情,甚至在模仿人類行為的時候,人類總會相互之間開玩笑說,機器人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不管是自然界的什么物種,還是人們備受關注的事物,任何失誤都具有其獨特的靈性和美觀??苹脛 墩鎸嵉娜祟悺吩诘谌局兄v到了人類和人工智能之間的沖突。在新的情節中講到機器人面對充滿敵意的人類,甚至用懷疑、恐懼以及仇恨來對待他們。其中,Synth以及一些認為機器人不能代替人類的人與機器人作斗爭的同時,還發現此次戰爭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權利同樣還是為了生存。
實際上,當前并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了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計算機科學家們也在逐漸打破人工智能的極限,有科學家認為,智能時代的到來會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甚至會毀滅人類。
那么下面我們將說一下人們為什么對人工智能的到來感到不安:第一,弱人工智能是當前發展主要趨勢。然而,弱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異化作用。異化作用最早由馬克思提出,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內容:當人的創造物與人主體相分離時,其便會擺脫人的控制,甚至會對人類進行反控制,與人類的意愿相反,最后成為控制人類的主體,這是我們不愿看到的;第二人工智能的到來會有一部分人面臨失業的問題,與工業革命造成的失業潮不一樣的是,人工智能不僅僅會帶來失業潮同樣還會使其自身產生巨大的商業利益,這便會出現人工智能供養人類的現象。換言之,當人工智能時代真正到來時,人類還會用自己的勞動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嗎?人類還會去追求自我實現嗎?可以想象,絕大多數人類只會無所事事;第三,盡管人工智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即便現在不會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影響,甚至沒有毀滅人類的心,但隨著人類生活的逐漸發展,人工智能也會逐漸取代人類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
人工智能的到來對人類已經是一個威脅。在2017年7月,一位引起人們對人工智能重視的知名人士埃隆·馬斯克講到,既然當前我們已經接觸到了非常先進的人工智能,那么就應該加強對他的關注。
讓人們擔心的是,倘若人工智能越來越先進,甚至會變得比人類更加聰明,更有意識,那他便會像我們對待猴子一樣對待我們。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做一些有害的事情,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人類在研發機器的同時便對其用途進行了設計,因此,每個機器用于好的或壞的目的主要取決于人類對它的控制。
倘若人們能夠換個角度來考慮人工智能,改變對人工智能的敵意,或許會看到人工智能實在帶來的好處。但在當前人類的意識中,對人工智能的恐懼只會引來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對抗,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智能會持續甚至會升級。
人們喜的是人工智能技術越成熟,其給人們的生活提供的便利也就越多;憂的則是以霍金為代表的眾多科學家對人工智能的態度。2014年霍金更是在BBC的采訪中斷言“人工智能的發展成熟將宣告人類的滅亡”。雖然表面上民眾們持著“逆來順受”的觀望態度,但人人心里都會對其有一份忌憚。我們害怕人工智能。
但是,我們怕的真的是人工智能本身嗎?
人類第一次在某個領域敗給人工智能是在1997年,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與IBM的智能AI“深藍”的對局中以慘敗收場。十多年后,圍棋界也宣告失守:“阿爾法狗”4:1打敗世界冠軍李世石。中國選手柯潔也慘遭“黑手”。在別的領域,人工智能也都有幾倍于人類的工作效率。
那么,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應該是件好事兒嗎?各種高危、高難度的工作也有了“勞力”,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不應值得慶祝嗎?人們究竟為什么害怕人工智能呢?
事實上,我們害怕的是我們自己。當人工智能真的發展成熟后,人類做什么都不需親力親為時,當“人穿衣服”變成了“衣服套人”,當“人吃食物”變成了“食物塞嘴”,人類的存亡也會毫無分別?!凹词孤?,馳而不息,縱令落后,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跨越時代給出了答案。
一周前,我媽拿走了我的手機。我抗議,我不服。時代在改變,我們怎么能逆水行舟?老媽的話卻令我驚訝:“社會是科技與人文的共同體,科技這樣發展,你要是不學知識,還怎樣跟上‘時代?你以為它帶給你的是安逸,是福氣;但實際上給你的只有倦怠與消沉。你以為學習給你的是疲憊、勞累;但你從這里只能拿到堅強與毅力。”這恰似人工智能與我們的關系:若你依賴人工智能,那么你會變成懶惰的奴隸,走向滅亡。
所以,面對人工智能感到畏懼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內心還不夠強大。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能更好地掌控人工智能,掌控自身,才能無畏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進步經常會引發人類對于自己將被淘汰的擔憂,希望機器最終不會替代生物大腦,而是成為大腦的助手?!蔽蚁脒@就是研究人工智能的初心吧。堅持這個初心,也許是我們戰勝恐懼的唯一方式。
在人類的生活中,人工智能只是其中的一項輔助品,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工作、帶給我們快樂,甚至可以在我們感到孤獨時陪伴我們,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會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因此,我們應改變對人工智能的看法,不能隨心所欲,因為每種事物的出現都有其獨自的意義,我們應認真對待人工智能的到來,我們要對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抱有一顆感恩的心,無論他有沒有生命。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機器。因此,在當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即使出現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可能,我們也要勇于挑戰,相信人類是會戰勝人工智能的。在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們也需要做好迎接他的準備。要相信人類的智慧是無法取代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但不能因為害怕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