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
“本案的依法查處和審理,為我們今后辦理此類案件積累了寶貴經驗,也彰顯了國家依法整治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利的力度和決心。”主審法官說。
“您的醫保消費異?!薄澳鷤€人信息已泄露,你需要報案嗎?”“您涉嫌經濟犯罪,需提供財產明細,請按#鍵轉接檢察院……”正是以這種群發、自動轉接等方式,北京、江蘇、山東、浙江等地的185名居民被身處印度尼西亞、肯尼亞的電信詐騙組織先后詐騙2900余萬元。本案涉及85名嫌疑人,其中3名主犯和41名被告為臺灣地區居民。
一二三線接力詐騙 受害人遍布十余省份
“這起特大電信詐騙案中的犯罪組織架構,與一般的犯罪組織不同,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公司,實際上,這只是它的‘隱身衣。”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金融犯罪檢察部副主任孫晴說,這個所謂“公司”的組織管理者都來自中國臺灣,如本案中的三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張凱閔、林金德、張家祥都是臺灣人,他們在境外分別組建詐騙窩點,從臺灣和大陸招募人員,進行培訓,按照嚴密的分工,實施跨境電信詐騙犯罪。
在肯尼亞“窩點”的張家祥等35人詐騙案中,該詐騙團伙分別向山東、河南等10余個省的被害人實施詐騙。后查明的被害人達到110人,被騙錢款共計人民幣650余萬元。
“每天早會,老板會布置任務。比如,今天集中打給山東。我們就會查詢山東手機號碼段,然后輸入系統,系統會自動群發短信?!彪娔X操作手、嫌疑人劉泰廷(臺灣居民)供述,只需一個按鍵,10萬到12萬條“醫保信息泄露”“轉撥電話報警”等內容的電話語音包就會發送到山東不特定人群的手機,然后等人“上鉤”回撥?!霸诳夏醽啠覀兎块g時鐘顯示的是北京時間,這樣方便騙人。”嫌疑人孫立國交代,為此,大家每天肯尼亞時間凌晨3點就要起床,一直工作到北京時間下午4時。
“我們分一、二、三線。我在一線。對方把電話打過來,我就跟他說我是某醫保局的?!绷硪幻_灣籍嫌疑人丁育綾表示,在電話里,她先告訴被害人說醫保卡消費異常,很有可能是身份信息泄露了。“這時候對方往往會很緊張,我就說可以幫他報警,然后把電話轉給二線?!贝藭r,負責二線的周圣修(臺灣居民)接起電話,詢問被害人:“這里是公安局。你有什么事?需要報案嗎?”在得到肯定答復后,周圣修按照“流程”告訴被害人“我先幫你填一份報案單,你叫什么名字?手機號多少……”進而套取被害人信息。經過片刻“等待”后,周圣修會告訴被害人:“查詢結果顯示,你的醫??ū挥脕碣徺I很多違禁藥品,您個人賬戶涉嫌犯罪,需進一步核查,請將您名下資金都轉賬到司法機關‘專門賬戶,我們進一步審查。不信,你請按#鍵轉接檢察院。”這時,早已在三線等候的張家祥(窩點頭目)以檢察官身份繼續實施詐騙。他謊稱被害人已被通緝,要求調查其資金流向,為證清白,請被害人提供銀行賬戶信息,并電話指揮被害人通過ATM機、銀行柜臺等方式給指定賬戶匯款,最終完成詐騙。
在公訴機關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提交的證據中,用繁體字寫成的“話術單”和“問答單”引人關注。上面詳細記載了以“醫保局”“郵局”“公安局”等不同身份實施詐騙時應如何表述。同時,對被害人可能產生的疑問詳細梳理,以“問答單”形式一一列出應對方案。
“實際上,詐騙人員早就提前獲取了所要冒充部門的電話,方便實施詐騙。”辦案檢察官說,很多被害人并不了解網絡電信詐騙通過虛擬改號可以偽裝成任意號碼,因此陷入騙局。此外,詐騙人員還會要求對方不要掛斷電話,不要將此事告訴任何人,以保證騙局不被干擾、識破;在對方被騙至ATM機匯款時,要求被害人點擊英文模式操作,方便行騙。全案中,被害人年齡跨度從二十幾歲到八十幾歲,受騙金額最高的被害人累計被騙金額達400余萬元。
“這些錢是按照一二三線分成,比例從6%到9%不等?!敝饕右扇藦埣蚁楣┦觯瑢τ谠p騙“績效”,每天都有詳細統計。一線人員每人每月底薪6000元,單筆詐騙成功,提成為被害人匯款額6%。二線全程提成9%,三線8%左右。
外國警方移交77名犯罪嫌疑人
辦案檢察官稱,這起特大跨國電信詐騙案的發案頗具戲劇性。那是2014年11月29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一棟別墅突發火災,內羅畢當地居民報警。警察趕到救助時發現,別墅內住著很多中國人,并且房間內有大量的電話、語音網關、電腦等物品,懷疑這是一個電信詐騙“窩點”。后來,警方將該窩點中以張家祥為首的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其中23名臺灣犯罪嫌疑人(其中1人另案處理)、13名大陸犯罪嫌疑人??夏醽喚秸J為,這些犯罪嫌疑人涉嫌觸犯該國“非法架設電信設備罪”。因這棟別墅門牌號是“46號”,故辦案人員稱其為46號窩點。
為了依法打擊跨境電信詐騙犯罪,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我國外交部和公安部與肯尼亞方面多方交涉,在2016年4月5日,肯尼亞警方終于同意,對“46號窩點”的張家祥等36名犯罪嫌疑人進行遣返。讓中、肯警方人員沒想到,途中又起波瀾。
2016年4月8日,36名犯罪嫌疑人被遣返回國前,在機場的一個可疑舉動引起肯尼亞警方注意。警察發現,當天犯罪嫌疑人要求上廁所的人數多、頻次高。經緊急搜查,警方在看押犯罪嫌疑人的機場停留區廁所馬桶內,查獲了一部手機。在這部手機中,肯尼亞警方發現了十幾個臺灣、大陸地區的電話號碼,以及多條可疑短信。據此,4月8日當天,肯尼亞警方又破獲了另一個跨境電信詐騙窩點“201號窩點” (別墅門牌號為201),將張凱閔、林金德等22名臺灣犯罪嫌疑人、19名大陸犯罪嫌疑人抓獲。 經協調,肯尼亞警方將“201號”窩點和“46號”窩點的77名犯罪嫌疑人、物證均交由大陸警方,共同遣返回國。2016年4月13日,經公安部指定負責偵查的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將77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京?!斑@起案件,是我國首次從境外將臺灣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大陸進行司法審判的電信詐騙犯罪案件。這也是我國首次從非洲大規模押回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因4月13日是押解犯罪嫌疑人回京的日子,故而我們稱之為‘4·13案件。”孫晴解釋說。
2016年11月2日,“4·13案件”正式移送到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進行審查。對“4·13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北京市檢察機關高度重視——最高檢公訴廳和北京市檢察院公訴部門全程指導督辦,二分院主管公訴的副檢察長張朝霞擔任第一公訴人,并依托金融檢察、網絡與電信犯罪檢察等專業化辦案團隊,形成建立了“4·13案件”公訴組。
兩次補充偵查公訴組坐實證據
辦案中,“4·13”案件公訴組對證據審查極其嚴格,不因辦案時間緊迫而降低證據標準。
公訴組注重發揮審前程序的主導作用,按照程序和實體兩方面證據情況作了細致梳理,先后兩次退回補充偵查。第一次補充偵查后,公訴組引導偵查機關再次調取關鍵證據。最終,形成補充偵查卷21冊,為案件的審查和提起公訴奠定了堅實基礎。
“4·13”跨境特大電信詐騙案卷宗的電子證據十分重要。對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而言,難點在于證明電子證據的“無污染性”,即原始的、真實的證據屬性。為此,檢察官們曾專門請教相關專家。在甄別電子證據的過程中,公安人員和檢察官在“201窩點”扣押的電腦數據恢復中發現了一些特殊的“返鄉訂票記錄單”。正是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讓“201窩點”相關詐騙分子的“印尼行騙”犯罪記錄進入司法視野。檢察官審查發現,去肯尼亞之前,“201窩點”負責人及其部分成員,曾經在印度尼西亞從事過兩次電信詐騙活動。一次是夏天、一次是冬天,在印尼不同的地方從事詐騙,涉案金額竟高達2300余萬元。
隨著案件的繼續深挖,另外11名曾經在印尼參與電信詐騙后返回大陸未參與肯尼亞詐騙的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鎖定。經北京警方發布通緝令,11名犯罪嫌疑人陸續被緝捕歸案。至此,該特大跨國電信詐騙案的犯罪嫌疑人共達88名,其中有3人未追究刑事責任。
“印尼行騙”證據發現后,如何確定被害人成為擺在辦案人員面前的重大課題。畢竟詐騙集團每天發出的“語音包”是海量的,如何在眾多報案者中找到本案的被害人呢?
“我們采用了三要素來確定被害人?!北本┦袡z察院第二分院金融犯罪檢察部副主任孫晴分析說,如果從兩個窩點扣押的語音網關中提取的“通話記錄”,能顯示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間曾經有過通話;如果犯罪組織內部Skype軟件聊天記錄中,出現被害人的名字、身份號碼、擬打款等信息;如果被害人的轉賬憑證等證據,顯示被害人確實向窩點指定賬戶之一打款,且時間吻合,那么,可確認該被害人與犯罪組織之間的關聯性和同一性。辦案人員經過仔細的甄別與認定,在兩個窩點被詐騙2900余萬元的沈某、苑某等185人,被公訴組確認為此案被害人,并最終獲法院判決支持。對被害人的準確認定,既是最終庭審準確認定犯罪事實的基礎,也切實維護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
85名嫌犯受到法律懲處
2017年9月18日至20日,由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依法審查并提起公訴的“4·13”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是全國首例審判臺灣籍犯罪嫌疑人,倍受媒體與民眾廣泛關注。
公訴組充分發揮指控與證明犯罪的主體作用,庭審前制定了周密的出庭預案,擬定的“三綱一書”多達10萬字;先后3次通過庭前會議,解決了非法證據排除等程序問題,與辯護人就舉證方式達成一致。85名被告人中,除自聘律師的,司法機關均為其指定了法律援助律師。
法庭上,法官圍繞起訴指控的事實進行了調查。公訴組運用多媒體等形式出示了從肯尼亞詐騙窩點起獲電腦中提取、恢復的聊天記錄,“話術單”文檔。對窩點提取的網絡電話單等電子數據,相關書證、物證及被害人陳述等證據,控辯雙方充分質證。隨后,控辯雙方就辯護人提出的犯罪集團、部分被告人的責任、量刑情節等問題充分發表了意見。公訴方借助專業化辦案團隊優勢,充分發揮指控和證明犯罪的主體作用,鏗鏘指出:張凱閔、林金德、張家祥等85人構成詐騙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認定其為電信詐騙犯罪集團,且在境外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詐騙、犯罪數額特別巨大、情節惡劣,社會危害嚴重,理應依法嚴肅懲處。
在最后陳述階段,各被告人向法官、檢察官、被害人表示懺悔,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通過司法程序接受了法制宣傳教育,部分被告人表示要積極賠償。部分臺灣地區被告人表達了對大陸司法機關辦案和審判公平公正的感受,表示認罪悔罪?!氨景傅囊婪ú樘幒蛯徖?,為我們今后辦理此類案件積累了寶貴經驗,也彰顯了國家依法整治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利的力度和決心。”主審法官說。
2017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張凱閔、林金德、張家祥等85人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做出一審判決。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張凱閔、林金德(系臺灣籍)有期徒刑15年,以詐騙罪分別判處張家祥(臺灣籍)、韓剛、徐偉倫等83人有期徒刑14年至1年9個月不等刑罰,并處剝奪政治權利及罰金。上述被告人員中,其中張凱閔等44人為臺灣地區居民。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張凱閔、林金德等50人,被告人張家祥等35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參加詐騙犯罪集團,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分工合作,冒充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其他單位工作人員,虛構被害人個人信息泄露、涉嫌違法犯罪、需配合清查資金等事實,誘使被害人按照要求進行轉賬或匯款,詐騙被害人錢財,各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依法均應予以懲處。其中,68人詐騙數額特別巨大,17人詐騙數額巨大;46人系主犯,39人系從犯。一審宣判后,共有66名被告人提出上訴。2018年5月,北京市高院經審理,認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法做出一審判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及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故依法裁定駁回張凱閔案等31人、張家祥案等32人的上訴,維持原判。徐偉倫詐騙案中3人提出上訴,后又撤回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裁定準予撤訴。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