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
今年8月末,一篇《阿里P7員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的文章在網絡上刷屏,室內裝修的甲醛問題再一次引入公眾的關注場之中。那么,除了自如的公寓,商場、餐廳等公共場所的空氣質量合格與否,是否同樣值得關注呢?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購物、餐飲已經從基本的需求滿足轉變為休閑生活的體驗性行為。各類新興商業中心在我國大小城市迅速布局,呈遍地開花之態勢。商業中心集餐飲、娛樂、購物、幼兒教育、健身鍛煉等多種功能于一身。因是之故,我們更應關注商業中心這類公共場所的空氣質量問題。
投訴熱線 效果甚微
2018年9月末的一天,記者前往江蘇某新開張的商業中心,該中心推出了力度頗大的促銷活動,包括餐飲折扣、低價看電影等等。
記者抵達該商業中心已是傍晚時分,商業中心外圍停滿了非機動車,機動車地下停車場同樣擁擠,車位難求。在花費了將近半個小時完成停車后,記者與家人一同乘坐電梯進入該商業中心并準備在里面用晚餐。
剛剛踏出電梯間,就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經驗判斷這股氣味源于商業中心的新裝修。在由電梯區域通往營業區域的途中,該商業中心的非營業區域仍然有一部分裝修工作正在進行。
不出所料,商業中心的營業區域可謂人滿為患,晚上6點不到,幾乎所有餐飲店門前都已排起長長的隊伍,一些熱門的店鋪甚至表示,當天的接待人數已達上限,不再派發排隊號碼。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尋覓,記者與家人放棄了在該商業中心用晚餐的計劃,準備另尋他處。與此同時,記者明顯感覺到身體出現不適,有頭暈、惡心等癥狀。
隨后記者與家人離開該商業中心,粗略估計,在商業中心內待了約兩個小時。在驅車離開的途中,記者明顯感覺到有甲醛等污染物中毒的反應,其間被迫將車停靠于路邊休息,家人也出現眼睛紅腫等不良反應。
考慮到該商業中心客流量巨大,且不乏家長帶著嬰幼兒在其中休閑,為避免造成更多的不良反應及對市民健康的傷害,記者于次日撥通了當地消費者協會和工商管理局的電話反映情況。經過簡單的溝通,相關人員均表示當地已部署江蘇“263”環保專項行動,有專門的環境保護投訴電話。
由于恰逢國慶假期,記者于假期后第一個工作日,即2018年10月8日才得以撥通這個本來是為了及時解決環境問題而專門設立的環保投訴舉報電話。接線人員詳細了解了記者的訴求之后在系統內做了記錄,并確認是實名舉報且需要回復。
一周之后,2018年10月15日,記者在未收到任何回復的情況之下再次撥通該熱線,接線人員表示事件仍在推進,并愿意幫助記者再次反映。2018年11月7日,也就是記者前往該商業中心后的40天,首次撥通環保投訴舉報電話后的29天,記者收到了當地住建局質檢站打來的舉報回復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工作站員工已經于2018年10月15日至2018年10月20日之間,請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該商業中心進行了環保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商業中心符合Ⅱ類民用建筑的限量值要求(即并沒有污染超標)。記者對檢測時間已經距開業有半個月之久提出了異議,并追問商業中心在開業之前是否有標準的污染檢測程序。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欲言又止,沉默良久,最后表示這通電話他只能就記者投訴的問題給出答復,不能透露更多相關信息。
如此隱患 并不少見
中國室內環境監測中心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由于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急診數為430萬人次;每年由室內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達11.1萬人,平均每天死亡304人。
人們80%左右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其中包括日常居所、工作場所與公共場所,室內空氣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國內外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室內空氣中可檢測出的揮發性有機物達500多種,其中有20 余種為致癌物或致突變物。這些物質對人體的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以及生殖系統都會產生嚴重損害。目前,室內裝修污染的氣體污染物質主要有5種:甲醛、苯、氡、氨和揮發性有機物。
隨著人們對室內環境污染的認識加深,家裝趨于簡單環保化。而在各類公共場所等服務行業中,商家為了商業目的,給人們營造一種豪華的空間,裝修卻越來越復雜精致,高檔豪華的公共場所日趨增多。同時,商家為了效益而降低成本,使用劣質的裝飾材料。精裝修的房子室內甲醛的濃度大多較高,各種材料的甲醛釋放率會有疊加效應。裝修程度越復雜,室內甲醛濃度消除到安全范圍的時間就會越長。再加上公共場所客流量大,人多擁擠,而有些建筑物設計上的特殊性,通風較差,甚至有的娛樂場所由于環保方面的要求,在營業期間不得開窗,導致公共場所室內空氣中的甲醛等無法快速消散,污染較為嚴重,污染物濃度水平遠遠高于室外。
有關商業中心內空氣污染中毒事件屢現報端:2016年7月,一位老人在逛南京某新開業的購物中心時,因甲醛超標導致其突發哮喘在廁所暈倒,不幸去世;2016年12月,上海某商場剛剛裝修完就對外營業,商場內臭味刺鼻,店員齊戴口罩上班……
網絡上關于這類問題的討論同樣熱烈,不少網友發帖求助,表示自己在逛完某個商業中心后,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反應。另外,還有不少商業中心服務人員,由于工作需要,必須長時間處于高度污染的環境之中,他們也在努力尋找解決之道,在賺錢與保命之間苦苦掙扎。以下是一位網友的留言:我懷孕一個多月了,在一個新開半年的商場上班,里面的甲醛會影響寶寶嗎?很擔心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辦。
記者了解到,除了商業中心,學校、辦公樓等場所同樣有諸如此類隱患,相關擔憂與埋怨在網絡上可謂俯拾皆是。
責任不明 執法空白
那么,人們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遭遇種種空氣污染問題時,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呢?是否有快速高效的維權通道呢?又是什么原因,讓如此重要的安全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呢?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上海觀庭觀盛律師事務所的都培麗律師。都培麗律師表示,這類問題屢報屢現的關鍵點在于,裝修異味的監管雖然有法可依,但執行仍屬空白。
首先,從環境保護的相關法規來看,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向大氣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大氣污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對有關設施、設備、物品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后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跟蹤檢查,對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應當查清原因、查明責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建設項目試生產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第二十條規定,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向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竣工驗收同時進行。
其次,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層面來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第三十六條,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
最后,從公共場所管理條例來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規定,大型商場超市開業前,空氣必須經過檢測,達到衛生部公共場所衛生要求。《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三條,衛生部主管全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第十一條,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保持公共場所空氣流通,室內空氣質量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要求。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按照衛生標準、規范的要求對公共場所的空氣、微小氣候、水質、采光、照明、噪聲、顧客用品用具等進行衛生檢測,檢測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檢測結果不符合衛生標準、規范要求的應當及時整改。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在醒目位置如實公示檢測結果。公共場所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給予警告,并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拒絕監督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
都培麗律師表示:“可以說,公共場所的室內空氣質量似乎是建筑、環保、衛生、質檢、工商等部門都可以管理,但發生污染后究竟由哪個部門管理,則相互交織,權責不明。有環保部門表示,裝修異味屬于散發異味,不屬于向大氣排放污染物,因而不屬于環保部門的管理范圍,造成異味是與裝修質量有關。《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并未規定有關裝修異味的處理辦法和責任部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執法內容主要集中在市面上流通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方面的監管,裝修異味也不屬于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管理范圍。所以這類問題可以說監管責任尚不明確,相關部門也無奈。”
針對目前的狀況,都培麗律師給出了可行的維權建議:1. 消費者與商業體員工自查。很多商場剛裝修好就營業,甚至邊裝修邊營業,裝修容易產生苯、甲醛污染,商場環境密封,污染不容易擴散,這本身是對顧客和商業中心內工作人員的不負責任,所以人們首先應懂得自查。2. 向環保、衛生監管、消費者協會等部門投訴。各相關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作用,比如家具行業協會、家裝行業協會、建材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主動加強對會員單位的培訓指導,引導行業自律,自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誠信規范經營,切實提高行業的整體質量。遇到嚴重的環保問題,消費者可以向環境行政部門進行反映,衛生行政部門也有權力督促違反衛生標準的商業體進行整改。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開通了商場超市室內環境污染檢測咨詢投訴熱線電話,消費者一旦發現嚴重的公共場所室內環境污染事件,可以撥打熱線咨詢相關情況,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利益為先 罔顧環保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室內空氣質量指南》指出,苯、甲醛和放射性氡等物質是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物,而這些恰恰是裝修中最常見的污染物。2004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正式將甲醛列為第1類致癌物,將苯列為高毒致癌物質。另外,學界早已認定苯會導致白血病,白血病與甲醛是否有直接關系則尚無定論。
空氣中的甲醛對人體健康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對皮膚黏膜的刺激作用;二是長期吸入過量甲醛可患上慢性呼吸道疾病;三是甲醛具有致癌性。當空氣中甲醛含量達到30 mg/m3時可當即導致死亡。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顯示,各類公共場所的甲醛標準值為≤0.12 mg/m3。
其實我國的環保指標與國際標準對比,已經是相當寬松了。就拿裝修材料這一項來說,以刨花板為例,我國標準中,E1級甲醛釋放量不得超過9mg/100g,而美國新法案規定的甲醛釋放量不得超過0.09mg/kg,約為我國現行標準的1/1000。另外,同樣的環保指標,在檢測上也有區別,比如我國甲醛釋放量的檢測要求是,四周鋁箔包邊,只留表面露出,室溫檢測即可;而日本在檢測甲醛釋放量時的要求為,不允許封邊,溫度為65±2度時檢測。這就好比,同樣是檢測甲醛,中國人造板穿著鎧甲,日本人造板不僅光著身子,還要忍受高溫炙烤。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裝修行業人員表示:“許多學校、單位裝修,甲方給承包工頭的價格都是最低的,工頭又轉手給涂料工更低的價格,涂料工只能用最低級的材料或假冒偽劣產品來做,才可以賺錢啊。另外,檢測報告可以造假,這在行業內差不多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上述種種,大致可以解釋我們的公共場所空氣污染問題的原因。
在利益面前,所有人都會動心,只是當利益可能侵犯到他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時,我們是否需要負起應有的責任呢?企業家在用鋼筋混凝土建起一座座現代化建筑的同時,難道只需要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嗎?剛剛裝修完,甚至還沒有裝修完的商業中心直接對外營業,網友們自嘲道:“誰說商家沒考慮除甲醛,開門營業是最好的除甲醛方法,我們都是人肉甲醛過濾器。”
為了短期利益犧牲長遠利益、危害他人安全,短視且邪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若一個社會的發展是以犧牲公共利益為代價,其結果想必是會令人扼腕嘆息的。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