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張欣 許宇文 朱琰
冠心病是常見的缺血性心臟病,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主要病變。臨床研究顯示,冠心病已經成為老年人群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1]。老年冠心病的防治是臨床研究的熱點。研究證實,高膽固醇血癥是冠心病發病及病情進展的重要因素[2],因此,調脂治療也成為了冠心病治療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炎癥反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也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3-4]。他汀類藥物除了具有調脂作用外,還具有抗炎、保護血管內皮功能、抗氧化等非調脂作用[5]。瑞舒伐他汀的調脂作用被證實優于其他同類藥物,然而,有關其非調脂作用的比較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瑞舒伐他汀對老年冠心病病人動脈硬化、炎癥反應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42例,隨機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1例。觀察組男40例,女31例,年齡60~77歲,平均(68.71±7.19)歲,49例合并高血壓,13例合并糖尿病;對照組男37例,女34例,年齡60~79歲,平均(68.03±7.21)歲,46例合并高血壓,19例合并糖尿病。2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參照歐洲穩定型冠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6]進行診斷。所納入病人根據其臨床表現,結合心電圖、心肌酶譜、冠狀動脈造影等相關檢查,明確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所有病人入組前均停用降脂、抗炎藥物4周以上,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擴張型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其他心臟器質性疾病的病人;治療期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影響本研究治療的病人;合并甲狀腺疾病、結核等其他影響血脂代謝疾病的病人;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Ⅲ級及以上的嚴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衰竭等其他嚴重疾病的病人;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等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治療方案的病人。
1.3 治療方案 2組病人均常規治療相關基礎疾病,包括控制血壓、血糖等,同時進行冠心病健康宣教,幫助病人制定低鹽低脂飲食結構,指導病人適量運動等。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鈣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口服,每晚睡前服用1次,每次服用10 mg;對照組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晚睡前服用1次,每次服用10 mg。2組病人均接受12個月的治療。
1.4 觀察指標 所有病人均在治療前和治療6、12個月后行血脂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炎癥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檢測以及動脈硬化程度的評估。血脂采用酶比色法進行檢測,TNF-α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檢測儀器采用羅氏Modular 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容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s-CRP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檢測儀器及試劑為貝克曼庫爾特IMMAGE800型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Hcy采用熒光偏振免疫分析法進行檢測,檢測儀器及試劑為雅培i-2000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采用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以及肱動脈血流介導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FMD)進行動脈硬化程度的評估。檢查儀器為GE LOGIQ7超聲診斷儀,分別測量雙側頸總動脈膨大近端1 cm處以及距其近心端和遠心端各1 cm處6個點的IMT厚度,以上述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為病人的IMT測量結果。通過肱動脈二維圖像及血流頻譜獲得血管舒張末期肱動脈內徑基礎值(D0)。以袖帶充氣對病人肱動脈進行加壓至完全阻斷其血流,5 min后迅速放氣并通過二維圖像獲得肱動脈反應性充血后血管內徑(D1)。采用公式FMD=(D1-D0)/D0×100%計算FMD。比較2組病人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炎癥指標、Hcy、IMT以及FMD的檢測結果。

2.1 2組病人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2組病人治療前TC、TG、LDL-C、HDL-C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12個月后TC、TG、LDL-C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而HDL-C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6、12個月后TC、TG、LDL-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H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病人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s,mmol/L,n=71)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病人治療前后hs-CRP、TNF-α以及Hcy水平比較 2組病人治療前hs-CRP、TNF-α、Hcy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12個月后 hs-CRP、TNF-α、Hcy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6、12個月后的hs-CRP、TNF-α、Hcy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病人治療前后hs-CRP、TNF-α以及Hcy水平比較(±s,n=71)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病人IMT、FMD比較 2組病人治療前IMT、FMD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12個月后IMT顯著低于治療前,而FMD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6、12個月后的IMT顯著低于對照組,而FMD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2組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有5例復發心絞痛,3例血運重建,未出現死亡病例;對照組有8例復發心絞痛,5例血運重建,未出現死亡病例。2組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防治方案的優化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他汀類藥物不僅具有調脂功能,可改善冠心病病人血脂代謝紊亂的狀態,還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等作用[7]。臨床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對缺血的心肌細胞有保護作用,可提高冠心病病人心功能,改善病人的預后。

表3 2組病人IMT、FMD的對比(±s,n=71)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瑞舒伐他汀為強效他汀類藥物,臨床研究顯示,冠心病病人經過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療12周可降低45.6%的血清LDL-C濃度,顯著優于同劑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療效果[8]。本研究結果也證實,觀察組治療后的TC、TG、LDL-C以及HDL-C的改善效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炎癥反應是導致冠狀動脈內皮細胞損傷的重要機制,抑制炎癥反應有助于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延緩冠心病病情的進展[9]。臨床研究顯示,hs-CRP、TNF-α是冠心病的強預測因子,與冠心病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有顯著的相關性[10]。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病人治療后的hs-CRP、TNF-α均顯著降低,但觀察組的降幅顯著大于對照組。這說明瑞舒伐他汀可更有效地抑制冠心病病人的慢性炎癥反應,更有利于改善冠心病病人的病情。高Hcy血癥可顯著增加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11]。臨床研究顯示,Hcy水平的升高與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病人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治療后的Hcy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說明瑞舒伐他汀可更有效降低冠心病病人的血清Hcy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是引起冠心病病人冠狀動脈重構的主要因素之一,血管內皮功能的改善有利于穩定冠心病病人的病情,改善病人的預后[13]。他汀類藥物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的血管內皮功能,對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改善病人的心肌供血供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IMT、FM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瑞舒伐他汀可更有效地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血管內皮功能,促進冠狀動脈彈性的恢復。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抑制老年冠心病病人的炎癥反應,降低Hcy的水平,減緩病人動脈硬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