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歲
摘 要:通過對征集的18個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藥劑進行藥效對比試驗,進一步明確市場上登記用于小麥赤霉病的不同農藥品種之間的防效差異,為科學指導小麥赤霉病防控提供可靠依據。試驗結果表明,氰烯菌酯·戊唑醇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最好,其施用量288~432 ai.g/hm2的防效達87.75%~91.90%;防效相對不錯的藥劑是17%唑醚·氟環唑SC和15%丙硫·戊唑醇SC,二者的防效分別為79.98%~85.45%和79.09%~84.23%。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藥劑;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9-0055-0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供試材料 試驗安排在懷遠縣龍亢鎮一種糧大戶的麥田中,前茬為水稻。2015年12月15日整地播種,供試小麥品種為煙農19,采用機械播種,播種量450kg/hm2。基施45%復合肥525kg/hm2,尿素375kg/hm2,中后期沒有追肥。
1.2 試驗藥劑及處理設計 本次試驗共征集到藥劑18個,加上2個對照藥劑(80%多菌靈粉劑和70%甲基硫菌靈粉劑),共20個藥劑(表1)。每個試驗藥劑根據其登記使用劑量的上、下限,分別設最高劑量和最低劑量2個處理,每個處理面積333m2,另根據試驗田實際情況共設4個空白對照處理,每個面積133m2。整個試驗區總面積接近1.5hm2。為了便于不同藥劑間防效進行觀察對比,試驗設計把所有藥劑的高劑量處理放在一組,低劑量處理放在一組。試驗用水量為450kg/hm2。
1.3 試驗時間和施藥方法 試驗共分2次用藥。第1次用藥時間為4月28日,小麥正處于齊穗后的揚花初期;5d后(5月3日)第2次用藥,2次用藥劑量相同。試驗前根據各藥劑處理劑量和小區面積稱量好試驗藥劑,施藥器械統一采用華輝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2次用藥均于下午3:30開始用藥,先進行高劑量處理區的施藥,全部完成后接著進行低劑量處理區的施藥。整個工作大約在下午4:30結束,總共用時約1h。
1.4 試驗期間的氣象條件 第1次用藥時間是4月28日下午,晴天,當天氣溫為13.7~24.1℃,施藥時西北風2~3級。第2次用藥是5月3日下午,晴天,當天氣溫為14.1~24.4℃,施藥時偏西風3~4級。從第1次用藥到5月23日調查結束,期間平均氣溫在15.1~25.4℃,日最高氣溫只有5月12日達到30.3℃,其余都在30℃以下。期間共發生8次降水,總降水量71.4mm。總體上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光照明顯少,降水偏多,對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發展極為有利,導致2016年懷遠縣小麥赤霉病大發生。
1.5 調查分析 從5月16日開始,陸續進行田間觀察,對各種試驗藥劑的防效進行了初步的調查記錄。5月20日對所有處理進行拍照,23日再次進行拍照,同時按照試驗準則對每個處理進行細致的田間病情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防治效果 從總體上看(表2),在2016年小麥赤霉病大發生的情況下,除少數幾個藥劑外,大部分試驗藥劑的使用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不管是高劑量組和低劑量組,在防治2次的情況下,能達到80%以上的防效藥劑很少,說明在赤霉病大發生的年份,大部分試驗藥劑的登記劑量已經不能有效保證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試驗中表現突出的幾個復配制劑如下:
2.1.1 氰烯菌酯·戊唑醇 本試驗中防效特別突出的是氰烯菌酯和戊唑醇這一復配組合,對赤霉病的防效最好,48%氰烯·戊唑醇SC288~432ai.g/hm2的防效達87.75%~91.90%;而同一廠家生產的25%氰烯菌酯SC單劑,用量在375~750ai.g/hm2的情況下,防效只有74.68%~77.79%。
2.1.2 唑醚·氟環唑和丙硫·戊唑醇 防效相對不錯的是17%唑醚·氟環唑SC和15%丙硫·戊唑醇SC,二者的防效分別為79.98%~85.45%和79.09%~84.23%。
2.1.3 井岡·蠟芽菌 試驗中2%8億個/g井岡·蠟芽菌SC的表現也很不錯,制劑用量在1500~2250g/hm2時防效達76.80%~82.82%,排名靠前,與近年來我站的試驗結果相比,防效明顯增加。究其原因,可能與2016年試驗期間雨水多、光照少,比較適合生物制劑發揮作用。
2.1.4 戊唑·咪鮮胺 其他表現不錯且性價比較高的是戊唑·咪鮮胺這一組合,從試驗統計結果來看,正常年份處理劑量150ai.g/hm2以上,重發年份225ai.g/hm2以上,在赤霉病初花期及其后5d左右分別防治1次,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防治效果。
2.2 保葉功能 由于2016年懷遠縣稻茬麥白粉病發生特別重,同時有銹病發生,試驗期間雨水又多,導致后期功能葉衰敗嚴重,這為調查試驗藥劑的保葉功能提供了機會。調查發現,有些藥劑不僅對赤霉病防效好,而且對白粉病和銹病兼治效果也好,具有很好的保葉功能。特別是17%唑醚·氟環唑SC保葉功能最好,所在處理區最終熟相最好;其次是15%丙硫·戊唑醇SC和35%戊唑·福美雙SC,保葉功能也較好;其他凡是含有戊唑醇的復配制劑,對白粉病和銹病也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只有25%氰烯菌酯SC保葉功能最差,由于氰烯菌酯單劑對白粉病和銹病基本上沒有防治效果,導致后期2種葉部病害發生較重,不僅熟相差,而且對產量造成了較大影響。因此,建議在白粉病或銹病發生較重的地區,不宜單獨使用氰烯菌酯,盡量與戊唑醇等藥劑配合使用,以加強對銹病和白粉病的兼治作用。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