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平
摘 要:對巢湖市民營經濟園區城市水系、防洪治澇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確定保護范圍與防洪治澇標準,提出規劃,采取措施,使園區防洪排澇能力達到規劃標準。
關鍵詞:防洪;治澇;治理措施;規劃標準
中圖分類號 TV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9-0096-03
Study on Flood Prevention or Contro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haohu Private Economy Park Xiao Ziping
(Hefei Bureau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 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Analyzing urban river system and flood prevention or control problems for Chaohu city private economy park, this paper studies on determining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and flood prevention or control standard , making plans and taking measures to mak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capability meet the prescribed standard.
Key words:Flood control;Waterlogging;Control measures;Planning standards
巢湖市民營經濟園區,位于巢湖市區東部,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導,除少量已開工的房地產項目外,重點發展工業項目。園區位于落沈圩內,規劃總用地696.17hm2。落沈圩為巢湖市萬畝大圩之一,東、西、南3面環水(東側清溪河、西側抱書河、南側裕溪河),北側臨山(旗山)。園區內地勢平坦,最大落差為0.6m,現狀用地高程基本在5~6m(黃海標高,下同)之間,現狀未建設地區均為農田及水系,涉及亞光村、書橋村、團結村、前進村和旗麓村等,村民人口7705人,村莊主要沿裕溪河、抱書河和清溪河河堤分布。
為保障園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防洪安全,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本文通過實地調查,從河流水系、現狀工程、歷史水文等方面,分析防洪治澇現狀問題,提出適當的治理措施。
1 洪澇災害簡況
巢湖市落沈圩處于清溪河流域下游,其西南側圩堤為裕溪河左堤,東側圩堤為清溪河右堤,西側圩堤為抱書河左堤,北側圩堤為旗山撇洪溝南堤,西南、東、西側受裕溪河、清溪河、抱書河洪水影響,北側受旗山山洪威脅,一遇流域普降大雨,河水位上漲,極易漫堤破圩或山洪暴發淹沒圩區,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根據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編制的《安徽省水旱災害史料整理分析》,1450—1949年的500年間,城區共發生水災185次,重現期2~3年。洪災大都發生在夏秋季節,水災年次占總數的87.6%。特大水年的重現期約70~100年。如1849年大水,“沒田廬人畜,有入市深丈余者”。1901年5月大雨,江水驟漲數天,廬州府屬之無為州、和州、巢縣、含山大小各圩,淹沒殆盡。1931年大水災,“客水特大,圩堤坎盡潰,人畜屋禾均遭巨災”,長江為40年最大洪水,水災之重為百年所未見,巢縣被水淹田1.53萬hm2。
近40年來,清溪河流域先后發生了13次洪澇災害,平均每3~4年遭受1次,平均每個洪澇年受災面積達0.25萬hm2,其中破圩面積0.15萬hm2。1991年清溪站最大日雨量為208.8mm,清溪橋水位為11.21m,湯河口水位為10.76m,沿河堤防先后漫頂,13個大小圩口全部漫破,破圩面積0.34萬hm2,倒塌房屋1萬多間,鄉鎮企業被近停產,淮南鐵路、合裕鐵路被迫中斷,嚴重影響流域內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1999年以前,半湯片各中小圩口每遇大水年份便發生破圩。1999年后,半湯鎮將各圩聯成一片組成半湯聯圩,對湯河堤防實施加培后使得破圩頻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各圩排澇能力較小,都不同程度內澇。2005年清溪河流域突降暴雨,造成清溪河全線吃緊,水位降漲,由于暴雨中心位于清溪側,清溪河水位陡漲,胡家圩、官張圩、亞父圩,前圩、王圩、半湖圩都出現不同程度內澇。
2 洪澇災害成因分析
2.1 降雨強度大 降雨強度大是形成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短歷時暴雨極易造成山洪暴發,形成洪災和圩區的內澇災害。一般情況下,當日降雨量超過100mm時,就可能出現災情。1991年清溪站最大日雨量為208.8mm,沿河堤防先后漫頂,圩口漫破,內澇嚴重。長歷時暴雨多易造成流域性洪澇災害,如1954年、1969年和1991年,最大30d雨量分別達620mm、654mm和754mm,造成嚴重損失。
2.2 外河高水位的影響 本區的洪澇災害與裕溪河、清溪河河流的水位緊密相關,而裕溪河水位又受長江水位的影響。汛期長江水位常高于裕溪河水位,河水受長江頂托難以自排,低洼圩區經常處于高出地面的外水位壓迫之下,加上有些河堤堤身單薄矮小,溝塘率低,滯蓄洪能力小,泵站裝機容量不足,排澇能力低,若遇大暴雨,內外水夾攻,極易發生洪澇災害。
2.3 其它因素 經濟園區的建設,城市化進程加快,由于缺乏統一的防洪除澇規劃,與水爭地,隨意平溝填塘,擠占天然低洼地,致使區域內的池塘、河溝滯洪的排泄洪澇水功能大大削減,從而加重了內部的洪澇災害;隨著開發區的發展,“熱島”效應加劇了城市上空的空氣對流;城市建設道路和建筑物的增加,改變了地面匯流條件,使徑流系數加大,發生暴雨、洪水的機率增大。此外,現有水利工程管理不完善,河溝淤塞,設備老化損壞嚴重等因素,也加劇了洪澇災害。
3 防洪治澇工程現狀及問題
3.1 防洪工程現狀及存在問題
3.1.1 工程現狀 項目區現狀防洪工程主要為落沈圩圈堤、圈堤沿線的河道及穿堤和跨河建筑物。落沈圩圈堤總長約16.5km,堤頂寬4m,堤頂高程11.1~12.1m,內坡1∶2.0~1∶2.5,外坡1∶1.0~1∶1.5,內外坡均無平臺和護砌。項目區堤后由于取土等原因存在大量水塘。落沈圩圈堤現有穿堤建筑物8座,其中7座已于近年改建為鋼筋砼箱涵,僅清溪河右堤上的李家灘放水閘仍為圬工結構,其斷面尺寸0.3m×0.4m,存在滲漏現象。
3.1.2 存在問題 清溪河、旗山撇洪溝過流斷面偏小,不能滿足規劃標準泄水下泄;裕溪河左堤、清溪河右堤、抱書河左堤等堤段堤頂高程、堤頂寬度不足,不能滿足防洪要求;堤防邊坡尤其是外坡坡度過陡,迎水側無護砌,堤坡存在沖刷現象,部分堤段堤后有大片水塘或連片民房,危及堤防安全;清溪河右堤、抱書河左堤段堤無防汛道路且堤防外坡雜草叢生,不能滿足防汛搶險要求。部分穿堤建筑物仍為圬工結構,滲漏嚴重,危及堤防安全。
3.2 治澇工程現狀及存在問題
3.2.1 現狀排澇分區 落沈圩共有排澇泵站3座,分別為方墩站、鄒下站和亞光站。根據現狀排水情況,將落沈圩分成方墩、鄒下和亞光3個排水分區。
3.2.2 工程現狀 落沈圩治澇工程主要包括排澇明渠和排澇泵站,圩內現有排澇干溝2條,排澇泵站分別為方墩站、鄒下站和亞光站,3站現狀裝機容量分別為110kW、230kW、110kW,分別排水至裕溪河、清溪河和旗山西撇洪溝內。各排澇泵站不同程序均存在金屬結構老化等問題。
3.2.3 存在問題 園區原為圩區,多溝塘,現排澇標準按圩區10年1遇最大24h暴雨24h排至作物耐淹水深設計。園區用地多為硬地,雨水匯集速度加快且調蓄水面減小,致使原排澇泵站設計排澇流量不滿足規劃要求,另一方面現狀排澇溝淤塞嚴重,過流斷面不足。
4 治理措施研究
民營經濟園區地勢較低,汛期不僅容易受到裕溪河、清溪河、抱書河及旗山洪水的威脅,而且園區內水排不出去,極易發生內澇。因此,防洪排澇是經濟園區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
4.1 防洪規劃 園區防洪工程分為2大體系,一是按抵御裕溪河、清溪河、抱書河50年1遇標準洪水,加高培厚防洪相應堤防;二是修整治旗山東、西撇洪溝,疏導旗山洪水入清溪河和抱書河;同時完善相應穿(跨)堤建筑物。
4.2 排澇規劃 園區位于落沈圩區內,地勢高程較裕溪河堤、清溪河堤較低,本區域的雨水排放成為開發建設中重要問題。因此,規劃結合原有溝渠,采取暗管與明渠相結合的排水形式進行分區有組織的排放,在排澇明渠的盡端,即河堤的內側一般保留較大面積的水面,作為雨水排放調節使用,雨水排澇泵站設置與水面。從整個圩區的雨水排放整體考慮,保留和改建3所排澇泵站,分別為亞光泵站、方墩泵站和鄒下泵站。
4.3 防洪標準 根據《巢湖市城市總體規劃》及《防洪標準》,經濟園區防洪規劃標準與中心城區保持一致,園區防外水的防洪標準為50年1遇,防山洪標準為20年1遇。相應的堤防及穿堤建筑物工程等級見表1所示。
4.4 治澇標準 按照經濟園區的匯水性質及地形特點,結合經濟園區發展的具體情況,選用標準為20年1遇24h暴雨24h排完。雨水管渠的設計重現期按1年1遇設計。
4.5 治理內容 防洪工程治理措施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抱書河、清溪河河道疏浚結合填塘固基,旗山撇洪溝河道整治、填塘固基及堤身加培,穿堤建筑物及跨河建筑物重建,裕溪河左堤、抱書河左堤、清溪河右堤加培,新建堤防護坡及新建堤頂防汛道路。排澇工程治理措施主要為方墩、亞光片排水明渠疏挖和方墩站、亞光站原址重建,鄒下站移址重建。
5 結論
防洪工程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應遵循“山水撇洪、分區設防,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治澇工程根據市政建設發展情況,應按照“合理調整劃分排水區,充分利用調蓄水面,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防洪排澇工程的實施將使園區防洪排澇能力得到提高,使園區遭受洪水損失的幾率大大減小,從而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吸引投資商投資,促進園區土地增值;園區內工業企業的建設,可以解決大量居民就業問題,增加附近居民經濟收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參考文獻
[1]何鐵生,王學雷.洞庭湖區防洪治澇堤防工程及其環境影響評價[J].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
[2]GB 50286-2013,《堤防工程設計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3.
[3]GB/T 50805-2012,《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S]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2.
[4]曹洲榕.城鎮防洪對策研究與實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5]張文淵.城市防洪規劃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北京規劃建設,2000,3:67.
[6]胡慶華.我國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發展概述[J].東北水利水電,2009,12:49-50.
[7]巢湖市水利規劃設計院.安徽省巢湖市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合肥:巢湖市水利規劃設計院,2002.
[8]安徽建工學院規劃研究所.《巢湖市城市總體規劃》[R].合肥:安徽建工學院規劃研究所,1997.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