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比告別更令人感傷的了。
——在這本雜志創刊20周年之際,我們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IT經理世界》是我服務過的第四家機構媒體,也是服務時間最久的一家,也是最好的一家。
感謝這份工作,讓我擁有了視野和勇氣,也感謝這份工作,讓我們能夠隨時重新出發尋找各自的新道路。
二十年里從這本雜志走出了星光熠熠的明星前同事們,有人在新媒體領域成為技術商業的倡導者,有人身體力行成為創業者,更有人成為行業推手……
源于對技術的信仰,這本雜志一直以報道技術商業為己任,也在尋求技術推動新商業模式嬗變的可能。
洞察產業的深度,讓我們更早地看到風向,也更早地預知到今天的到來。
當技術改變了傳播方式,閱讀習慣正在改變,雜志不緊不慢的節奏成了勒住自己的繩索。
而改變需要勇氣,更需要利益相關方的一致認同。無法舍棄的品質與性格,不愿再繼續糾結,讓我們決定在此時說再見。
說再見的只是一本雜志,而記者這個職業是我們的心中的熱血與愛。
還記得那句“這個行當令我們敏銳、也令我們孤獨”的臺詞嗎?在英劇《PRESS》里,這句話不知觸動了多少深夜寫稿人的心。
出入高大上、談笑有名流,記者這個職業常常讓人誤解,總有人以為我們能夠做得很多,其實我們能夠做得有限。如果能借助某篇報道所介紹的商業模式、思想理念改變了你的生活,已然是無上榮幸。
這樣的工作也會讓人不知不覺生了職業病。比如看到錯別字就無法忍受、不采用單一信源、永遠存疑(借此逼近真相),這樣的職業訓練和行事風格,會讓不同領域的人覺得難以忍受。
而頸椎病、肩周炎、亞健康更是記者們的日常“職業病”。那些在機場、出租車、地鐵各種交通工具上都在寫稿,或者走在去寫稿路上的日子呀……為新鮮事物而激動,為變革而歡呼,記者生活的精彩和豐富在于此,卻也正因此而享受著深夜寫稿、編稿的孤獨。
在這個告別紙媒的時代,最近十年總是不斷有同行轉型,面對每一個轉行的人,我這個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都忍不住跟他們說:珍惜自己能寫字、會寫字的天賦。這個世界上,有人以辯才謀生、有人以手術刀立世,而總有一些人,是妄圖用文字記錄變遷祭奠時間的。
實際上,在紙媒蒙塵的日子里,到底什么才是令人懷念的?是被販賣的情懷?還是一種格調?對于紙媒而言,從選題到操作到最后出版,嚴格地遵守專業新聞主義的流程才是保證品質的根本。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貴是高貴者的墓志銘”。
從此別過,江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