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梅洛·卡路索
她曾因缺課太多差點被退學,“可是那時我其實在麻省理工學習……”確認了自己對機器人技術非比尋常的熱忱后,她決定向其他孩子傳道授業。就這樣,年輕的瓦雷利亞·卡尼那在父母的幫助下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學院。
“在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向我敞開。但在亞歷山德里亞的學校里,老師則希望我留級。”所以說他們是想讓你退學嗎?“是,不過他們不能這么做,因為我平均分有9分。”所以呢?“老師們通過臉書或其他同學告訴我,我很可能‘NC了。”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沒分數,因為我缺勤太嚴重了。當然,這也是事實。其中有一個月我根本沒去上學。我去了美國麻省理工,那可是一所久負盛名的大學。那里不僅是個物理存在,還是研究和技術的中樞,是科學的奧林匹亞。”
瓦雷利亞·卡尼那所說的學校,指的是她上的中學。“第一次踏進麻省理工的門檻,我只有11歲,正在上初中。”那今年你幾歲了?“16歲,已經是信息學院的大四學生。但正如你所見,我自己創辦了一所學校,教授應用于教育領域的機器人技術。從家具布置到墻壁的顏色都是我設計的,而后學校在父母的幫助下建立起來。”誰來上你的課?“超過20名學生,最小的只有4歲。此外,我每周會去阿斯蒂幼兒園和瓦倫察小學上兩次課。還有5位老師隨同我一起工作,因為他們覺得能從我這學到一些東西。”

?? 機器人技術學校的孩子們。遠處左側是諾埃米和莎拉,近處是亞歷桑德羅、瓦雷利亞、羅貝托和丹尼爾。

? 今年16歲的瓦雷利亞·卡尼那從11歲開始造機器人,現在亞歷山德里亞市的圣米凱利鎮上開創了教育應用機器人技術學校。
在亞歷山德里亞市的圣米凱利鎮,我們和小朋友們一起脫了鞋,走進課堂。16歲的瓦雷利亞是任課老師,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倒在軟綿綿的抱枕間,或者在多彩的地毯上打滾,看看YouTube上的相關視頻,甚至可以直接進行仿制。瓦雷利亞解釋道:“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沒錯,但直接借鑒別人成功的范例不是更好嗎?”你也是這么學習的嗎?“我也這么學過。它有什么壞處呢?最錯的想法是網絡上只有不好的東西。于是,大人自以為是地要保護我們,導致孩子在數字時代的學習過程中頻頻受到禁令的限制。這當然有對的地方,但也不完全正確。因為所有人都在立規矩,以至于我們錯過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我們心悅誠服,決定在屋里坐下。這里不像普通的教室,人的心情似乎也好些。沒有椅子、書桌,說教起來也有更多人聽吧?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和藝術家布魯諾·穆納里也印證過這一點:“除非席地而坐,否則沒人能進入孩子的世界。”在這兒,人們似乎更具想象力。學校里有個叫“特寶”的吉祥物,它是瓦雷利亞贏得的一個獎品,是一個布做的機器人,但腿是歪的。“因為腿的問題,我拿到它的時候不禁感到失望,后來我反思,即便再小的東西也要做到精致——比如這個機器人的腿也必須是對稱的。”
墻上貼著火箭和星星,似乎宣告這里“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什么都可以創造”,最不能說的話是“我做不到”。教室是瓦雷利亞在父親的幫助下從家中辟出的一塊地方。爸爸魯貝托是冰箱設備的小企業家,喜歡去遙遠的國度旅行。旅伴則是睿智愛笑的妻子莉蓮娜——夫妻倆在學校認識,克服了許多困難,后來還成為了工作伙伴。莉蓮娜倒經常能運用上“信息學”,“我得跟您透露,咱這也是幾年前才有的無線網。網絡從亞歷山德里亞市中心延伸至此算是創造了歷史,雖然每次雷暴雨都可能造成斷網。”莉蓮娜說。
就靠家中時有時無的網絡,時年11歲的瓦雷利亞利用Arduino開源硬件成功組裝了自己的第一個機器人。Arduino是伊夫雷亞市奧利威蒂公司發明的電子芯片,只有信用卡大小,但所有信息工程師都會使用到。“我是跟著英文的教學視頻組裝的,那時我甚至都聽不懂外語。”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看字幕,看圖像,有時候借助翻譯軟件。我花了10天時間,前面幾天出了錯,4天后我才明白過來。如果需要,我可以展示一下。稍等幾分鐘,我得給孩子們安排任務。”
隨后瓦雷利亞回到課堂,給4歲的莎拉和5歲的諾埃米布置了作業,讓她們在紙上給圓形網格上色。瓦雷利亞向我們解釋道,每個圈對應了羅貝托和丹尼爾制作的模擬器里的一個字母,最終它們會組成一個句子。“我們可以把它發到太空去。”她對孩子們承諾過。看著分別只有9歲和10歲的丹尼爾和羅貝托推算著“二進制”“html”,我和攝影師都有些恍惚。瓦雷利亞又解釋說,這些是計算機代碼,可以命令機器運動、旋轉、發光和交換信息。“代碼對工程師而言,就像化學家的元素周期表、作家的鍵盤。不要感到驚訝,也許有一天代碼會替代英語。”

?? 瓦雷利亞·卡尼那設計了自己的學校,父母依照方案實現了她的想法。
我們的確有些驚訝。多虧莉蓮娜理解我們的困惑,并保證說:“別擔心,我們同樣聽不懂她在說什么。”2015年,里卡多·盧納被政府任命為“數字帶頭人”。這是歐盟創建的職位,旨在推動成員國數字領域的發展。盧納自己又挑選了100位推廣大使,其中瓦雷利亞是最年輕的。“我獲得的任務是促進亞歷山德里亞市數字化進步。”我問她,被定義為“小天才”到底好不好。“是這樣的,我有自己很平常的生活,比如去教堂,每周兩次藝術體操課。我也會關掉電腦,把電話扔在桌子上好幾個小時。現代化并非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成天要連接上網,而是要清楚互聯時我們在尋求什么。不妨告訴你,我覺得自己算不上什么‘怪咖。”你不喜歡這個稱呼嗎?“我更喜歡‘夢想家這個詞。如果你注意到的話,我學校的每個學生都有一件T恤,后面印著‘夢想家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