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穎
(中共益陽市委黨校 湖南益陽 413000)
習近平告誡全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苯裉煲黄饋碜穼h在益陽的早期足跡,通過了解湖南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即金家堤黨支部的誕生歷程,將當時的革命記憶烙刻在心里,激發大家對歷史的記憶、對現實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向往。
1924年6月,中共益陽縣蘭溪鄉金家堤支部成立,同年9月,中共湘潭縣東一區八疊鄉(今株洲市郊曲尺鄉)支部成立。由中共安源地方執行委員會領導。這是湖南省最早的兩個農村黨支部。
湖南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金家堤黨支部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厚的土壤和根源。金家堤的地理區位安全,有利于秘密開展革命活動,政治腐敗和經濟壓迫使得當地的群眾基礎非常好,再加上早期的共產黨員回鄉播撒革命種子,因而孕育出了三湘大地的紅色基因,星火燎原,照亮前路。
1、區位條件。益陽,因“在益水之陽”而得名。益陽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洞庭湖南岸,位于湖南省中北部,北近長江,東南緊靠省會長沙市。一方面緊鄰長沙,信息可以通過鄉賢,或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傳遞到這個欠發達的地區;另一方面益陽縣城不是主要的中心城市,盤踞在當地的反動勢力相對薄弱。其中,金家堤村是當時益陽縣周邊的一個普通村莊,離縣城40余華里,地處比較偏僻的湖區,遠離縣城集中的反動勢力,有利于秘密開展革命活動,保護紅色萌芽。
2、政治基礎。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隨著各派系軍閥的混戰與政權爭奪,益陽縣的政權頻繁更換,據統計,1917—1926年的縣知事,沅江縣更換16屆,益陽縣更換18屆,平均每屆6個多月,最短的任期只1個月。①歷任縣知事與各系軍閥、地主豪紳等反動勢力竄通一氣,橫征暴斂,魚肉百姓。在黑暗的軍閥混戰時期,益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饑寒交迫的人們在暗無天日的黑夜里希冀光明,這些希冀像寥寥火光,微弱而頑強地在黑夜里閃爍,最終越來越多,匯集成洶涌燃燒的大火,把舊制度舊社會套在農民身上的枷鎖燒得一干二凈。
3、經濟基礎。20世紀初期,當時生產力極為低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微弱,金家堤地處湖區,連年水災,“田廬變澤園,人畜漂流,死尸遍野”。1909年大水,堤垸潰決后,災民以草根、樹皮為食;1911年,全年僅83個晴天,縣城水深丈余,湖區堤垸盡淹,災民流離失所,尸拋原野。1914年、1918年、1922年3年大水,饑民爭食白泥。②人們長期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漸漸產生了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衣的樸素向往,期盼著有人能帶領他們走向富足安定的新生活。
4、思想基礎。在金家堤村里出外求學的青年中,有兩個已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堅定的革命者。當時全國范圍內黨員人數都不多,而一個村就有兩個,這種現象是少有的。③一個是歐陽笛漁,另一個是他的侄子歐陽澤。歐陽笛漁本來是個教書先生,1919年考到上海一個職業學校,正值五四運動,深受進步思想影響,投身工人運動去當了工人,因為工人運動搞得好,還作為代表去莫斯科參加遠東大會,回來就入了黨,中共三大以后受黨的委派回到金家堤,創立了湖南省中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歐陽澤早在赴法留學期間就加入了共產黨,后來回鄉養病,協助他叔叔歐陽笛漁創立了金家堤黨支部。
這兩個早期黨員歐陽笛漁、歐陽澤先后回到家鄉宣傳共產主義,組織窮苦大眾開展系列斗爭,建立革命組織。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喚起民眾的自覺意識,幫助民眾樹立與封建舊思想作斗爭的意識,開展革命工作,這就為中共湖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金家堤的創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舉辦農民讀書社。1923年11月,歐陽笛漁從上?;氐胶?,心里裝著沉甸甸的信仰和理想,與中共湘區委取得聯系后,回到家鄉從事黨建工作。歐陽笛漁原本就是教書先生,回家撿起自己的老本行,還騰出自己家房子搞農民讀書社,買了桌椅板凳和簡單教具,走家串戶搞招生宣傳,沒多久就招了30多個學生,大多是村里窮得叮當響的貧民。歐陽笛漁結合當時的社會現象,面對面的對農民進行革命啟蒙教育,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對新生活的希望。
2、建立團組織。歐陽笛漁除了舉辦農民讀書社教農民識字學習之外,還教一些孩童啟蒙識字,于是他先在自己教過的少年學生里發展團員,緊接著于1924年3月組建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益陽縣蘭溪金家堤特別支部,有團員5人,歐陽笛漁為書記,直屬湘區執行委員會領導,這也是益陽最早的青年團組織。早期的團組織雖然在組織上是獨立的,但在工作上與黨組織沒有嚴格區別,黨干什么,團就跟著干什么。很多少年青年入團后,很快就加入了黨組織。
3、建立黨組織。在建立團組織的基礎上,歐陽叔侄倆人開始準備發展黨員,正好這時,時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后改為湖南省委)委員的夏曦來到了金家堤,三人一起討論建黨工作。先是發展了思想進步的青年教師劉昆林和余谷松為中共黨員,建立了益陽第一個黨小組。之后,開始在讀書社里發展農民黨員,最開始發展了夏四喜、歐陽時運、鄧星畬和曾慕顏四人。由于人數增加,可以建立支部了,于是在1924年6月15日的晚上召開了全體黨員會議,在歐陽澤的臥室里,擺了十來條竹椅木凳,兩盞煤油燈撥的特別亮,照得滿室通明。歐陽笛漁把過來的新黨員招呼進去坐定,首先向全體黨員介紹了夏曦、歐陽澤,然后,又一一將黨員作了介紹。大家互相祝賀與問候之后,歐陽笛漁宣布開會。第一項議程是新黨員宣誓。誓詞是:“嚴守機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比缓笫菤W陽澤講話,最后,夏曦代表湘區執委宣布金家堤黨支部成立,黨員8人,直屬湘區執委領導,任命歐陽笛漁為支部書記。至此,益陽縣建立了第一個中共支部,這也是湖南農村成立最早的黨支部。④
黨組織成立之后,進行了五個方面的活動:一是幫助國民黨開展工作,二是農民協會的組建與活動,三是工會組織的建立與活動,四是婦女組織的建立與活動,五是工農自衛軍的組建與戰斗。其中影響最大的活動是兩個方面,一是建立農民協會,組織農民運動,二是發展黨組織,壯大共產黨的力量。
1、組織農民運動。在北伐軍進益陽之前,黨組織活動還有農民運動都是處于地下活動狀態,這段時期,中共黨組織都處于秘密活動狀態。先是通過讀書社之類的方式培養農民骨干,然后發動這些骨干去串聯更多的農民,使這些農民都緊緊團結在中共組織的周圍。
益陽縣最早成立的鄉農民協會是金家堤農民協會,它成立于1925年5月,是金家堤支部組織建立的,當時有會員100余人,之后,益陽各地也都成立了農會。自北伐軍進入益陽后,農會的組建和活動日漸公開化,農會也逐漸挺起腰桿帶領農民斗地主,農民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至1927年5月止,全縣已成立鄉農民協會400多個,農協會員達22萬多人。⑤
農會除了領導農民搞斗爭、解決生活困難,還在組織群眾搞生產自救,特別是興修水利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益陽的地形大部分是兩種,丘陵地區或者湖區,丘陵區的灌溉只有一些小塘小壩供水,相當一部分田地根本沒有水源,就靠天下雨。20天不下雨,便會塘干壩凈,顆粒無收。湖區的垸堤又矮又小,都是松土構成,“三天麻雨子就要防汛”,若連下兩、三天大雨,準要潰堤。所以,農會就組織農民興修水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漸漸地,農民們就知道了,農會才是他們利益代表者,農會才是保護他們權益的組織,當時“有事找農會”成了農民的口頭禪,農會的權力至高無上,連婆媳不和、夫妻吵架也要到農會去解決。⑥
2、發展黨組織。金家堤黨支部成立后,益陽縣相繼成立了中共蘭溪高等小學支部委員會、中共蘭溪鎮支部委員會、中共鄢家垸支部委員會、中共南湖支部委員會、中共龍洲師范支部委員會、中共雙江支部委員會。至此,益陽縣境內建立的中共支部達7個,黨員達50多人,為縣一級組織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成為了組織農民協會,領導農會會員與土豪劣紳、封建地主進行斗爭的中堅力量。
1926年10月,中共益陽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金家堤支部改由地執委領導。據統計,截至1927年3月,益陽全縣7個區里,5個建立了共產黨區委,2個建立了黨支部,全縣總共有38個黨支部和3個黨小組,黨員有368人。⑦從第一個黨支部成立時的8名黨員,3年發展到368人,并且中共當時處于秘密發展的狀態,都是做的地下工作,可想而知當時的黨建工作很不容易,能做出這樣的成績算很不錯了。
金家堤黨支部活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思想宣傳非正式化,組織活動民生為本,黨員發展呈草根化。這些特點也是由當時的歷史環境決定的。
1、思想宣傳通俗化、地下化。歐陽笛漁白天與農民聊天交流,晚上給農民講課啟蒙。這些思想宣傳活動,都是通過面對面的交談、拉家常等形式開展的,因為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拉近與貧苦農民的距離,獲取他們的信任,所以在當時取得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2、組織活動民生化。組織的活動斗爭大都以改善生活狀況、提高民眾地位為出發點,都是圍繞著民生展開的活動。斗爭要求也都是基于保障民眾利益而提出的,反映了民眾們最樸素的愿望和希冀,因而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擁護和支持。
3、黨員發展草根化。所發展的黨員大都為貧雇農,或者家道中落的地主階級開明分子,或者識字的小知識分子。基本上,益陽縣黨組織成員大都處于社會中下層,草根化特點較為明顯。
中共金家堤支部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運用馬克思列寧的建黨學說與益陽農村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嘗試,是中國共產黨在益陽縣境內樹立的一面永遠飄揚的革命旗幟。它不僅是益陽黨的建設發展的開路先鋒,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湖南廣大農村建立基層組織創造成功經驗的發祥地。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眾多革命仁人志士,為農民運動前赴后繼,甘灑熱血。他們的名字被永遠的鐫刻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也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記憶里。回顧這段歷史,金家堤黨支部作為星火燎原之地,作為湖南農村黨建之源,其誕生始終離不開理想信念的支撐。
當前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依然可以從金家堤黨支部成立的歷史經驗中獲得思路和啟示,在各個方面大膽改革突破,使黨員干部具有樹立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相信黨、信任黨,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斗。
1、堅定跟黨走的信念。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習近平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對于中國共產黨員來說,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員身份的根本要求,是區別于其他人的顯著標志。了解這段歷史,有助于發揮黨史教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2、堅定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的信念。黨的奮斗歷史表明,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的事業不斷成功并興旺發達的強大動力和根本保證。因為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所以益陽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歐陽笛漁、袁鑄仁等人能毅然放棄優渥的生活,投入到解放全人類的共產主義事業中來。因為他們有救國救民的家國情懷,可以為了大家犧牲小家;因為他們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經歷艱難越多,信仰越堅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不能忘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曾經不畏強暴,堅守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光輝歷史。
“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才能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學習黨的歷史,不斷重溫歷史,從革命前輩身上汲取無窮的力量,一定會堅定每一個干部群眾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的信念。
[注釋]
①益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益陽歷史(1921—1949)[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②中共赫山區歷史編篡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益陽縣(赫山區)歷史(1923—1949)[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③益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益陽歷史(1921—1949)[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④中共赫山區歷史編篡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益陽縣(赫山區)歷史(1923—1949)[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⑤中共赫山區歷史編篡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益陽縣(赫山區)歷史(1923—1949)[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⑥益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益陽歷史(1921—1949)[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⑦益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益陽歷史(1921—1949)[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