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能壽
(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杭州 311300)
習近平多次強調,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高校組織工作作為黨組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強化組工文化建設的系統性,形成強烈的組工文化自信,有效推進高校組織工作科學化。
高校組工文化是高等院校組織部門在黨的建設實踐中孕育、積累、沉淀而成的,形成的主體是廣大高校組工干部,形成的載體是高校組織工作實踐,因此高校組工文化是高等學校組織部門在具體組織工作實踐中形成的、被廣大組工干部認同并用于指導組織工作實踐的價值觀念體系,具有政治性、先進性和實踐性三大特征。
(一)政治性。政治性是高校組工文化的本質屬性。作為黨委的重要職能部門,高校組織部門負責黨組織、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和干部選拔、培養、管理工作,組織部門的政治特性決定了組工文化的政治性,其首要特征在于堅持黨的干部路線和教育分針,對黨忠誠、政治堅定。無論組織部門處于何種社會發展階段,因其作為的黨的組織部門的性質不變,其組工文化的政治性也不會隨之改變。高校組工文化也不例外,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必須牢固堅守黨的干部路線政策方針,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定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為黨的教育事業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二)先進性。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組織部門作為黨的重要部門,自成立之日起,就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組工干部形象,積淀了組工文化的基本內容,且這種文化必然與中國先進文化相一致。組織部門作為管干部、管黨員的部門,必須高標準要求自己,牢記黨的宗旨,時刻保持先進性,才能樹立良好組工形象,推動事業發展。且正是因為組工文化的先進性,決定了其對其他行業文化的示范引領作用。高校組工干部及其管理服務對象都是知識分子,都是“文化人”,更應走在時代前列,反映和引領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三)實踐性。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高校組工文化來源于組織工作實踐,最大的特點在于能夠指導實踐,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高校組工文化是組織部門在長期實踐中形成并被廣大組工干部所認可的,具有強有力的生命力和實踐價值,每位組工干部都應自覺遵守,并用于指導工作實際。具體而言,組工文化具有增強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實現工作目標而共同努力奮斗的凝聚功能;具有改造組工干部行為習慣、影響組工干部行為的規范功能;具有調動組工干部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激發組工干部奉獻精神的激勵功能;具有調整組工干部價值觀念,將組工干部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的共同目標相結合的導向功能。
近年來,浙江農林大學在組工文化研究和實踐中,總結形成了“任人唯賢德為先,以人為本才至上”的選人用人原則和“忠誠廉潔、務實公道、科學規范、精細管理、創新高效、和諧共進”的組織工作理念,為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升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堅定忠誠廉潔的政治信念。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清正廉潔是黨員干部的首要政治品格,中央對黨員干部提出了“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的政治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指出:“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政治標準是衡量一名干部的首先標準,作為組工干部必須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堅定的政治信念,在黨言黨憂黨為黨,自覺在思想上與黨同心、行動上與黨同步。浙江農林大學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嚴格堅守“任人唯賢德為先,以人為本才至上”的選人用人原則,堅持以德為先,對經核實確實在政治品德上有缺陷的干部堅決不用;在干部教育培訓上,特別加強黨員干部理性信念教育,從國家、行業、區域三個層面系統謀劃,集中派送干部特別是學術性干部、黨支部書記赴井岡山、延安等教育培訓中心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二)突出務實公道的本質要求。公道正派是黨組織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優良傳統,是黨在群眾心中公信度、認可度的關鍵。浙江農林大學在組織工作中堅持公正有道、不偏不倚,讓干事者有機會,敢干事者沒顧慮,能干事者有舞臺,干成事者有地位。在近兩次的干部換屆聘任中,組織部門未收到任何上級領導打招呼、說人情的情況,而對個別干部拉票、說人情等情況予以堅決阻止和批評。在干部考核環節,堅持事業為上,注重干部工作實績,干部工作實績占干部考核量化總分的40%,經黨委認定在推進學校重大工作中表現特別突出的可以直接評定為優秀。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干部換屆中直接任命敢于擔當、業績突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靠前的同志。
(三)樹立科學規范的工作理念。組織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承擔著為黨和國家建設事業培養干部隊伍的光榮使命,必須樹立科學規范的工作理念,建立定位科學、制度完善、流程規范的組織工作運行體系,構建部務公開、程序公正、操作公平、辦事透明的運行機制,并加強對下屬黨組織的業務指導。浙江農林大學黨委組織部崇尚研究性開展工作,側重工作調研,構建了部門學習研判機制,堅持每周例會和定期部務會,共同查擺工作和思想問題,探討解決對策和方法,力求做出的每一個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注重加強工作交流,每年都會明確幾個調研主題,赴省內外高校學習先進經驗,要求組工干部要加強工作學習研究,結合崗位開展課題研究。注重工作細節的科學規范性,在基層黨組織換屆工作中,對換屆各個環節嚴格把關、靠前指導,提供系列規范樣稿,確保基層黨組織換屆工作程序規范到位。
(四)培養精細管理的嚴謹作風。組織工作無小事,要始終保持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大到會議的組織、干部的任免,小到電話的接聽、日常的接待,都應精細化管理。針對干部教育培訓,浙江農林大學將干部按崗位類別分成了5個班組,每年定期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開展專題研討交流,提升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效性。干部考核從高等教育發展視角出發,在對象上從機關、學院兩個維度,對正、副職進行分類考核;在內容上,從實績表現、群主測評、領導評價、干部互評、培訓情況、考勤情況、日常工作表現情況等綜合考慮,力求干部考核結果的精準度。
(五)體現創新高效的時代特征。改革創新是時代發展進步的要求,也是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根本要求,組工干部必須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強化高效意識,不斷推進組織工作科學化。浙江農林大學在日常組織工作實踐中堅持常規工作重改革、促職能轉變、提升工作效率,重點工作求突破、促創新發展、提升工作績效,重大任務抓特色、促開放拓展、提升社會美譽度的“三促進、三提升”工作思路,堅持撰寫部門工作日志,形成了年度黨建工作要點、學期計劃、月度計劃和周計劃為一體及工作計劃每周銷號制度的工作體系,確保了日常組織工作高效精干地完成。
(六)實現和諧共進的價值追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戰略目標之一,作為組工干部應帶頭實踐,做和諧的表率。浙江農林大學將實現和諧共進作為組織工作最高價值追求,一方面是實現組工干部群體的協同發展、能力提升和事業共同進步,另一方面是以黨的建設推進單位的整體事業和諧發展。學校獲浙江省組織系統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先進集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加強高校組工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組織意圖等諸多方面影響。加強高校組工文化建設,必須從高等教育的實際出發,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探索出高校組工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應堅持以下原則和方向。
(一)堅持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國自古就有“選賢任能”傳統,從堯舜禹“禪讓”制度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尊賢用賢”主張,到唐太宗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等,“選賢任能”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精華之成分。高校承載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職能,在組工文化建設中,更應有意識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動吸收到組工文化建設中來。
(二)堅持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毛澤東曾講:“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鄧小平也曾指出:“在選人用人上,尤其要解放思想,必須打破框框,廣開才路,大膽選拔、不拘一格”,習近平也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好干部”標準,這都是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關于組織工作的經典論述。高校組工文化建設,必然堅持吸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用于指導高校組織工作實際。
(三)堅持與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相結合。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教育國際化進程的加快,高校組織工作要聚焦高等教育發展本質,在黨員教育管理、干部選拔任用等方面堅持立德樹人辦學理念,并以此輻射至高校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功能中,提升高校組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堅持與世界優秀文化相結合。西方國家在選人用人中強調規則化和制度化,與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等思想非常一致。作為文化前沿的高等院校,在組織工作實踐中,要擺脫固步自封的消極心態,積極與國際交流,學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不斷提升高校組織工作的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