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娟
審美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審美教育是指利用自然萬物等一切美好的事物來陶冶人的情操,而狹義的審美教育是指通過藝術形式對人們進行美的教育。在小學教育中貫穿審美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對美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審美教育是整體教育的重中之重。審美教育作為一種情感教育,它的效果并不能立刻凸顯出來,但它像陽光般彌漫在教育的各個方面,不可替代,不可或缺。審美教育貫穿在小學的每一個學科中,但要說能突出培養審美觀的學科,非語文莫屬了。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中外聞名的國學典故,里面描繪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宇宙星辰無一不滲透著美。教師將學生帶入這種美的意境中,讓學生身臨其境般感受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引人入勝,讓教學有趣味
小學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記敘文,大多都是講述一個或幾個故事。而小學生是極喜歡聽故事的,所以,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在授課過程中給學生講故事,讓學生們感興趣,從而能在快樂中欣賞美、感受美,培養自己的審美觀。
就比如《少年閏土》這篇文章,文中最經典的部分就是閏土看瓜刺猹的情節,這時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并為之詳細講解這一部分:“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這些形容詞都非常美,很有意境,可以讓學生在自己腦海里構思這個場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再來看“捏”“刺”“扭”這些動詞,都十分生動形象,仿佛將閏土刺猹的畫面展現在眼前,天空圓月碧綠的瓜田,勇敢機智的少年閏土將鋼叉用力地刺向猹,狡猾靈敏的猹則反身一扭,逃開了。教師可以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將這個故事細細地講給學生們聽,讓學生體會這種意境美和藝術美,學生們只要感興趣,自然就會認真學習,將來就可以學以致用,慢慢養成自己的審美。
引人深思,讓教學有深度
小學是人成長的萌芽階段,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很多時候不能理解文章中的獨特美,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記敘文生動形象有趣味,詩詞歌賦用字凝練有神韻,散文句式優美有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認真誦讀,品味這些經典,讓學生在積累美詞佳語的同時,還可以在美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更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審美觀。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經典都有其精華之處,而這些精華部分往往是作者內心深處的感悟。教師可以點出這些經典,讓學生反復品味,引導他們感受這些優美的句子所展現的或意境美,或景色美,或情感美。但是,美也不一定都展現在優美的句子里,還可以在想象中感悟美,同時也包括文章中描繪的人物的心靈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作者所描繪的景物的基礎上,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聯系自己的思考,放飛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盡情地構想美的畫面,在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使審美教育更好地滲透在教學之中。另外,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構思新穎的插圖,通過這些美輪美奐的插圖,也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審美的趣味,加深學生對美的感知力。
引用典故,讓教學有韻味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許多文章可以熏陶學生的審美,特別是朗朗上口的古詩詞,不僅用字凝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其中有許多充滿人生哲理的詩句,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飽含著詩人深刻的思想,被人千古傳誦,可以給學生深刻的啟示。
例如,唐代詩人李白《靜夜思》中的這一句“疑是地上霜”,就生動形象地將灑在地面上的月光比作霜花,展示了一幅夜深人靜唯有月光傾灑而下的唯美畫卷,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悲傷之情。教師可以為學生解讀詩人的思想,帶領學生沉浸在詩人想表達的思鄉之情中,讓學生慢慢地接觸審美、體會審美,從而養成自己的審美觀。唐代詩人賀知章《詠柳》中的經典名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和設問,先運用設問句,引起讀者的注意力,再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烘托無限的美感。學生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可以體會詩人手法運用之巧妙,景物描寫之唯美,并深深地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麗,不斷培養審美思想,提高審美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審美教學中引用典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深度、文字的魅力,以及中華文化的韻味。
無審美,非教育。沒有審美教育的教育體系是不完整的。從古至今,審美教育一直如潤物細無聲般地滲透在教育的每一個角落,為學生的思維發展、邏輯思考能力、健全人格奠定了基礎。小學語文教材里美的因素有很多,語文教師要不斷地發現美,并引導學生體會美,真正實現審美教育;同時,教師也要將審美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也激發學生對于審美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尋找美、感悟美、鑒賞美、創造美,從而培養并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最終升華學生對美的感知。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尚莊建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