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滔 吳新林 高銀芳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近年來,家庭教育投資上升趨勢明顯,投資內容和方式也呈多樣化。關于家庭教育投資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呈現出較多的理論成果。
在國際上對于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研究,主要的觀點偏向于將家庭教育行為視為人力資本投資行為。
國內也不乏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研究。學者李立榮認為家庭教育投資行為是指以居民家庭為主體,為了培養或提升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的勞動能力而向教育領域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活動或過程[2]。劉惠認為家庭教育投資行為有兩個特點:一是家庭教育投資行為是一種消費行為。家庭應該為接受教育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買單;二是家庭教育投資行為是一種投資行為。個人家庭教育投資以家庭為單位,支付獲得教育機會的成本。他的投資對象是有能動能力的人,投資種類包括經濟方面的硬投資和以經濟無法計量的情感、時間等軟投資[1]。許祥云認為家庭投資于高等教育,不僅考慮子女的就業和基本生存問題,還考慮未來的升遷、社會地位、個人事業和個人價值,隨著公民素質的提高和市場意識的進一步增強,還將更多地關注預期的收益(包括收入和獲益)和投資的成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3]。
國內外對于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界定、數據采集標準、行為分析以及價值方面的研究已經進展顯著,但是對于偏好分析、影響因素分析以及地域性選擇差異,仍然存在較大研究空間。本文以寧波市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法來研究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偏好及影響因素。
本次調查以家庭有正在上小學或者初中的家長為研究對象,樣本數據來源于寧波市鄞州區、鎮海區、海曙區、北侖區、江北區的部分街道。共計發放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34份,有效率96.4%。具體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本文盡可能搜集、鑒別和整理關于家庭教育行為的相關文獻資料,掌握學術領域的前沿發展,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偏好和影響因素的科學認識。經導師多次指導及修改,參考相關文獻,形成問卷;邀請40位家長參與問卷的試調查,傾聽參與者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最后根據試調查后的反饋加以修改后形成寧波市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偏好及影響因素調研問卷,從文化程度、職業類型、家庭收入水平三個維度分析家長的投資行為,從社會層面、個人層面、政府層面三個維度分析家長投資行為的影響因素。運用spss24.0對問卷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如表2所示,家長對家庭教育種類范圍的了解屬于中等水平;家長的教育觀念兼顧投資和消費、呈現綜合化的特點;家長的投資意識兼顧校內和校外、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半數家長偶爾與孩子進行交流、情感投資呈現碎片化的特點;半數家長的物質投資會降低家庭生活質量、物質投資呈現負擔化的特點;多數家長對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基本滿意。
1、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總體情況
如表3所示,根據前期查閱資料和部分家長訪談,本文梳理十種家庭教育投資行為:陪讀、擇校、購買教育基金、海外游學、購買學習輔助用品、參加托管班、家教輔導、興趣班、網絡在線教育、家長自身教育。54.61%的家長給孩子報過興趣班,53.23%的家長給孩子請過家教輔導,陪讀的比例最低為14.06%,其它教育投資行為的比例都在20%-30%左右。

表1 家長基本情況分布表

表2 調查對象對教育投資行為的總體認知情況

表3 家庭教育行為總體情況

表4 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

表5 不同職業類型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

表6 不同收入水平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

表7 個人層面因素

表8 社會層面因素

表9 政府層面因素
2、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
如表4所示,家長學歷水平越高,選擇海外游學、家長自身教育的選擇比例逐漸增加;學歷越低,選擇學習輔助工具、托管班的比例逐漸增加,說明不同學歷對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不同。高學歷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理解更為深刻,選擇讓孩子海外游學去不同的環境接受不同的教育,更注重自身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而低學歷的家長更多的是選擇傳統的學習輔助工具和托管班這兩種教育投資方式。
3、不同職業類型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
如表5所示,不同職業類型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集中在家教輔導和興趣班,各占比16%~22%。對陪讀偏好程度最高的是無工作的家長,最低的是企、事業單位管理者;而對海外游學偏好程度最高的是企、事業單位管理者,最低的無工作家長,可以推測無工作家長很有可能是因為經濟能力有限所以不太會選擇海外游學的教育投資方式,這也間接說明了家庭收入影響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
4、不同收入水平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
如表6所示,不同收入水平的家長在十種教育投資行為中對家教輔導和興趣班的偏好依舊高于其他投資行為。收入水平為15萬以下家長對興趣班的偏好最大;收入水平超過15萬家長對家教輔導的偏好最大。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家長對海外游學的選擇比例增加,投資偏好增加。而家長對學習輔助工具的選擇比例卻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投資偏好減少。
1、個人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
如表7所示,影響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個人因素平均得分為3.55,表示受訪者認為個人層面因素基本相符,各項選擇的標準差都處于較高水平,表示對于個人層面因素滿意度的離散程度較大。其中“我認為教育投資受個人觀念、意愿影響較大”得分最高,為3.97,“我認為教育投資存在較大風險”的平均值較低,為3.02。
2、社會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
如表8所示,影響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社會因素平均得分為3.242,表示受訪者認為個人層面因素一般相符,各項標準差都處于一般水平,表示對于社會層面因素滿意的離散程度并無顯著差異。
3、政府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
如表9所示,影響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政府因素平均得分為3.552,表示受訪者認為個人層面因素基本相符,各項選擇的標準差都處于偏高水平,表示對于政府層面因素滿意的離散程度偏大。其中“政府越重視科學文化水平建設會使您增加投資”得分最高,為3.97,“政府創辦的文化活動越多會使您增加投資”的平均值較低,為3.02。
調查結果顯示,家長的家庭教育投資行為主要集中在興趣班、家教輔導、學習輔助工具三種方式。家長的職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對教育投資的制約作用較大,高學歷、收入高者更偏向于消費較高的教育投資方式;低學歷、低收入者退而求其次,選擇能夠承擔的教育投資方式。在個人因素方面,教育投資受個人觀念、意愿影響較大得分較高,說明家長在做教育投資選擇時往往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做決策。教育投資存在較大風險的平均得分較低,說明部分家長忽視了教育投資存在的風險。而對于教育投資可以滿足生存需要和實現精神需求的兩種功能上,家長的看法趨向一致,但實現精神需要的平均得分略高于滿足生存需求。在政府因素方面,政府對教育的各項活動都影響者家長的教育投資行為,其中政府發起的教育性質活動和建設會影響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從而影響家長的教育投資行為。
筆者認為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因素可以歸咎為兩類,一類為內在因素,一類為外在因素。家長的職業、文化程度和個人因素等都可歸于內在因素,而家庭教育投資的種類、社會和政府環境等都可歸于外在因素。
第一,影響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內在因素主要是家長的職業、文化程度和個人因素。隨著家長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對教育投資的認識,高學歷家長對教育投資的認識大于中低學歷的家長。不同職業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資行為也不同,家長往往會選擇與其職業相關的教育投資行為。職業收入的高低決定了家長對教育投資行為的選擇,家長只能在能夠負擔的教育投資行為中做選擇。此外,家長的主觀意愿也影響著他們的教育投資行為,家長在做教育投資選擇時排除外在因素,往往會受個人的影響,比如生存需要、精神需要、經濟條件、風險等等。
第二,影響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投資的種類、社會和政府環境。家庭教育投資種類的本質上影響著家長的行為偏好,較為經典的教育投資例如興趣班等往往更受家長的偏愛,但也不乏家長會選擇新潮的教育投資。家長獲知教育投資的渠道大多是學校、親戚、媒體等,社會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影響也不少。教育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家長教育投資行為,政府建立合理的教育定價機制、增加補助優惠政策、重視科學文化水平建設、創建合理的人才競爭機制、和增加文化活動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家長對教育投資。
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因素內在因素為主,外在因素為輔。社會、政府環境等外在因素影響家長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認識和判斷,而家長職業、文化程度、個人意愿等內在因素影響家長的最終選擇。
筆者建議,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研究可以從內在或外在某一角度更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