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產經》王保真

秣、從事交通運輸以及買賣鹽貨的小商小販,后來以太原府轄范圍和汾州府轄范圍為主。他們利用山西當時的地理優勢,主要和關外蒙古人與女真人做生意。那時,蒙古和女真都很缺鐵,這些晉商把大批的鐵器,還有鹽、糧食等“戰略物資”運送到草原上。到了女真后期,盡管崇禎皇帝三令五申禁止與草原貿易,但他們罔顧法令,甚至繞道青海“出境”。 清朝入關后,“晉商”們取得了種種經營特權和對專屬行業的控制,進而創造了“晉商輝煌”。
幾年前,《山西晚報》記者隨“絲綢之路萬里行”車隊沿途采訪,得出的結論是,山西商人對絲綢之路的影響之巨,可能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想。在陜西著名文化學者肖云儒看來,漢唐是絲路的開辟和啟動期,但是到了明代絲路曾經一度冷落,“而明清時期的晉商成為絲路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將比較成熟、智慧和規范的商業操作體系引進了西部?!?/p>
要說山西商人與絲綢之路的關系,離不開河西走廊,這是歷代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絲綢之路是張騫開辟的,那時候河西走廊的北部是匈奴的地盤,不可能經過,南部是青藏高原,地理不同且是未開化地區,所以中原想要溝通西域只能通過河西走廊。漢唐以來,河西走廊成為“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而晉商駝道從山西到西北,最后經河西走廊到西域,與古絲綢之路匯合。在所有的絲路駝隊中,晉商是被公認的比較富裕和有文化的一支團隊,自古晉人善商,山西商人出現在“絲綢之路”,使得“大漠孤煙直”的蕭瑟不毛之地,變得如“長河落日圓”般讓人留戀。絲綢之路成為一條不能被人們遺忘的商路,更是一條中華文明之路。
晉商是如何到這里來做生意的?以河西走廊中的張掖為例,元朝建立后,把全國13個省中一個省的省會設在張掖,使該地變成一個軍事中心和后勤補給基地,主要面對兩個方向:一個是向內蒙古的額濟納旗、阿右旗、呼和浩特等地進行糧食補給和軍事威懾;另一個就是向新疆的奇臺、哈密、吐魯番和烏魯木齊這些地方進行補給和威懾。把張掖變成一個中心,這個中心的標志一個是軍隊,另一個就是糧食、茶葉集散地。“明朝初年,晉商隨著軍隊過來做生意。但一開始,朝廷有禁令,不允許商人跟軍隊打交道、做買賣。后來禁令解除后,晉商首先蜂擁而至。”張掖社科聯副主席任積泉介紹,晉商最初從山西帶到張掖的最有標志性的產品,是老百姓做飯用的鐵鍋,然后才將河南的土布、四川的茶葉、江南一帶的絲綢陸續運過來。
晉商在當地做買賣的模式非常有意思:張掖城中心以鐘鼓樓為圓心,有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晉商首次對貿易進行了一個分類:東街,主要做糧食和煤炭生意;西街,是蔬菜買賣;北街,賣建筑材料、吃的油和麻渣(亞麻、芝麻等種子榨油后留下的渣滓);南街,主要搞一些批發,還賣雜糧?!皶x商的這種分類習慣可不得了,一下從明朝延續到民國末年,大概有400多年,晉商在服務業上的創新思維,為張掖、河西走廊甚至絲綢之路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山西商人重在運用“誠信與敬業”的管理機制,靈活多樣的營銷手段,特別是任人唯賢的用人制度上倡導“禾齊秀”(禾:為萬物的統稱,齊:為共謀商事必得之力,秀:為萬業追求最高之境界)的品位精神,具有超前的遠見卓識和開拓精神。使之成就了晉商股份制的先進性,也開創了中國民族商業、后來票號業的歷史新篇章!
當年“逐利四海,據資萬千”的“晉商”,雖已成為了歷史的背影,他們的商業精神至今值得肯定,比如“仁中取利真君子,義中求財大丈夫”,再比如“業不可廢,道唯一勤”“功不妄練,貴專本業”等等。同時,由他們開創的從福建武夷山起始,經山西祁縣,穿過蒙古大漠至莫斯科的“茶馬古道”,以及遍及大江南北眾多的“錢莊”“票號”“會館”,確實稱得上一座座商業歷史的“豐碑”,在商業文化方面,即使在今天看來仍有很重要的價值和積極意義。
晉商精神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
(一)誠信為本、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喬家大院主人喬氏在包頭開設的“復”字商號,一次運胡麻油回山西銷售,經手員工為圖厚利在油中摻假,掌柜發現后,立令倒掉重裝,經濟上雖蒙受了損失,卻招得近悅遠來。誠信為本,把顧客看作上帝,“寧做一去百來生意,不做一來百去生意”。
(二)褒商揚賈的敬業精神。晉商的理念創新是改變傳統的重儒輕商觀念,褒商揚賈、以商為榮。把經商當做一種崇高的職業,使商人得到社會普遍尊敬。
(三)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皶x商縮影”著名的大盛魁商號,其創始人就是從隨軍而行的扁擔小商販做起,肩挑負販,拉駱駝,歷盡艱辛幾十年,終于創辦了大商號。晉商不畏艱辛,敢于冒險。走西域大漠、蒙藏邊疆,渡東瀛、達南洋,用生命完成一個個壯舉。
(四)相互支持的群體精神。晉商用家族宗法(血緣)與鄉里之誼(地緣)彼此團結在一起,用會館的形式來維系。他們在精神上崇奉關公,通過講義氣、講相與、講幫靠,協調商號間的關系,消除人際間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幫群體,增強了對外競爭力。
晉商精神對現代企業管理有著很多的啟示:
1.觀念上的創新。在封建社會“重儒輕商”的觀念籠罩下,晉商率先徹底砸爛了觀念的枷鎖,他們通過經商成就了自己,率先做邊貿,率先爭鹽利,率先創立票號,靠的都是更新觀念。因此,隨著環境的變化,能夠進行觀念上的突破和創新,企業就能發展,而因循守舊,就會錯失良機。如今的世界瞬息萬變,網絡的普及,社會的發展,每個企業都應該不斷地發現環境的變化,更新觀念,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
2.講求誠信,事業才能做大做強做長久?!罢\召天下客,義納八方財”,是山西商人精神價值觀的體現。晉商恪守仁義,堅持通過正當的經營獲取利益,反對不擇手段撈取黑錢?,F今社會“不務仁義之行,而徒以機利相高”的商人大有人在,這也是其事業不能長久的重要原因。如果他們能從晉商的誠信經營的理念中得到啟示,一定獲益匪淺。
3.具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晉商由于歷史的局限,不可能提出完整的企業文化,但他們以儒家倫理道德為塑造企業精神的文化依據,并融匯于商業經營和企業發展之中,使之成為經營之中的價值觀念、精神激勵和職業道德,并且對之作了某種發揮和改造。例如:晉商把儒家的“修身正己”觀納入職業道德的范疇,并作為薦才第一標準,晉商還把“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作為立行規范??梢?,晉商有關企業文化的觀點,雖以傳統道德文化為本,但確實起到了企業文化的凝聚感召和激勵的精神作用。
4.競爭中的和諧與聯盟。晉商講求“和氣生財”,即使是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對手,也要講“相與”,業務上很好的分工,不搞惡性競爭。這樣才使得晉商這個群體有了更好的發展?,F代社會上各行業之間、行業內部的企業之間,為了競爭市場分額,常常采用一些“損人”的手段,而最終破壞了整個行業的規則?,F在倡導和諧社會,其實競爭中也可以找到和諧,比如現在倡導的戰略聯盟、合作網絡等,都是共享彼此的資源,使得雙方共同得到發展。
5.放眼天下的眼光。晉商之所以走出了別人不能走出的路,擁有富甲天下的財富,就在于他們擁有富甲天下的眼光。因此,經商不應只圖眼前的小利,而應放眼于長遠的大利。有多大的胸懷,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甘肅省張掖市社科聯副主席、市委黨校調研員、副教授任積泉滿含敬畏地對晉商做出評價:晉商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也是一個讓人敬佩的群體。在沒有汽車、火車等現代交通工具的年代,他們邁著雙腳,丈量著從山西到西北的廣袤大地,并最終在人地生疏的西北落地生根,把生意慢慢地做大。它深深地影響了絲路,尤其是河西走廊的商業、文化,以及當地人的價值觀、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