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產經》姚摯袈

和自身健康或生命進行抉擇的時候,每一次都是那樣艱難。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人需要提前終止妊娠期,讓腹中的胎兒提前出來,以此來減少她的生命風險。此時每延遲一天剖腹產,就對母親生命威脅增加一份。而每延遲一天剖腹產,就會讓胎兒更加健康。而這位母親不顧自身生命安全,咬牙堅持到最后才做出剖腹產選擇。當她從失血過多中搶救回來,看到躺在保溫箱中全身插滿管子的孩子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流淚,說對不起自己的寶寶,做媽媽的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受了罪。而她早已忘記了自己在手術臺上那與死神搏斗的情景。
在婦產科,喜悅是大多數的,然而還是會看到一些讓人傷心流淚的故事發生。影片中一個患有高血壓的孕婦,她的胎兒長時間臍帶繞頸,丈夫得知孩子會因此造成諸多缺陷,所以決定引產棄子,可是畢竟胎兒已經發育到近八個月,且通過檢查發現胎兒還在正常生長,面對一個鮮活的生命,醫生和護士一遍一遍的勸說孕婦家屬,但家屬最終還是決定引產。病床上的孕婦在無聲地哭,這對她來說是最最不愿面對的現實。這種放棄乍一看固然殘忍了些,但是,有殘缺的生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需要面對的磨難是難以想象的。作為親生父母,肯定不愿意承受這樣的痛苦。
在醫院中,無論是普通科室,還是婦產科,錢永遠都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問題,尤其是當孕婦因為自身懷孕造成的種種問題,需要手術及藥物解決的時候,金錢,就顯得很重要,這對于家庭收入不豐厚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問題。
影片中,當這種情況出現,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他們在處處為經濟條件不好的孕婦節省用藥費用,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讓我看到了醫院中溫暖的一面,看到了作為醫者仁心的醫生和白衣天使們溫情的一面,他們雖然每天都要面對生生死死,然而他們還是竭盡全力去呵護每一個生命,盡自己所能去護佑一個個小生命的降生。
不僅僅是醫院,而當一個村子里,一戶人家有了危難,全村人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來予以幫助,大家雖然不富裕,卻也都愿意為了新生命的誕生拿出自己僅有的積蓄來幫助需要動手術的孕婦。
這種幫助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優良傳統,時至今日,在浮躁的社會下,還是有這么多淳樸的村民愿意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這種美德值得歌頌、值得表揚,也讓所有觀眾感動。
《生門》記錄的是一個真正的無憂無慮的生命,從溫暖安全的子宮,踏入五顏六色的世界,開始一段或悲或喜的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