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葉 楊維國 鄒常進 柳 霆
(1.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2.湖南恒德檢測有限公司,湖南 衡陽 421002)
鉆孔應力釋放法誕生已有85年(1934德國學者J.Mathar提出)歷史。鉆孔應力釋放法主要應用于鋼結構現存應力或殘余應力測試。對于混凝土結構的應用,由于其物理力學性質的原因和計算手段的落后,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隨著鉆孔機械和計算理論的進步,鉆孔應力釋放法開始在混凝土結構,尤其是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得到了應用。由于應用實踐方面的實例比較不多,因此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工程科研人員去做,對其評估方法體系進行規劃,使其理論化、條理化、系統化。
混凝土的組成材料有五種,每種材料的性質不一。五種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后合成的混凝土,相比鋼材,結構性能不具備良好的穩定性。我們研究團隊搜集了2001年—2018年相關文獻(2001年之前應力釋放法未應用于混凝土結構),見表1,發現以下指標是大多數科研人員在評估時考慮的指標。
彈性模量是工程技術人員非常重視的一個指標。目前研究彈性模量的理論和實踐非常多,但由于工程所處環境多變,并未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為了便于研究,我們建議采用現場實測彈性模量,考慮靜載工況和動載工況,并考慮骨料、混凝土的強度、水泥石、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及混凝土的養護條件等次級指標進行修正。

表1 部分典型代表性文獻統計結果
混凝土結構中的鉆孔一般屬于大鉆孔,這種鉆孔與鋼結構有非常明顯的不同,主要考慮混凝土是非均勻質材料,骨料的性能不同于混凝土的性能,因此所鉆取的鉆孔一般比較大,但是在檢測過程中還是要做區分,可以考慮:1)常規鉆孔(梁板);2)小鉆孔(桿件)。
應變片距鉆孔中心距離的不同會對應變測試響應產生一些誤差,應力集中程度有所區別,這個數據需要進行修正,一般誤差在10%~20%。
工程中混凝土和鋼筋的種類繁多,不同密度的材料,對現存應力的影響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情況下,相對密度大,說明材料緊密,能夠發揮出來的物理力學性能更好。
收縮徐變是一對相伴而生的工程現象,影響因素眾多。通過分析文獻[3]的研究成果,我們建議:1)收縮考慮采用當量收縮(溫度轉移);2)徐變考慮采用齡期影響的徐變系數。
由于微損類型不同,比如開槽口,切口形式、開孔形式以及空洞大小、形狀的影響,可能造成的應力集中效應也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借助應力集中系數來考慮應力集中的程度。
在進行鉆孔試驗的過程中,由于操作人員的熟練度、機器的性能、環境影響,會產生一些振動,應變計處于臨時受壓工況,鉆孔后得到釋放,會影響最終的檢測數據,考慮能否將應力釋放速度放緩。
溫度對結構有比較大的影響,有兩方面的溫度需要考慮:1)環境溫度,受季節和日照影響;2)機械溫度,受檢測機械工作影響。
1)確定評估因子及主副因子。
關于評估因子的選定,我們注意到8個評估指標,但是有的評估指標可以考慮用來修正結果,比如應變片距鉆孔中心距離。選擇主副因子時,我們要考慮:a.數據獲得難度;b.出現頻率;c.研究者關注度;d.與其他因子關聯度等工況(見表2)。

表2 評估因子的工況
通過對8個評估指標的研究分析,我們確定以下主副因子并進行編碼,見表3。
2)確定分級標準及預采取措施。
分級標準見表4。
3)標準化試驗并建立共享數據庫。
為了成果能夠得到廣泛的適用范圍,借鑒混凝土強度的確定方法,構建標準化實驗和建立共享數據庫是非常有必要的。
標準化試驗需要滿足:
a.結構類型:普通混凝土結構(包括素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b.收縮徐變:臨時結構(3年以內)、永久結構(3年以上);
c.振動:常規使用條件動載、常規使用條件靜載;
d.溫度:高溫、常溫及低溫。
注:特別說明第2條與國家規定有所區別,主要考慮結構收縮徐變在3年以內完成度在90%以上。

表3 主副因子及其編碼

表4 分級標準
4)構建評估公式及修正系數。
由于評估過程受多種因子影響,因此評估公式的構建必須能夠反映出比較真實的工況。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公式,對于公式中各變量的取值結合標準化試驗獲得,并與預測值進行對比,再進行修正,同時必須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
鉆孔應力釋放法是工程中一種實用的微損檢測方法,構建合理有效的檢測體系非常重要。當前的工程結構,例如橋梁,有75%以上是預應力結構,其現存應力對于評估結構的可靠性和可靠度非常有必要,采用標準化的鉆孔應力釋放法有助于評估同類工程結構,有很好的預測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