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志 勇
(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晉中高速公路分公司,山西 晉中 030600)
傳統高速公路機械化養護手段主要是借助人工手段進行處理,相關技術人員一般借助測量設備、測量工具等進行質量檢測分析,依靠手工手段來完成高速公路的修補處理。新形勢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對應自動化生產設備逐漸增多,該行業正朝著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高速公路機械化養護水平也逐漸提高,帶動了國內高速公路養護水平的提升。本文結合高速公路養護現狀效果和優化措施等進行了全面分析。
高速公路機械化養護主要是高速公路路段修復環節中,借助機械化系統替代傳統人工勞作方式的養護作業,對保證高速公路技術經濟指標起到了重大影響作用。即機械化養護是在現代機械化設備基礎之上,通由外界測量技術所進行的公路質量問題剖析。隨后在網絡終端調度作用之下,借由組織人員進行公共搶修。搶修環節中,最為常見的機械設備是大型壓土機、挖掘機等,對應養護技術具有復雜度高、綜合性強的特點,但是更具便捷、安全、高效的優勢,相關作業已經得到國家相關機構的重視。實踐經驗表明,機械化養護可快速降低高速公路的養護成本,保證公路運營的安全性、合理性,提高了相關機構對公路突發事件的解決能力。
當下國內公路養護處理水平較為落后,作業模式無法滿足現代化高速公路發展要求。從提高公路養護效率出發,必須及時使用機械化養護方法進行處理,維持施工進度、施工效率等滿足預期要求。針對路段過長公路的養護處理則需要進行多功能養護設備的配置,避免公路路面養護質量產生缺陷問題。相關作業人員需要靈活應用各種操作方式來降低影響。
與高速公路的前期施工作業過程相比,公路后續養護作業必須維持布局的合理性,提高整體運營安全等級,這種養護方法可能引發設備操作受限、無法發揮全部功能的問題;養護作業空間小。如圖1所示為占用行車道的養護作業示意圖。養護現場中,一般需要在多個區域進行分布管理,施工位置更換頻率高,需完成連續性操作。這些特點導致設備使用受限,無法發揮全部功效。公路養護中需分段進行,施工地點的變更導致設備頻繁拆卸和安裝,耗時長,降低了施工效率。
施工復雜度高,公路養護與前期項目施工存在較大差異,存在復雜度高、工序混亂的特點,當下國家公路養護環節仍需要人工輔助完成,尚未達到全機械化的目標。養護環節用料量大,部分施工材料無法進行轉移且相關用料的準備周期長,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施工周期。同時必須引起相關作業人員關注的是,大部分施工材料使用前需要進行試驗處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工序尤為復雜。

當下國家高速公路機械化養護的自動化水平較為有限,缺少成熟的專用底盤。國家公路養護機械大部分采用汽車底盤,并未配置養護專用底盤,使得養護機械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功效,限制了高速公路的穩定發展。此外,養護機械一般是將機、電、液等零部件在底盤進行拼裝后投入使用,引發高速公路養護的機械水平低、自動化程度低,限制了公路養護的應用和發展。
首先,路況檢測技術的應用,當下國內較為先進的路況檢測技術為專用雷達探測車技術,該技術建立在先進的寬帶技術基礎之上,整體應用效果、操作效果良好,可滿足高速公路淺層、中層、深層缺陷問題的有效分析,對相關材料進行性能測試中更具均一性,評定質量較高,同時可對地下構筑物等進行有效探測,在公路病害分析過程中效率高、精度高,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其次,預防性養護技術。該類技術包括薄霧封層、稀漿封層等技術,是實現公路養護預防性措施支撐的重要保障,可為公路養護工作的發展提供保障。再者,路面再生技術。包括地熱再生、就地冷再生兩種技術,前者一般是針對公路維修現場進行的處理,在原有路面基礎之上進行加熱、攪拌、壓實等處理,從而實現一次成型的目的。后者則是將原有路面面層和基層材料進行混合后再處理,外界添加材料主要包括乳化瀝青,隨后逐漸鋪筑成表面均勻的道路。上述兩種技術的選擇一般以公路受損程度等為基準進行分析。
從當下國內高速公路養護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整個養護體制存在較大缺陷問題,引發養護質量、養護效果大打折扣。高速公路養護屬于一項專業性強、綜合性高的項目,機械化養護必須合理利用各項設備,保證養護標準、養護效率等滿足預期要求。首先必須及時進行養護體制的改革,為后續機械化養護操作奠定制度保障。相關省廳機構等要針對主要負責人進行培訓和意識方面的強化處理,保證高速公路的養護滿足具體制度要求,快速完成養護任務,為后續通車的穩定性、安全性等提供保障。
結合高速公路養護投資現狀分析可以發現,機械設備等配套設備設施具有較高重要性,必須及時進行相關設備的更新,避免傳統人工養護模式的引用,融入新技術、新工藝等進行操作,提高養護機械化水平,維持整個養護工作朝著高效率、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其次,必須及時構建路面養護管理體系,結合管理要求、管理目標等進行養護維修項目的編制,為后續機械化養護提供有效支撐。此外,相關機構必須加強專業團隊的培養,為公路機械化養護的順利發展奠定基礎,促進整體機械化水平的提升,結合設備種類、設備性能等進行保養和維修處理,提高設備應用方面的有效性,達到公路機械化養護的預期目標。
結合國內公路養護機器發展狀況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施工器械、礦山器械、養護器械等區分并不嚴格。相關作業人員需要結合各種設備的型號進行全面分析。作業原則分析如下:求大同、存小異原則,充分考慮機械設備的功能、基礎特性等進行篩選;從眾多形態不一的設備中找出最符合要求的設備;工況選擇和性能分析中維持求大同、存小異的要求,方可完成最佳配置需求。其次,生產規模的定位分析,結合路面養護維修設計、路況綜合指數等核心指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公路養護中必須考慮維修里程范圍內的工程量大小,維持統計數據的合理性,方可精確計算出某一具體設備的平均折舊期內對應的養護工程量。將上述資料作為參考依據進行人工、器械的合理分配,可最大程度的進行資源有效利用,達到物盡其用、人盡其用的目的。
國家公路養護必須考慮現代化目標,盡量建立一個循序漸進的改革優化過程。當下國家公路養護需迅速抓住機遇,在宏觀政策的幫扶下實現養護作業的升級。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路面養護作業效率的提升是一項系統化的長期任務,需要多個專業的全面配合,結合新技術、新工藝等進行創新,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開拓創新,找到適合道路養護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完成施工技術水平的升級,更加高效的滿足國家高速公路機械化養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