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趙學(xué)思
摘要:犬瘟熱是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生傳染病,傳染性強,死亡率可高達80%以上。筆者通過一例犬瘟熱實例闡述對此病征的診斷和治療,以期為廣大從業(yè)者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犬;犬瘟熱;西藥;中藥
1主述
犬,性別母,年齡6個月,體重7.02kg,體溫39℃,精神略沉郁,食欲旺盛,口渴喜飲,尿少,頻繁打噴嚏,未見鼻涕,鼻干,雙眼有膿樣分泌物。大便軟,惡寒,舌苔薄,舌質(zhì)紅絳,氣輪紅,脈浮數(shù),沉取強有力,犬瘟熱病毒抗原測試陽性,糞檢滴蟲感染。
2治前血常規(guī)檢測
治前血常規(guī)檢測的具體結(jié)果見表1。
3診斷
犬瘟熱;營衛(wèi)同病,熱耗傷陰。
4治療
4.1西藥
犬瘟熱病毒單克隆抗體皮下注射,1次/d,連續(xù)7d,頭孢喹肟注射液皮下注射,1次/d,連續(xù)7d;科特壯注射液皮下注射,1次/d,連續(xù)7d;甲硝唑片口服,2次/d,連續(xù)3d;外滴諾氟沙星眼藥水,口服益生菌。
4.2中藥
1)第一日,生地黃15g,玄參10g,牡丹皮6g,赤芍10g,麥冬10g,梔子3g,竹葉3g,銀花10g,連翹10g,石膏30g,丹參6g,甘草6g,免煎劑,150毫升水沖開煮沸,溫服。
該犬舌質(zhì)紅絳,脈浮數(shù),沉取強有力,說明營血大熱,同時鼻干,惡寒,打噴嚏,又有外感新邪,兩者相比,先清營血之熱,方中生地黃、玄參、竹葉、麥冬、丹參、銀花、連翹,取自清營湯刪減;生地黃、玄參、丹參能入血分,可清血分之熱,起涼血之效;再配以牡丹皮、赤芍,皆是涼血之藥,同時牡丹皮、赤芍、丹參兼具活血之功,涼血同時活血。營血大熱伴隨大飲,這是津液耗損的表現(xiàn),生地黃、玄參、麥冬即為增液湯,用以補充邪熱耗損的陰和津。竹葉、銀花、連翹都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它們都具有透邪的功效,此處則是取其透散之力,同時加上石膏,梔子清熱之力,透營分之熱入氣分而解,方中多用寒涼藥物,加上甘草調(diào)和藥性。藥后體溫38.5℃,飲水量有所減少,食欲正常,尿黃。
2)第二日,犬體溫38.8℃,微咳,有鼻涕,涕黃,鼻頭時干時濕,多飲,腹?jié)M,糞便少而軟,尿黃,惡寒,舌苔薄,舌質(zhì)暗紅,氣輪紅,脈數(shù),沉取有力。
中藥溫服:生地黃15g,赤芍10g,牡丹皮10g,玄參10g,連翹10g,竹葉3g,銀花10g,枳實6g,生大黃6g,桂枝6g,生姜6g,白芍10g,大棗10g,炙甘草6g,丹參10g。
舌質(zhì)暗紅,說明營血之熱未去。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丹參涼血同時活血,清血分之熱。銀花、連翹、竹葉清熱,透邪,解毒。因為該犬出現(xiàn)腹?jié)M,糞便少軟,故加入大黃、枳實,行氣通便瀉腑熱。一為透熱,一為瀉熱,一里一外,形成里外雙清之勢。又有惡寒,鼻頭時干時濕,為營衛(wèi)不和之象,加以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藥后體溫38.4℃,狀況穩(wěn)定。
3)第三日,體溫38.2℃,鼻干,鼻涕黃膿,咳喘有痰,舌苔薄白,舌質(zhì)淡紅,舌尖紅,氣輪紅,脈數(shù),沉取有力。
中藥溫服:密麻黃6g,魚腥草30g,梔子3g,瓜蔞皮10g,桔梗6g,杏仁10g,百部10g,蘇子10g,炙甘草6g。
經(jīng)過前兩付藥,營血之熱已去,復(fù)又出現(xiàn)肺熱,一為外感之邪為病,二為透熱入氣分而解時所留。肺主宣發(fā)肅降,通調(diào)水道,肺氣宣降失調(diào),衛(wèi)氣不達體表,則惡寒,肺氣不降,則咳喘,肺有熱,則煎津為痰,方中密麻黃、杏仁、梔子、炙甘草配伍,與麻杏石甘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用以發(fā)散表邪,清熱降氣。加上魚腥草、桔梗和瓜蔞皮。魚腥草善清肺熱,能排膿消癰,桔梗能開宣肺氣,祛痰排膿,瓜蔞皮用于化痰。同時使用蘇子、百部降氣平喘。諸藥配伍達到清熱化痰,降氣平喘的效果。藥后體溫38.5℃,咳喘次數(shù)有所減少。
4)第四日,體溫38.6℃,精神、食欲、二便都正常,咳喘有痰,鼻涕黃膿,鼻干,舌苔薄白,舌質(zhì)淡紅,氣輪淡紅,脈數(shù),沉取有力。
中藥溫服:連翹10g,銀花10g,桔梗6g,薄荷1g,竹葉3g,甘草3g,荊芥3g,淡豆豉3g,牛蒡子6g,瓜蔞皮10g,魚腥草30g,枇杷葉10g,杏仁10g,橘紅6g,郁金10g,蘆根10g。
此方底方為銀翹散,再加上化痰止咳,降氣平喘的藥物組合而成。咳喘有痰,鼻涕黃膿說明肺熱未除,上一服方劑用發(fā)散表邪的方式來清肺熱,效果不佳。因為此犬的肺熱不僅是外邪引起,同時還有原本的伏邪所留,所以只是解表清熱效果并不好,故而選用銀翹散為底方。銀翹散中銀花、連翹芳香辟晦,宣散透邪,重點在其“透”上,薄荷、牛蒡子可增強其透邪之力,荊芥、淡豆豉屬辛溫,可解表,助銀花、連翹透邪,竹葉與蘆根同用,有助于生津,防止熱傷津液。魚腥草、桔梗、瓜蔞皮清熱化痰,排膿消癰。橘紅、郁金有行氣理氣之效,有助于杏仁、枇杷葉降氣平喘。藥后體溫38.2℃,咳喘次數(shù)減少,連用兩服之后再無鼻涕,偶見咳痰。改用方劑:淡豆豉10g,梔子3g,杏仁10g,桔梗6g,郁金6g,瓜蔞皮10g,枇杷葉10g。此方中淡豆豉與梔子是為梔子豉湯,善于宣泄心肺邪熱,杏仁、郁金、枇杷葉降氣止咳,桔梗、瓜蔞皮清肺化痰。連用兩服,再無咳痰,生活飲食皆正常,犬瘟熱病毒抗體測試呈陽性。辦理出院,囑銀翹散、益生菌等善后。
5治后血常規(guī)檢測
治療后血常規(guī)檢測結(jié)果見(表2)。
6總結(jié)
在這條犬的中藥治療過程中,首先,遇到新感外邪與內(nèi)有伏邪時,先辨別輕重緩急,伏邪所致的營血大熱更加危及病犬的生命,故而先行涼血散血。其次在清熱與透熱效果不佳時,考慮同時瀉其腑熱,形成表里兩解,合并釜底抽薪之法,營血之熱即去。在清肺熱時,第一付藥效果不及第二付藥,正是應(yīng)證了“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對于此犬的肺熱,銀花、連翹的輕宣透散比麻黃的解表散邪效果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