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 於艷燁 陳曉祥 許婷婷 劉榮榮 季琳琳 張杰 陳張庚
摘要:某養雞場養殖28周齡海蘭褐蛋雞2萬只,突然出現了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排出白色的糞便,有個別出現了血便,產蛋量下降,并有個別蛋雞死亡。為確定引起28周齡海蘭褐蛋雞發病及死亡的病原菌,無菌采集28周齡海蘭褐蛋雞病死雞的肝臟、腎臟等病料組織進行細菌的分離鑒定。結果顯示,引起28周齡海蘭褐蛋雞發病與死亡的病原菌為大腸桿菌和沙門菌混合感染,因此,對分離的大腸桿菌和沙門菌進行藥敏試驗,以期對蛋雞沙門氏菌與大腸桿菌的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基礎。
關鍵詞:蛋雞;大腸桿局;沙門氏菌;診治;
雞致病性大腸桿菌病是肉雞嚴重的細菌性傳染病之一,主要表現為急性敗血癥和漿膜炎等,各種日齡的雞均易感,尤其以雛雞最易感,發病50%以上。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主要的發病癥狀有胚胎和幼雛的死亡、敗血癥、心包炎、氣囊炎、腸炎、輸卵管炎、腹膜炎和大腸桿菌性肉芽腫等。雞大腸桿菌常和霉形體病合并感染,又常繼發于新城疫、禽流感、腺病毒、白血病等其他傳染病。根據大腸桿菌的菌體抗原、表面原和鞭毛抗原的組合不同,可將本菌分為不同的血清型。迄今為止已經知道的血清型大約有數千種,增大了治療難度。
雞沙門氏菌病是一個概括性術語,指由沙門氏菌屬中的任何一個或多個類型菌所引起的禽類的一種大群急性或慢性疾病。沙門氏菌屬是腸桿菌科的一員,沙門氏菌屬包括了多達2,100多個血清型。在自然界中,家禽成為了沙門氏菌最大的單獨貯存宿主。在所有動物中,最常報道的沙門氏菌皆來源于家禽和禽類副產品。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雞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幼雛感染后常呈急性敗血癥癥狀,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成年雞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隱性帶菌,細菌可隨糞便排出,因卵巢帶菌,會嚴重影響孵化率和雛雞成活率。該病發生無明顯季節性,當氣候驟變,溫差大,擁擠導致空氣不流通,衛生條件不良等因素存在時均會引起該病的發生,飼養管理不當,長途運輸等應激因素,也容易引發該病。
1發病情況
某養雞場養殖28周齡海蘭褐蛋雞2萬只,突然出現了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排出白色的糞便,個別出現血便,產蛋量下降,并有個別蛋雞死亡。通過對畜主詢問,24日齡的雛雞只免疫過新城疫、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禽流感和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
2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肝臟上出現了大小不一的白色的壞死點,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水腫,肝臟還有多個出血點,另外,出現嚴重的肝周炎、心包炎、氣囊炎等證狀,小腸及十二指腸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小腸的腸黏膜出現脫落;在小腸中有豆腐渣樣的壞死灶,小腸內出現了白色的黏液,具有腥臭味,出現嚴重卯黃腹膜炎。
3實驗室診斷
3.1病毒性疾病的檢測
取新城疫、禽流感、腎型傳染性支氣管抗原膠體金試紙條,將采集的血液離心,取血清,分別滴入檢測膠體金試紙條的加樣孔內,靜置5min觀察結果。若出現對照和檢測兩條帶證明為陽性,若出現對照帶沒有檢測帶則為陰性,若兩條帶都不出現或只出現檢測帶則檢測無效。經觀察,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因此可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3.2細菌學的診斷
將無菌采集死亡的雛雞肝臟等病料組織接種于SS培養基上和伊紅美蘭培養基上,放于37℃恒溫培養箱內培養12h,取出后可見在SS培養基上長出中間帶黑色,無色半透明菌落。在伊紅美蘭培養基上長出了濕潤的、邊緣光滑整齊、褐色或者褐色帶金屬光色的菌落。革蘭氏染色后,顯微鏡下觀察,分離到了2株分離菌株,1株呈中等大小、兩端略圓的直桿狀革蘭氏陰性菌,另1株呈兩端鈍圓革蘭氏陰性桿狀菌。與報道的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培養特性與形態學特性相似。
4藥敏試驗結果
對分離的2株病原進行藥敏試驗,分離的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均勻涂在普通培養基上,貼上藥敏紙片,置37℃恒溫培養箱內培養12h,參照K-B紙片法判定結果。藥敏試驗結果顯示,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均對恩諾沙星、頭孢曲松、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和大觀霉素5種藥物高度敏感。對阿莫西林、青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和多西環素6種藥物耐藥。
5.小結
本實驗針對病死的28周齡的海蘭褐蛋雞進行綜合診斷,通過病死雞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診斷等,被鑒定為大腸桿菌和沙門菌混合感染。因此,對分離的大腸桿菌和沙門菌進行了藥敏試驗,最終得到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