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國
摘要:本文針對一起動物運輸依法應當檢疫而未檢疫案進行了分析,介紹了案件調查、行政處罰、補救措施和涉案動物的處理,對當事人不配合調查、貨值金額的認定、與未附檢疫證明案的區別、關于犬逐只檢測、隔離場建設和輿情應對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檢疫監管;動物衛生監督;行政執法;犬
1案情簡介
2017年7月31日晚10時左右,三臺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接群眾舉報稱,車牌號為川F×××××的東風牌輕型普通貨車未附檢疫證明運輸犬,在從三臺縣運往成都市途中,被群眾攔截在某高速公路服務區。該所執法人員于2017年8月1日凌晨1時左右到達現場,在表明執法人員身份后,進行了初步檢查:現場發現該車裝運很多活犬;駕駛員不能提供檢疫證明等任何手續,并稱貨主不在現場,對其他詢問均稱不知道。鑒于犬停留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對其他車輛和人員有較大安全隱患,且當時正在下大雨、圍觀人員較多,不便于案件調查,經請示執法機關領導同意,勸告駕駛員將車輛和犬轉移到附近閑置的養殖場進行隔離觀察和調查。
案件調查期間,執法機關向當事人送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
2案件處理
2.1行政處罰
調查結束后,執法機關以當事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條“禁止屠宰、經營、運輸下列動物和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下列動物產品:(三)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之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屠宰、經營、運輸動物或者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動物產品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采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和動物、動物產品,并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其中依法應當檢疫而未檢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處罰”、第七十八條第一款“違反本法規定,屠宰、經營、運輸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未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罰款;對貨主以外的承運人處運輸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和《四川省農業行政處罰裁量標準(動物衛生監督)》,對貨主處貨值金額12500.00元×20%=2500.00元的罰款,對承運人處運輸費用400.00元×1.5倍=600.00元的罰款。處罰決定作出后,貨主張某某和承運人夏某承認錯誤并按時繳納了罰款。
2.2補救措施
該批犬來源復雜,沒有免疫記錄可供檢查。根據《犬產地檢疫規程》(農醫發[2011]24號)和《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犬和貓產地檢疫監管工作的通知》(農醫發[2013]16號)等規定,執法機關決定對該批犬注射狂犬病疫苗后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再出具檢疫合格證明。因發案時正值酷暑季節,犬應激反應較大,部分犬有中暑、外傷等病患。在基本消除犬的應激反應后,由案發地鎮畜牧獸醫站組織于8月9日對犬進行了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注射,并做好觀察和記錄。9月8日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了犬瘟熱、犬細小病毒病以及狂犬病免疫抗體檢測。對檢測合格、臨床檢查健康的犬,逐只出具檢疫證明。隔離期間因病死亡的犬按規定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2.3涉案犬的處理
因隔離觀察時間較長、逐只檢測費用較大,該批犬的飼養和檢測費用超過犬的貨值金額,當事人接受處罰后已無力或不愿承擔飼養和檢測費用,書面表示自愿放棄犬的所有權并委托執法機關代為處理。后經多方協調,由某流浪動物救助機構承擔了犬的飼養費用和后續安置問題。9月15日,犬離開臨時安置點(隔離場)前往流浪動物救助機構。至此,本案行政處罰和后續事宜處理完畢。
3體會
3.1當事人不配合調查的處理
鑒于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經執法機關負責人批準,對涉案車輛和犬進行了登記保存。因承運人不提供貨主信息,導致案件調查一度受阻。后經反復宣傳講解法律法規和根據《農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二十九條“農業行政處罰機關為調查案件需要,有權要求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協助調查”的規定,向承運人發放了《配合調查通知書》。證據登記保存期滿后,執法機關作出了解除登記保存、對犬隔離觀察的決定。這些措施的綜合運用,促使貨主到案接受調查。
3.2貨值金額的認定
因物價部門沒有犬的價格信息,且本案中的犬全部為品種混雜的雜交犬,無法按照品種犬行情確定涉案貨值金額。調查人員根據當事人的陳述,結合走訪當地群眾了解當事人收購犬的價格后,判定當事人陳述的涉案金額基本符合實際,予以采信。
3.3與未附檢疫證明案的區別
調查之初,本案以運輸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進行立案。調查結束后,以運輸的動物依法應當檢疫而未檢疫進行處罰。在辦案實踐中,要注意二者的區別。
首先,二者違法行為不同。“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動物是沒有經過檢疫的;而“未附有檢疫證明”的動物是經過了檢疫的,只是在經營、運輸等過程中,檢疫證明沒有隨物攜帶或者損毀、丟失。其次,二者對應的法律條款不同。“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對應《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條第(三)項定性,適用第七十八條進行處罰。而“未附有檢疫證明”適用《動物防疫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定性,依照第七十八條進行處罰。“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處理中,有“采取補救措施”的規定。而“未附有檢疫證明”則不存在“采取補救措施”的要求。
3.4關于犬逐只檢測
現行關于犬的檢疫規定,要求查驗每只犬的狂犬病免疫抗體檢測報告和其他疫病實驗室檢測報告等。這一規定,在有利于有效防控犬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同時,大大增加了貨主的守法成本,這在眾多人畜共患病防控中極為少見。往往一只犬的價值尚不及實驗室檢測費用。在肉狗產業開始發展的形勢下,這一規定不利于當事人主動申報檢疫,導致《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規定難于落實。建議參照其它疫病的實驗室檢測要求,對種犬、觀賞犬、特種犬等維持現行規定;對肉狗等其它同批次運輸的商品犬根據狂犬病等疫情形勢,將逐只進行實驗室檢測調整為按比例檢測;對于參照《檢疫管理辦法》“小型動物隔離期為30d”進行了一個周期的隔離未發生疫病且臨床檢查健康的,可不再要求進行實驗室檢測。
3.5隔離場建設
隔離是疫病防控和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現狀是隔離場建設滯后,隔離時需要臨時尋找隔離場所,為疫病防控和監督執法帶來很大的困難。建議將隔離場的建設和運行經費納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
3.6妥善應對輿情
本案是由“愛狗人士”事先調查、跟蹤運狗車輛并截停后向執法機關舉報的。執法人員到達現場發現有大量“愛狗人士”聚集,場面較為混亂,在公安派出所出動警力協助維持秩序后,保持了現場局面沒有失控。案件調查開始后,“愛狗人士”多有不當言論,有的要求執法機關禁止貨主把狗運走,也有人通過自媒體對現場進行“直播”,部分新聞單位也對事件進行了報道,事件發展為具有一定影響的公共輿情。為爭取一個良好的辦案氛圍,執法人員召集“愛狗人士”代表進行了法律法規的宣傳,感謝他們對違反《動物防疫法》行為的舉報,表示行政執法的依據是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受個人、群體情緒或輿情的干擾,執法機關將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辦理此案,并歡迎監督。通過這些溝通,為案件順利辦結爭取了寬松的辦案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