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健身已經成了當下最受歡迎的運動方式之一,在“十二五”期間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發展勢頭很強勁。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升人們的身體素質,同時可以達到愉悅心情、增強幸福感的效果。城市居民在體育鍛煉方面認識的要比鄉村居民更加的積極與深入,同時可選擇的模式與地點也更多,因此本文選取牡丹江市居民為研究對象,隨機抽選了100名城市居民對其發放問卷,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等方法對牡丹江市居民體育鍛煉現狀進行研究并提出一定的對策,旨在通過本研究能夠為城市居民在體育鍛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全民健身 城市居民 戶外體育鍛煉
中圖分類號:G8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252-02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牡丹江城市居民,主要是隨機選取100名城市居民進行調查研究,通過隨機選取可以體現出城市中居民體育鍛煉的真實及具體的情況,從而進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本研究首先是在牡丹江師范學院圖書館查閱了許多相關研究的書籍、期刊等,再利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百度等進行一定的檢索收集相關研究。
實地考察法:主要是對牡丹江市區內幾處居民集中的體育鍛煉場所進行了一定的考察,收集到居民們體育鍛煉的場所概況、鍛煉形式及鍛煉時段等。
問卷調查法:隨機選取牡丹江市區100名居民,對其發放問卷并收集問卷數據。
數理統計法:對問卷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也要對考察中記錄的情況進行統計。
邏輯分析法:對問卷的數據及考察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2 城市居民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
2.1 時間多集中在晚間
通過實地考察及問卷調查得知多數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集中在晚間。能夠進行晨練的居民很大一部分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上班族與學生在早晨時間都會比較匆忙并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晚間在一天忙碌過后會需要一定的放松,所以晚間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會較多。但也要根據一天的工作量及自身的狀態來具體界定,狀態不佳的情況下也會導致人們不進行體育鍛煉;第二,老年人時間比較充裕,同時在人們愈發重視體育鍛煉,希望強身健體來延長壽命時也會積極的投入到體育鍛煉當中,所以一般老年人會選擇早晚都進行體育鍛煉;第三,通過調查了解到一部分人認為早晨鍛煉會導致白天疲憊,而晚間進行鍛煉會促進睡眠,更容易被人接受。因此,選擇晚間進行鍛煉的居民比較多。
2.2 鍛煉場所集中但場地不足
經過實地考察發現牡丹江居民戶外體育鍛煉的場所比較集中,除了零散的小區活動以外主要集中在北山公園、人民公園、江濱公園等幾大公園場所,人們會根據住所位置來選擇鍛煉的場所。隨著全民健身的熱潮,走出家門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越來越多,隨之出現的情況就是活動場地不足,出現了“人滿為患”的景觀,不同的鍛煉形式的居民聚集到一起,場面略顯混亂,從而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關鍵的問題在于人們在這種環境中很難達到應有的體育鍛煉效果。
2.3 季節條件的限制
牡丹江作為東北地區的一座城市季節特征表現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長,降雪期長。這對于戶外體育鍛煉具有一定的影響,經過問卷的調查及個人感受可以得出,春夏季節尤其是天氣逐漸回暖的時候,參加戶外體育鍛煉的人會隨之增加;同樣在秋冬季節,隨著氣溫的下降出門鍛煉的人會越來越少,這是受季節影響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征。這一特征說明,在牡丹江這座城市中的居民戶外體育鍛煉受季節的限制比較明顯,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4 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有偏差
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可以說是大家在懷揣著各自目的的情況下選擇了相同的手段,因此出發點就很關鍵,這就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有關系。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參加戶外體育鍛煉的人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出于強生健體的,這種人對待體育鍛煉很積極,樂在其中,也能夠在增強體魄的同時獲得滿足感;第二,想利用體育鍛煉來消磨時間擴大交際圈的人,這種情況下在鍛煉的時候不會太積極,是為了參與活動而參與其中,主觀能動性稍差;第三種是想通過體育鍛煉來控制體重或者說是在身體處于不健康狀態時的迫不得已的選擇,出于這種目的的人在體育鍛煉的時候常常表現的相對積極,但鍛煉形式及鍛煉內容卻有待商榷;第四種是屬于“跟風”形式的,主要是受到身邊人的影響或者想表現出熱愛體育鍛煉而進行鍛煉,缺乏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往往這種情況的人的體育鍛煉時間與頻次都是根據自身的感覺來定,沒有規律可循,也沒有合理的活動量。
2.5 缺乏科學的指導
戶外體育鍛煉的參與往往都是自發的,然后根據相同的鍛煉形式匯聚到了一起,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在網上或者是和先進行本項鍛煉的人去學習,缺乏一定的科學指導,人們對戶外體育鍛煉的內容與形式就存在很多的誤區,很多人進行的體育鍛煉并不能達到其預期的效果,相反有時還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這就違背了參加戶外體育鍛煉的初衷,也達不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3 促進城市居民體育鍛煉的對策研究
3.1 大力宣傳戶外體育鍛煉
現下是網絡及其發達的時代,自媒體的影響力超乎想象,在國家大力倡導全民健身的今天,廣大居民可以通過很多渠道了解到體育鍛煉的好處,但在宣傳的同時缺乏一定的引導性,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在宣傳戶外體育鍛煉的時候盡可能的展示出體育鍛煉的魅力及正確的、合理的參加戶外體育鍛煉對人體身心健康帶來的益處。只有在人們正確的了解到健身能夠帶來的好處的時候,提升主觀能動性的時候才能真正的達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因此,正確的宣傳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當重要的。
3.2 政府支持,擴建場地
國家的政策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在全民健身盛行的當下,政府要擔負起積極引導、大力支持的責任,在活動場地不足的情況下要利用政府的干預來擴建城市居民戶外體育鍛煉的場地,比如可以通過社區的形式規劃出可活動的區域供給參加運動的居民,也可以利用跟商家的協商來爭取到可進行戶外體育鍛煉的商業用地,在一定的時段內對廣大居民開放,從而解決場地不足的問題。
3.3 創編適宜不同季節的戶外體育鍛煉內容
對于牡丹江這座城市來說,秋冬季節進行戶外體育鍛煉的居民也要比春、夏季節少很多,這是特定的季候特征導致的,因此如何讓廣大居民能夠在秋冬季節也得到適宜的鍛煉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創編出適宜不同季節的戶外體育鍛煉內容是很好的途徑,首先,近幾年流行的“鬼步舞”就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形式,這種舞蹈上手快、活動量大,關鍵在于其具有很多不需要手上的動作,這對于寒冷的冬季來說人們就可以把手放到稍暖和的衣兜里,也不耽誤腳下的活動,即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又考慮到了保暖的問題。
4 結語
通過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在全民健身熱潮中,城市居民的體育鍛煉熱情高漲,但通過現狀研究也不難看出城市居民戶外體育鍛煉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也根據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可以通過本文可以對城市居民參與戶外體育鍛煉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也能夠提升城市居民對戶外體育鍛煉的興趣及參與性。
參考文獻
[1] 阮云龍,孔振興,劉心豐.我國城市居民體育鍛煉參與行為變化的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4(2):12-23.
[2] 王璠.城市社區居民體育需求理論與實證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
[3] 李驍天,邢曉燕.社會分層視角下中國城市社區居民體育鍛煉行為分析——基于CGSS數據的實證研究[N].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9):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