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浪
我前些天跟同事在一家新開的店里吃飯,花了400元。按這家店的促銷規定,每消費滿100元可獲贈25元現金券一張。我得了4張現金券。
五一這天,我帶著家人又來到這家店吃飯。結賬時正好是200元,我拿出100元和那4張現金券遞過去。哪知女收銀員一臉歉意地微笑:“現金券的使用規則是滿100元用一張,您的消費剛好是200元,只能用兩張。”沒辦法,我只好又掏出一張50元。
女收銀員突然又想起什么,說:“哦,對不起,節假日和雙休日不能使用現金券。”我火了:“那你們要先說清楚,我好換個日子來。”女收銀員說:“現金券上有說明啊!”她指著蓋在現金券上的那個戳說。那個藍油墨的戳上密密麻麻、模模糊糊的,好像是這樣寫著,但不仔細看,真不會留意。
結完賬,女收銀員又遞過來兩張現金券,還特意提醒道:“現金券的有效期都只有半個月,請您注意使用期限。”
出了門,妻子問我:“這現金券到底怎么用?”我費勁地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告訴她:“你老公現在有6張現金券,要想享受這6張現金券的優惠,必須在現金券的有效期內,不含節假日和雙休日,再來這里消費,至少要600元。消費以后,我們會得到幾張新的現金券,接著又要在半個月內再來這里消費,然后又可以得到幾張現金券,如此類推下去,直到N年。”妻子大驚失色,說:“天哪,這比我的股票套得還牢啊!”
(摘自《社區》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