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敏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0)
以我校為例, 高職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文化素養,具有奉獻和吃苦耐勞精神,具備藥品調劑、藥品應用及指導、 藥品經營管理及藥品生產和檢驗等相關知識和能力,能夠在醫院、醫藥公司、藥品檢測機構及社會藥房勝任藥品調劑、 藥品應用及指導、 藥品經營與管理及藥品生產和檢驗等工作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藥學人才。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由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兩部分組成, 主要研究病原生物 (病原微生物和人體寄生蟲) 的致病性與免疫學性、 實驗室檢查方法和防治方法以及免疫學基本理論與應用。 該課程的前導課程有藥學導論、解剖、生理、藥用化學等,后續課程有藥理、藥劑、臨床藥物治療及藥品經營服務與管理等。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是一門醫學基礎課程,除了藥學專業, 我校的護理等其他專業也開設了此課程。 由于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 要求我們在進行課程建設時要突出課程與專業的銜接, 使講授的內容更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為此, 我們結合了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結合藥學就業崗位的能力要求、 結合藥學專業同學后續課程學習的需要以及相關職業資格的考試大綱等, 制定了藥學專業的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規定了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必修課程、考試課程。 該課程包含了理論教學內容也有實訓教學內容, 該課程開設于二年級下學期,共54 學時。 規定該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4.1 知識目標
說出常見病原微生物的種類、主要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和特異性防治原則; 說出免疫學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論; 說出常見人體寄生蟲的種類、 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1.4.2 技能目標
能正確進行培養基配制、細菌分布檢查、紫外線殺菌試驗、 藥敏試驗操作并分析結果; 能熟練使用常見滅菌設備, 進行無菌操作; 能正確利用顯微鏡油鏡初步辨認常見病原生物學的形態特征; 能將本課程相關知識、技能應用于合理用藥及藥物研發、生產、存儲等實際工作中。
1.4.3 情感目標
樹立牢固的無菌觀念和良好的無菌操作意識;養成主動查詢資料、 閱讀專業書籍的習慣; 培養高尚的醫德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1]、嚴格的紀律觀念、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良好的溝通能力等。
教學內容的取舍主要基于職業崗位需要、 后續課程需要和職業資格考試大綱需要進行。 比如制劑生產崗位需要掌握細菌分布檢查操作和滅菌器械操作;比如后續課程藥劑學里的滅菌制劑、 無菌制劑、 生物技術藥物制劑等的學習和臨床藥物治療學里的免疫性疾病的藥物治療、 感染性疾病的藥物治療等知識都需要本課程做鋪墊; 執業藥師 (士) 考試大綱里細菌的結構、消毒、滅菌、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等內容幾乎每年都是熟練掌握的內容。 為此, 我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該課程分為四個模塊,即微生物學基礎(講解微生物概述、細菌的形態與結構、微生物的分布與控制、細菌的生理與代謝、細菌的遺傳與變異)、病原生物學(講解常見病原生物的生物學性狀、 致病性及防治方法)、微生物與藥學(講解微生物制藥、藥物體外抗菌試驗、藥物的微生物學檢查)和免疫與藥學(免疫學概述、免疫系統、抗原、免疫應答、免疫學應用等知識),進行模塊化的教學。各模塊的教學學時分配見表1。實訓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徑[2]。本課程安排實訓項目7 個, 分別是油鏡的使用與細菌形態結構觀察、 細菌分布檢查與細菌生長現象觀察、 培養基配制與滅菌、 無菌操作技術與細菌接種、 常見病原生物學觀察、 藥物敏感性實驗和豚鼠的過敏反應,每個項目為2 學時,共14 學時。

表1 五大教學模塊理論與實訓學時分配
本著“注重素養、能力銜接、學做一體”的理念,在教學中將職業素養、 學習態度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為崗位能力服務、為后續課程服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踐行“教學做一體”的職業教育理念。
高職藥學專業的學生, 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薄弱, 對理論課的學習缺乏興趣, 語言表達和邏輯能力相對較弱,但是,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信息的搜集能力、移動設備的使用能力較好、動手能力強,對實踐性課堂較感興趣。
該課程教學內容龐雜,主要從教材開發、多媒體教學[3]、開設選修課程等途徑進行突破。病原生物學的結構以及免疫學學知識抽象, 我們主要通過視頻、 動畫和類比演示來進行闡述。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比如在講解免疫學學知識時采用PBL教學法; 講解超敏反應時采取案例教學法; 講解培養基配制、細菌的分布檢查、常見滅菌設備時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法。 學生主要通過認真聽講、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自主探究、情景模擬等參與課堂,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課程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師資力量、教材資源、實訓資源、多媒體資源、網絡資源等。 其中多媒體教學資源有精美課件、生動的動畫、視頻、微課等,實訓資源主要包括顯微互動教室、多媒體教室、微生物實驗室、標本陳列室、校企合作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等。
本課程的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采用多種教學策略, 師生可以充分互動; 以職業崗位內容為切入;以夠用、實用為原則,授課內容合理安排;有多種視頻和微課資源, 教學資源豐富。 本課程也有些不足: 比如免疫學學教學效果仍然欠佳, 以后應加大動畫制作、微課開發、信息化教學的力度[4];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欠缺,以后應該加強校企合作。
綜上,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不斷追求,高素質藥學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如何在高校階段培養出更具有競爭力、 更符合社會需要的藥學人才是所有教師思考的問題, 本文通過高職藥學專業的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進行分析, 不斷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為藥學人才的培養[5]做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