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東 凌頌鵬 林思敏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傳統嶺南庭園建筑具有鮮明的嶺南地域建筑特色,尤其表現在空間滲透性上,其對滲透性空間的運用早已達到相當成熟的地步。廣州園林酒家在空間處理上傳承了嶺南傳統園林的空間處理手法:空間滲透性強。這些園林酒家通過對比、滲透與層次的構圖手法取得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而這種滲透與層次的處理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相鄰空間的滲透與層次,另一種是室內外空間的滲透和層次[1]。
21世紀的國民經濟及城市建設在飛速發展,城市空間環境日益局促,在這個餐飲文化日漸趨同,地域文化逐漸消失的趨勢下,如何傳承廣州園林式茶樓酒家的建筑文化和餐飲文化,如何在園林餐飲建筑設計中體現其特有的廣式生活形態、精神活動與社會活動,延續和發展嶺南文化,提高園林餐飲空間的魅力,是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滲透性空間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空間實體在彼此鄰接時,產生相互作用的一個特定區域,是空間范圍內矛盾沖突與調和的界面。而空間的滲透可以將有限的空間賦予變化和增強藝術的感染力[2]。同時,處理空間的滲透可分為相鄰空間的滲透和室內外空間的滲透。
廣州園林酒家通過實體中介如門、窗、洞口等作為相鄰空間的聯系媒介,讓園內園外、室內室外空間彼此滲透、彼此聯系、彼此作用,共同組成了有特定功能的滲透性空間的有機整體。
2.2.1門窗洞口
在日常建筑中,門窗洞口的設計是為了建筑更好的采光通風和交通作用,在空間處理上,它既可以把兩個相鄰空間分隔開,又讓兩個空間聯系起來,而廣州園林酒家通過利用門窗洞口讓建筑內部的空間變得通透和流通。同時門窗洞口還有引導游客的作用,發揮導游的作用,給客人一步一景的游覽體驗。門窗洞口在園林酒家中既起到“景”的作用,也有框景的作用。
南園酒家的入口門斗上的花窗把南園內部的金碧輝煌展示出來,花窗把酒家內的空間遮擋起來,而游客卻可以透過花窗“看”園內的繁華,門口花窗的設計在空間上既起到了隔離又有透景的作用。
南園酒家在過道中設置具有西關特色的滿洲窗,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組合把窗外的畫面顏色變得更加豐富,透過滿洲窗可以看到園子里春夏秋冬的景象,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給過道空間增添了顏色,引人入勝。
南園酒家的門洞也別具特色,通過不同形狀的門洞作為畫框,透過門洞可看到園內的景象,使景像像似一幅畫嵌于畫框中,而畫和畫框又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透過框滲入游客的眼中,這種畫面蓄深淵,空間也加了一個深度,讓空間更具有層次感。
泮溪酒家在這方面做得更現代化,園內更多的是采用透明玻璃配以木框架作為空間分隔的介質,而透明玻璃的透視感很強使得其對空間的分割不明顯,更加直觀地把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聯系起來。而在包間中甚至用落地玻璃代替墻體,把整個荔灣湖的美景都納入其中。
2.2.2亭、榭、舫等園林建筑
亭、榭、舫等園林建筑和樓、館、室不同,它們是沒有墻體只有屋頂,四面通透,可直接看見室外景觀。而這類建筑使室內和室外緊密聯系讓休憩于此的游客雖身處建筑內部也可以欣賞室外的景色,內外滲透由此產生。除了滿足游人休憩的作用外,這類園林建筑最重要的是起到了觀景和點景的作用[3]。

泮溪畫舫(如圖1所示)坐落于荔灣湖泮上,建筑整體仿船而建,畫舫四周以玻璃代替墻壁,以木材作為支柱,在傳統建筑風格中融入了現代建筑的手法。舫內采光很好,空間通透,空間向荔灣湖泮延引,荔灣湖的美景納入舫中,空間滲透性強,讓食客在吃的同時可以得到很好的視覺體驗。
南園酒家中的榭做得精巧,水榭檐下設置扶手欄和座椅,水榭四面開敞,顯得通透、暢達,四周植物環繞,在水面上有點景的作用,水榭和四周的植物還有水體很好的融為了一體。
2.2.3廊架
廊架主要是建筑和建筑或者景點與景點之間的連接橋梁,有著遮風避雨、交通聯系等功能,通過廊架把園林酒家的各個元素聯系起來,也有分隔空間的功能,將空間劃分為各個區域,從而實現不同空間的相互滲透,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和空間深度。
北園酒家的單面空廊,一邊面向的是庭院,一邊靠著包間,包間的墻上用滿洲窗進行點綴,兩者結合形成半封閉的效果,而茶室透過窗和廊道與中部庭院聯系起來,兩空間相互滲透,而廊道在其中有連接作用。
南園酒家的雙面空廊更為通透,廊道的一邊有植物對視線進行遮擋,但隨著步伐的移動,庭園的景色漸漸映入眼簾,這樣的廊道布置得很有滲透性,通過遮擋物的改變慢慢的把景吸引,讓空間變得生動起來。
泮溪酒家的單面空廊依水而建,水邊一面種植蒲桃樹,利用植物樹枝的疏密以達到遮掩、透漏、敞開的空間感,在游客前進的過程中可以得到一組時斷時續的荔灣湖美景,以達到延長游覽路線和增加空間趣味性的效果。
2.2.4廊橋
園橋在嶺南園林中是必不可少的造園元素,它們在庭園中起到了交通引導和空間分隔的作用。或引導游客視線,或預示美景的出現,或與庭院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組成一道美景,園橋空間形式多樣,姿態萬千,豐富了空間層次,也增添了空間美感,利用園橋的虛實對比來營造空間,使空間相互滲透,既分隔又聯系了空間,可以形成似斷非斷,若離未離的效果,保持了水景的完整性,使整個庭園空間更顯廣闊[4]。

北園酒家(如圖2所示)的廊橋設置于庭院中部,游客不能一眼看穿全園的景象,在空間上有分隔的作用,將庭院一分為二,而同時也使廊橋兩側空間相互滲透,游客可以透過廊橋的空廊處窺視到園子另外一側的景象,此時的庭院空間有近、中、遠三種層次,眼前的植物為近景,廊橋為中景,遠處的建筑為遠景,這樣經過廊橋的一橫貫使得庭院內部的空間顯得更加深遠。倘若沒有了這座廊橋,園內的景象便可以被一眼看穿,顯得空間很枯燥,容易使人產生審美疲勞。同時廊橋把水池兩邊的建筑組織起來,讓兩邊本來分隔開來的空間又聯系起來。
2.2.5庭院
傳統嶺南庭園建筑由于面積較小,常常通過建筑圍繞庭院進行總體布局,庭院與建筑物穿插組織,形成虛實結合的整體,形成室內外的空間滲透,這種空間滲透能保持室內良好的采光通風,保證較好的居住衛生,庭院還能起到很好的調節溫度的作用,也具有很好的通風和除濕功能,形成較好的水平方向的景觀效果,提高整個空間環境的品質。
北園酒家是以建筑物圍合庭院的單一庭院空間(如圖3所示)而在北園的這一“圍合”的空間里,整個園以水池為中心,沿水池四周環列而建的嶺南風格建筑,從而形成一種內聚的格局。而在水面設有噴泉,假山分多股水流塑造的瀑布和各色的錦鯉,使庭園空間富有自然情趣,點綴了庭園空間的同時為整體的空間環境帶來活力。
泮溪酒家是自由式多院落庭園(如圖4所示)。其中以內庭中的水石庭為主要景觀,它是水石兼勝的具有自然格調的水石庭。庭中用“壁潭局”的傳統疊山法,在水面一側的山館壁上,峰巒層疊,巖崖峭立;一派險峻石嶺景象與深深水潭形成份量相稱的水石景。水石景中的瀑布,錦鯉為庭園的整體空間注入活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把整體空間大致分割成動靜兩個空間,而被分割的空間卻相互滲透,相互連綿。不僅增強了整體空間的層次感,還使整體空間擴大了,起落盤旋,引人留步。
南園酒家是自由式多院落庭園(如圖5所示)。而主要庭園景觀分布在主建筑的前庭和后庭。前庭的主格調是清靜幽雅,它利用大量的植物和景墻為主建筑和城市干道做過渡,以靜制動,使污染噪聲被隔離。而在前庭中又有單一庭園空間,雅間繞正正方方水池而建,以池為景,賦予局部空間環境以活力,又豐富了整體空間的層次感。而后庭的主格調則以活潑為主,通過“欲揚先抑”的手法將彎曲的路徑與水池相結合構成空間的層次變化。而主建筑通過落地玻璃做到與庭園相互滲透,這種滲透能保持室內良好的采光,提高整個空間環境的品質。


嶺南傳統庭院建筑的顯著特點是滲透性空間,而富有嶺南特色的廣州園林酒家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它的建筑揉合了近代先進的嶺南造園思想的同時將沈復在《浮生六記》論及的“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造園藝術發揮到極致。將嶺南特色造園思想與傳統造園藝術相合,把滲透性空間完美地融入到園林酒家中。不但展現了嶺南特色的空間創作的觀念和手法,更加推動了嶺南地區的園林式酒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