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萬
(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正處于迅速推進時期,小城鎮蓬勃發展的同時帶來城鎮邊界的外擴,與此同時火災頻率增高,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不斷加劇,小城鎮消防專項規劃滯后于經濟的發展。在小城鎮建設中,存在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難以適應社會經濟有序發展的基本要求。小城鎮消防專項規劃是小城鎮防災救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為提高小城鎮綜合抗御火災及其他災害的能力,保證小城鎮建設安全健康發展,急需開展和做好小城鎮消防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2]。
多數小城鎮消防建設重點關注鎮區,對于村莊消防建設提出的相關措施較少。雖然小城鎮主要活動集中在鎮區,但還有大量的居民生活在廣袤的村莊,這些村莊距離鎮區遠、分布散,發生火災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容易造成嚴重損失。
小城鎮功能布局混雜,功能區之間相互干擾;易燃易爆場所位置不當,與周邊建筑未保持規定防火距離,存在不安全因素。
鎮區老居住區出入口、集貿市場周邊出現違章搭建攤點和占道經營,堵塞消防通道[3];城鎮危險品運輸路線缺乏明確及具體的規定;鎮域通村道路路面寬度不夠,城鎮內部道路未形成網絡,缺少靜態交通設施,車輛停放隨意影響阻塞通道。
部分小城鎮未建設消防站或僅是與其他部門聯合設置消防站,消防器材比較缺乏;僅部分重點建筑配備了滅火器材;鎮區消火栓數量少且布局不合理,沒有定期進行維護,消防給水無法得到有效保障[4](見表1)。

表1 小城鎮消防問題總結
小城鎮消防專項規劃是小城鎮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服務于總體規劃,起到對總體規劃補充和完善的作用[5]。同時,其應與其他專項規劃中的消防設施的建設內容相銜接,做到與城鎮防災減災系統和市政公用等工程系統的相關設施實現資源共享、合理配置。
近幾年來,小城鎮消防隊伍建設有了一定的進步,但由于鎮、村整體考慮不足,村莊消防還存在許多問題。鎮區有專職或兼職的消防隊伍進行消防撲救,而部分村莊的兼職消防隊伍已經“名存實亡”,發生火災后無法形成有效戰斗力。同時,部分村莊遠離鎮區的消防隊,一旦發生火災,無法得到有效撲救。因此,應建立以鎮區專職消防隊為中心、社區和企業消防隊為輔助、村莊志愿消防隊為補充的鎮域多層級消防隊伍,提高城鎮整體抗御火災的能力。鎮區消防隊需要配備完善的消防設備,其消防人員還需承擔消防宣傳、培訓、檢查等任務。各社區和企業建立自己的消防隊伍,配備必備的滅火器材。村莊以村干部為組長,部分村民為成員建立志愿消防隊,定期接受消防業務指導和訓練,以便在火災初期能夠控制火勢和進行撲救。
部分城鎮在給水規劃方面對于消防供水考慮較少,無法提供足夠的消防水壓,而城鎮火災造成重大損失的一個客觀主要原因是消防水源和消防供水設施缺乏導致不能進行有效撲救。由于小城鎮以前注重經濟發展,對于城鎮消防建設考慮較少,導致消防水源和水壓不足、消火栓等設施較少,無法保障及時滅火。對于鎮區年代久、口徑小、銹蝕嚴重等給水管,結合舊城改造和道路翻新進行改造,并增加相應管網形成環網以增強供水能力,同時增設消火栓等設施。對于村莊則修建消防水池,同時對農用水泵和蓄水池、水渠進行消防化改造。
黃花鎮位于宜昌市夷陵區中東部,距夷陵城區10 km,有宜保路S223與宜興路S312呈Y型分布交叉于鎮區南側。黃花鎮國土總面積為289 km2,轄1個居委會和13個行政村,共計38 363人。根據上位規劃,黃花鎮是湖北省以新型建材、休閑旅游和現代化農業為特色的高山小城鎮。目前鎮域內只有一個與鎮派出所聯合設立的消防隊,未建設消防站,消火栓過少且消防供水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1)消防安全布局規劃。目前鎮區功能布局較為雜亂,生產型和居住型空間相互交織混雜,沒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和消防避難場地。規劃針對不同土地使用性質的消防安全要求和影響程度,將鎮區規劃區分為重點消防地區、防火隔離帶及避難疏散場地和一般消防地區。對于一般消防地區重點是完善消防設施,原有耐火等級、防火間距不足的建筑要納入近期改造規劃;對于重點消防地區重點則是功能提升和重點監控,并設置社區或企業消防隊伍,將不適宜的功能區遷至合適區域;此外,結合城鎮公園綠地和道路,設置防火隔離帶及避難疏散場地。各村莊重點是依托各村委會建立志愿消防隊,補充必須的消防設備,定期進行消防培訓。
2)消防站規劃。黃花鎮內無獨立消防用地,僅存在一支與鎮派出所聯合設置的消防隊,消防隊員8人,其中4人接受專業培訓,同時配備一臺由灑水車改造的消防車和其他的基礎消防設備。根據相關技術標準的要求,消防站的布局一般應該以接到出動指令后5 min內消防隊可以到達轄區邊緣為原則,同時規定普通消防站的轄區面積不宜大于7 km2,黃花鎮鎮區面積為2.27 km2,考慮到黃花鎮工業發展的需求以及消防站對于村莊輔助消防的作用,確定建設一個二級普通消防站,將其布置在丁家坡路東側(見圖1),消防車輛也可快速到達消防責任區范圍內。

3)消防給水規劃。黃花鎮鎮區用水取自軍田壩水廠,農村給水采用集中于分散相結合,居高農戶主要采用水窖儲水。鎮區給水管網基本形成,但未構成環狀網,管徑小、水壓低、部分管道老化,供水可靠性差。鎮區無消防水池,現存3處消火栓且供水無法保證,針對以上情況,規劃鎮區消防水源依靠城鎮給水系統,優化調整管網結構,提高管網的綜合給水能力。結合城鎮建設,完善城鎮給水管網,凡舊城改造、道路翻修和新區建設,必須同時改造或新建供水設施,增設消火栓,增加村莊消防水池和消防固定取水設施,形成完整的鎮域消防給水系統,確保火災撲救時供水充足(見圖2)。

4)消防通道規劃。鎮區對外聯系道路S312和S223兼具交通干道和生活干道雙重性質,內部道路骨架尚未形成系統。鎮區主要道路路面寬度大于4 m,部分道路路面狹窄、盡端路多,且占道經營現狀比較普遍。部分村莊道路路面寬度小于4 m,無法作為消防通道。規劃黃花鎮消防通道分為區域消防通道、區間消防通道和區內消防通道,并針對部分道路寬度不足的路段進行拓寬處理(見圖3)。區域消防通道承擔著快速疏散整個規劃區人流、物流、承接外部救援的功能,鎮域內區域消防通道主要由宜興路、宜保路、兩花公路構成,鎮區內區域消防通道主要由城鎮內主干道構成;區間消防通道網絡整個鎮域,保證消防車可以到達責任區的每個地塊,鎮域內區間消防通道主要由小杜路、小大路、南大路、黃艾路等構成,鎮區內區間消防通道主要由城鎮內次干道構成;區內消防通道是保證消防車可以進入街區地塊的每個火災現場,由鎮區支路及街區內部路構成。

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小城鎮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重視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提升小城鎮的消防能力,為長期可持續發展提高安全的環境。小城鎮消防專項規劃是伴隨城鎮功能更新與完善而不斷發展的規劃,需要從城鎮全域進行考慮,鎮區與村莊統籌兼顧,并與其他專項規劃相銜接。對于小城鎮消防專項規劃涉及的重點內容需要進行詳盡地實地調研和資料分析,綜合考慮相關部門的意見,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