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7日上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板門店跨過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隨后,韓朝雙方將進行會談并簽署協議。這是65年以來朝鮮最高領導人首次踏上韓國土地,也是時隔11年之后的第三次朝韓首腦會談。前兩次分別是2000年6月金大中與金正日會談、2007年10月盧武鉉與金正日會談。輿論普遍認為,朝鮮半島已經露出“和平的曙光”。
朝韓會談為朝美會談做鋪墊
金正恩在隨后與文在寅的會談中提到,自己跨過三八線之前百感交集,跨過它并不難,可為什么這一天卻來得這么慢,來得這么艱難。
這一天來得慢總歸是來了,但難點可能也剛剛開始,無核化就是其中最大的難點。韓國政府早些時候表示,無核化將是首腦峰會的三項主要議題之一,另外兩項是在朝鮮半島實現永久和平及改善朝韓關系。而韓國總統文在寅也為此次會談提出口號“和平,新的開始”。韓國媒體認為,此次會談不同于前兩次旨在改善雙邊關系的首腦會談,而是以實現半島無核化為目標。顯然這個目標更高也更難。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浩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從近期金正恩的表態看,尤其是他會見韓國特使以及訪華時的表態,無核化寫進此次首腦聯合宣言,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也只能達成一個框架性的協議,具體能達到什么高度還是要跟美國來談。
確實,近期的朝鮮半島局勢發生巨大變化,可謂眼花繚亂。繼3月份美朝雙方隔空喊話表達進行首腦見面的意愿之后,韓朝雙方也迅速敲定了首腦見面的計劃。為給朝韓首腦會面創造良好氛圍,朝鮮方面4月20日宣布,將中止核試驗與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先行表達了善意。韓美等國立即表示歡迎,韓國軍方也暫停在軍事分界線附近對朝鮮方面的擴音喊話。而據韓國媒體報道,朝軍對韓邊境喊話23日當天也陸續停播。經過三次協商與多次彩排,終于有了開頭那一幕。但朝鮮問題早已超越朝韓雙邊范疇,背后的大國角色更值得關注,所有問題的解決都繞不開韓國的“幕后老板”美國。
高浩榮認為,半島問題的關鍵雙方是朝鮮和美國,朝韓對話的結果是給朝美對話鋪路,韓國有自知之明,也樂于看到朝美對話。無核化的難點在于,朝鮮要求美國滿足它的幾個條件,包括美國改變敵視朝鮮的政策、不對朝鮮進行軍事威脅、不顛覆朝鮮的體制制度等。但美國能否滿足朝鮮的要求尚需觀察。
遼寧社科院研究員呂超也認為,朝鮮需要的一系列安全保障和經濟補償韓國給不了,但韓朝雙方可以達成一些象征性的協議,包括重申金日成的無核化遺訓,這對朝鮮來說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半島真正實現和平任重道遠
此次朝韓首腦會晤,萬眾矚目,不僅南北兩邊的民眾在關注,全世界的目光也聚焦于此。朝韓領導人會晤,也是各方共同努力、一起創造出來的結果,將對地區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但是不是可以就此認為,朝鮮半島即將迎來和平?
對此,高浩榮認為,朝韓和解之后地區形勢將極大緩和,南北關系改善,對話可以代替對抗,交流代替隔閡。如果此次朝韓會談成功,無疑會給朝美對話打下良好基礎。此外,中俄與朝鮮的關系會進一步加強,而日本也會著急進行日朝對話,防止被邊緣化。
呂超則謹慎認為,國際社會對半島局勢好轉有些過于樂觀。朝鮮半島局勢年初還劍拔弩張,雙方刀劍相向,并且雙方敵對關系保持半個多世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次首腦會談就能從根本上逆轉。但雙方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改善關系,如逐步解除敵對狀態、解除軍事分界線周邊的軍事設施。呂超認為,不管怎么說,以對話來代替對抗,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走向。
此前,外媒對中國在半島局勢中的作用多有猜測,甚至部分外媒質疑中國已經被“邊緣化”,對此,呂超十分不認同,他說,中國在半島地區有自己的安全利益,無論局勢如何發展都不會做局外人,都會發揮負責任的大國作用。中國一直倡導用和平方式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既反對朝鮮進行核試驗,也反對美國強制性壓垮朝鮮,呼吁雙方相向而行,坐下來談。事實證明,半島局勢正在朝著中國倡導的方向發展,中國是朝鮮半島的壓艙石,保證半島這艘大船能順利航行,這個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確實,中國是朝鮮的重要鄰國,也是東北亞最大的國家,半島和平對中國有利無害。就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昨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朝韓領導人將舉行會晤,朝美雙方也正在為兩國領導人會晤做密集準備。我們希望會晤取得成功,在半島問題上不斷傳來新的好消息,并由此開啟通往半島持久和平的正確道路。
(摘自“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