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藍雅歌青木●任重●本報記者彭澤鋒
中美貿易團隊即將恢復面對面磋商!據美國彭博新聞社27日報道,美國政府將派代表團在1月7日那一周前往北京,與中方舉行貿易談判。美國代表團將由副貿易代表格里什帶隊,成員包括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7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相關提問時表示,中美經貿團隊磋商始終有條不紊、如期推進;明年1月除了密集的電話磋商外,雙方確實做了面對面磋商的安排,“中美雙方經貿團隊正在保持溝通,按照計劃推進中”。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孫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歲末之際傳出中美將要在明年1月恢復接觸的消息,說明雙方都在積極準備,“這肯定是一個積極信號”。當天又傳出白宮考慮新年過后“禁止美國公司使用華為和中興”的消息,德國新聞臺認為,美國在與中方談判前不斷發出各種信號,是希望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
各方態度謹慎樂觀
高峰27日在例行發布會上確認,雙方目前已作出在明年1月舉行面對面會談的安排。他沒有就具體情況進行介紹,但表示,即便現在美方處于圣誕假期,雙方工作團隊也始終保持了密切溝通。他還說,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中國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加快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準入。
彭博社27日稱,自本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上會晤并達成90天貿易休戰協議以來,這將是雙方首次面對面會談。美國財長姆努欽在本月也曾透露,中美代表已舉行多次電話會議,兩國將在明年1月舉行多場貿易會談,爭取在3月1日關稅休戰截止日期前落實協議。
“美中恢復面對面貿易談判,顯示世界兩大經濟體有意為貿易糾紛降溫”,彭博社稱,26日受到上述談判消息提振,美國股市進一步上漲。不過,美國企業研究所專家史劍道表示,雖然1月的貿易磋商由美國貿易辦公室主導,是積極跡象,但雙方還沒有按照計劃實現特朗普政府要求的“大規模突破”。他說,內閣部長級官員甚至未能在90天的中期之前會面,“難以預測中方是否真的愿意進行根本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27日報道稱,中美將在1月7日左右舉行關于貿易摩擦的副部級官員對話,這是姆努欽財長“直接發起并推進的”,但報道稱,由于是副部級而非閣僚級別的對話,也許不會立即獲得大的進展。
“我們不敢奢望美國能通過這次接觸完全改變,即試圖通過單方面施壓讓中國屈服或改變的方式來達到經濟目的”,孫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事實證明美方的這一系列行為是無效的,所以雙方才需要更進一步溝通,朝著互惠共贏的方向來增進了解。他表示,穩定中美貿易關系符合兩國利益,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陷入“關門”窘境之際,緩和中美貿易對美國非常重要。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曾兩度入選美國最佳律師,擅長鋼鐵反傾銷和針對中國的“雙反”訴訟,也曾參與雙邊自由貿易協議談判。
中美貿易戰邊打邊談
德國《焦點》周刊27日評論稱,自12月初中美領導人達成貿易休戰共識以來,美國方面雖然不停指責中國,但中美在貿易談判這條主線上,顯示出“越來越多的接近”。美國代表團1月赴華談判,可
以解讀為離中美達成協議更近了一步。一直以來,美國人認為自己在貿易戰中很容易取勝,但慢慢地,正如華爾街股市的激烈動蕩,以及零售商巨額利潤的消失,美國人也不再懷疑貿易戰是各方皆輸的結果。
美國傳統基金會國際經貿研究中心主任米勒26日對福克斯新聞表示,對華貿易戰已經開始對美國經濟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消費品價格上漲,美元承壓,美中貿易談判人員真的應該坐下來,解決貿易爭端問題。“美中經濟不可能大規模脫鉤”,米勒說,兩國都是對方經濟發展巨大的受益者,美中經濟“再平衡”是更為妥帖的說法。
今年3月22日,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大規模對華加征關稅,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5月,姆努欽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曾實現率團互訪,并就貿易談判達成共識。6月初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又率團來華談判。8月下旬,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率團赴華盛頓與馬爾帕斯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再度磋商,但就在此輪磋商結束前數小時,美國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中國也采取對等措施進行回擊。此后,中美經貿團隊就沒再進行過互訪。
《華爾街日報》27日稱,盡管如此,年底兩國貿易磋商明顯提速。12月初中美元首就經貿問題達成共識,此后劉鶴與姆努欽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通了電話,上周三中美還舉行了副部級通話。此外,近期中國也正落實中美元首達成的共識,包括暫停對美國產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加征懲罰性關稅3個月等。
《日本經濟新聞》27日公布了一份調查,顯示對于中美限期90天的貿易磋商,經濟學家看法出現分歧。預測“中美將達成協議,美國放棄加征關稅”、預測中美“無法達成協議”和“談判將延長”的幾乎各占1/3。三井住友資產管理公司的佐野鐵司認為,中美在貿易失衡和知識產權問題上可能會達成妥協,但在高科技等產業政策方面難以達成妥協。對于2019年的貿易戰預期,有7名專家認為“將逐漸走向平息”,有4人回答“不變”,還有4人認為“將惡化”。
日歐也在跟美國討價還價
除了中國,歐洲和日本也在努力抵抗美國貿易戰的影響。彭博社26日稱,美國2019年有可能將汽車進口關稅施加到歐盟和日本頭上,屆時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矛盾將加劇。“歐美達成貿易協定困難重重”,據德國《商報》27日報道,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近日在布魯塞爾評估稱:“歐盟和美國之間廣泛的貿易協定仍然是一個好主意。然而,目前這是不可能的。”歐洲新聞電視臺27日稱,7月底歐美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后,雙方同意就貿易問題進行對話。但此后,特朗普多次威脅對歐盟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還要求將農業作為談判內容等。而歐盟則作出忍讓,7月到11月從美國進口了370萬噸大豆。
“與日本的談判要快”,美國肉類出口協會主席哈爾斯特隆近日這樣催促美國政府官員。據《華爾街日報》26日報道,在對中國出口大幅下降之后,美國農戶和農場主接著將在亞洲第二大出口市場日本蒙受損失。從12月30日起,日本將對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智利等國的進口農產品下調關稅并放松配額限制;而到明年2月1日,日本將對來自歐盟的進口農產品提供相似的關稅和配額優惠,將惠及法國、西班牙、意大利以及荷蘭的農戶。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27日報道,日美貿易談判預定明年1月下旬啟動。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表示:“在交涉時,不能只滿足單方面的要求,日本也要在某些方面牽制美國。”
德國財經網27日表示,2019年,貿易爭端仍將是貫穿全年的主題,如果中美帶頭達成貿易協議,將給2019年帶來好的開始,否則將走向相反的方向。
孫哲說,他判斷中美通過這輪接觸,會爭取在明年3月2日之前達成數十項理解與共識。針對磋商中的分歧,雙方或許也會成立特別工作組,用最短時間妥善處理。但諸如南海問題、對臺灣軍售甚至美方高層的頻繁變動等,都有可能成為談判桌上的變數。▲
●本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藍雅歌青木●任重●本報記者彭澤鋒
中美貿易團隊即將恢復面對面磋商!據美國彭博新聞社27日報道,美國政府將派代表團在1月7日那一周前往北京,與中方舉行貿易談判。美國代表團將由副貿易代表格里什帶隊,成員包括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7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相關提問時表示,中美經貿團隊磋商始終有條不紊、如期推進;明年1月除了密集的電話磋商外,雙方確實做了面對面磋商的安排,“中美雙方經貿團隊正在保持溝通,按照計劃推進中”。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孫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歲末之際傳出中美將要在明年1月恢復接觸的消息,說明雙方都在積極準備,“這肯定是一個積極信號”。當天又傳出白宮考慮新年過后“禁止美國公司使用華為和中興”的消息,德國新聞臺認為,美國在與中方談判前不斷發出各種信號,是希望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
各方態度謹慎樂觀
高峰27日在例行發布會上確認,雙方目前已作出在明年1月舉行面對面會談的安排。他沒有就具體情況進行介紹,但表示,即便現在美方處于圣誕假期,雙方工作團隊也始終保持了密切溝通。他還說,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中國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加快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準入。
彭博社27日稱,自本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上會晤并達成90天貿易休戰協議以來,這將是雙方首次面對面會談。美國財長姆努欽在本月也曾透露,中美代表已舉行多次電話會議,兩國將在明年1月舉行多場貿易會談,爭取在3月1日關稅休戰截止日期前落實協議。
“美中恢復面對面貿易談判,顯示世界兩大經濟體有意為貿易糾紛降溫”,彭博社稱,26日受到上述談判消息提振,美國股市進一步上漲。不過,美國企業研究所專家史劍道表示,雖然1月的貿易磋商由美國貿易辦公室主導,是積極跡象,但雙方還沒有按照計劃實現特朗普政府要求的“大規模突破”。他說,內閣部長級官員甚至未能在90天的中期之前會面,“難以預測中方是否真的愿意進行根本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27日報道稱,中美將在1月7日左右舉行關于貿易摩擦的副部級官員對話,這是姆努欽財長“直接發起并推進的”,但報道稱,由于是副部級而非閣僚級別的對話,也許不會立即獲得大的進展。
“我們不敢奢望美國能通過這次接觸完全改變,即試圖通過單方面施壓讓中國屈服或改變的方式來達到經濟目的”,孫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事實證明美方的這一系列行為是無效的,所以雙方才需要更進一步溝通,朝著互惠共贏的方向來增進了解。他表示,穩定中美貿易關系符合兩國利益,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陷入“關門”窘境之際,緩和中美貿易對美國非常重要。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曾兩度入選美國最佳律師,擅長鋼鐵反傾銷和針對中國的“雙反”訴訟,也曾參與雙邊自由貿易協議談判。
中美貿易戰邊打邊談
德國《焦點》周刊27日評論稱,自12月初中美領導人達成貿易休戰共識以來,美國方面雖然不停指責中國,但中美在貿易談判這條主線上,顯示出“越來越多的接近”。美國代表團1月赴華談判,可
以解讀為離中美達成協議更近了一步。一直以來,美國人認為自己在貿易戰中很容易取勝,但慢慢地,正如華爾街股市的激烈動蕩,以及零售商巨額利潤的消失,美國人也不再懷疑貿易戰是各方皆輸的結果。
美國傳統基金會國際經貿研究中心主任米勒26日對福克斯新聞表示,對華貿易戰已經開始對美國經濟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消費品價格上漲,美元承壓,美中貿易談判人員真的應該坐下來,解決貿易爭端問題。“美中經濟不可能大規模脫鉤”,米勒說,兩國都是對方經濟發展巨大的受益者,美中經濟“再平衡”是更為妥帖的說法。
環球時報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