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生
水是生命之源。能夠載舟,亦能覆舟是水的偉大力量;勇立潮頭,不怕棲牲是水的崇高精神。國家興亡,在于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先人圣賢崇尚“水”的作用。戰國時,荀子在《荀子·王制》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擾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
唐貞觀后期,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說: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唐太宗則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闡述了君主與人民的關系,強調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體。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懂得人民力量的偉大,十分強調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木無本則枯,水無源則竭”的道理,中國共產黨扎根于群眾之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利益,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可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鐵紀彰千秋——劉伯承鄧小平大別山“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意義深遠,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大戰在即,部隊出了一件違犯群眾紀律的大事——警衛連副連長趙桂良亂拿群眾財物,在群眾和部隊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戰前斬良將使劉伯承、鄧小平陷入兩難境地,但為了維護群眾利益,嚴明群眾紀律,劉伯承、鄧小平毅然含淚公開處決了趙桂良。此后,軍民之間的魚水關系加強了,群眾組織起來,在戰場上幫助解放軍送傷員、送糧食、架橋鋪路……加速了戰爭的勝利進程。《周恩來在抗戰時期的廣播演講》中,周恩來深知: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能加速取得抗戰的勝利。他在武漢、長沙、重慶等地發表了3次膾炙人口的廣播演講,為抗戰進行了強有力的宣傳,號召建立“不分黨派,不分信仰,不分地域,不分種族的全民族的大團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周恩來的杭戰廣播宣傳在群眾中掀起巨浪。
無數共產黨人、革命先烈像水一樣堅強,像水一樣不怕犧牲,像水一樣奮勇前進。他們為了人民大眾的翻身解放,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強,前赴后繼,奮斗不已,甚至流血棲牲。本期的群英譜有:以桂林新知書店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的紅色女特工;由周恩來派到桂系軍隊做統戰和情報工作的周可傳;與日本侵略者搏擊長空的空軍忠烈周秉濤;西梁山渡江戰役中血灑沙場的1500名英雄;大革命時期武平桂三縣打擊土豪劣紳的農協軍勇士……
百川爭流,奮勇當先。我們要像水一樣團結一致匯成滾滾潮流,走在新時代的前列,承載起新時代的偉大使命,激蕩出屬于自己的最美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