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刮油
喵咪說:談及上學的時光,校服絕對是我們不能忽視的話題。上學時,看著自己“運動風”的校服,不禁無比羨慕那些有裙裝作為校服的學生。不過時至今日,卻開始懷念曾經穿校服的青春。
我之所以對校服耿耿于懷,是因為我與它的相遇是走心的。
我當年總聽母親抱怨我穿衣服太費,她掙的工資全給我買了衣服。聽得多了,我就真以為我們家特別窮,頗有點“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成熟。
我記得一天抱著校服跑回家,沖著母親咧嘴笑著說: “媽,上中學真好,還發衣服呢,發了3套!”我母親說: “你以為這些衣服是白給的?做夢啊!這些都是咱們自己花錢買的。”她一句話就打破了我“上了中學有能力貼補家用”的自豪感。
我們的這3套校服,兩套是夏秋運動服——運動服屬于校服的標配。沒什么可說的,唯有一套制服,當年在北京的中學生圈子里拔了尖兒。當時,學生有制服的學校本就不多,有跟我們一樣制服的學校就更少了。
男生的制服是一套藏藍色金扣中山裝,女生的制服是藍白的水手服。穿上特別板正的制服總讓人有一種儀式感。我第一次穿這身制服出門的時候特別嚴肅,見人不理,一臉要去拯救地球般的肅穆。
說到這身校服,還有一段趣事。當年我變聲晚,憑借百靈烏一般的嗓子混進了校合唱團。那屆合唱團的實力很強,參加了全市合唱比賽,競一路高歌挺進決賽。學校領導對決賽很重視,認為比賽不論輸贏,都要有較好的精神面貌,所以必須統一著裝——統一的意思是男女制服要完全一樣。教導主任進門宣布: “所有的男生必須穿女生的水手服!”
那場比賽的照片我一張也沒留。
后來,我高中考了出去,本想把校服留作紀念,但沒料到這身讓我視若珍寶的校服競被我母親捐了。我心疼不已,但事已至此,只得安慰自己,放在柜子里也是蟲吃鼠咬,捐給需要的人也算物盡其用了。
我上高中時,關于校服的經歷就不太美好了。
然而我們那屆學生的校服突然由運動服改成了灰綠色的夾克衫和黑色西褲。夾克衫除了顏色深受中老年男性的喜愛,也是標準的中年人板型,肥而且垮;西褲則跟夾克衫的氣質相當匹配,絕不會讓人只顯得上半身臃腫。
有一回,我穿著這身校服去飯館吃飯,與一對母子在狹窄的走廊上相遇,我側身謙讓,孩子特別有禮貌,一鞠躬脆生生地喊了一句: “謝謝大爺!”我沒法接話,臉部抽動得如同讓哪吒抽了筋的敖丙,答應不是,不答應也不是。
得虧孩子的母親看出我臉色不對,連忙不好意思地厲聲糾正道:“這孩子!叫什么呢?比你爸爸歲數大的人才能叫大爺!”聽到這里我心甚慰,成年人還是有眼光的,我幾乎飆出感動的淚花,結果她見狀隨即補了一句: “你得叫叔叔!”
那年我上高一。
直到現在,我仍舊對校服情有獨鐘,遇到那些身穿校服的俊美的少男少女,還是會多看兩眼。在他們身上,我看到那種壓抑不住的鮮活的生命力在綻放,他們的人生正朝著最美好的方向前行,有無限可能。我不知道當下的他們是否珍惜穿校服的時光,因為跟校服有關的那些日子,就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