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本文以旅游業創新融合發展,助推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為研究方向,以業態創新帶動旅游業投資和消費,以推動形成旅游業發展新動能為著力點,梳理了旅游業態的本質及構成,分析提出了旅游新業態的生成機制、產生途徑,通過對青島市旅游產業發展及業態創新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青島市培育旅游新業態形成新發展動能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新業態;新動能;青島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0.058
[中圖分類號]F5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8)20-0-02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消費已經進入大眾消費時代。2017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達到50.0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5.4萬億元,分別增長12.8%和15.1%。旅游消費已經成為包括家電、數碼產品在內的家庭消費三大項之一,并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與此同時,與旅游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相矛盾的是旅游產品供給側存在旅游形式簡單、旅游業態結構單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體制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制約著旅游業的創新發展。近年來,旅游新興業態的萌芽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帶動了旅游項目投資和旅游消費,推動了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
1? ? ?旅游業態的本質及構成
隨著旅游產業的深度發展和分工細化,“行業”和“產業”已難以全面描述旅游業的發展狀態。旅游業作為典型的無邊界產業、開放式行業,需要依托其他行業的資源和借鑒其他行業的手段,并與之融合、滲透,從而形成多樣化的產業新形態,即旅游新業態。作為旅游產業的表現形式,旅游新業態是在傳統的旅游產品、經營管理等業態中加入一些新的思路或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滿足旅游新需求而形成的旅游新形態。從產業形態的角度,旅游業態包括業種、業狀、業勢;從商業形態的角度,旅游業態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三者共同決定了旅游業的經營狀況和發展方向。
2? ? ?旅游新業態產生的途徑
2.1? ?生成機制
旅游新業態的產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內生性因素,也有外在誘因??偟膩碚f,旅游新業態產生的動因包括5個方面:①市場規模和容量的不斷擴大是業態產生的前提條件,入境、出境和國內游三方市場并進發展為新業態的發展提供生長空間;②多樣化、個性化、高端化的旅游需求是業態產生的深層根源;③旅游行業內部專業化分工逐步深入和細化是業態產生的必然;④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的創新應用,是業態生成的關鍵因素;⑤政府層面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為旅游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外部誘因。
2.2? ?產生途徑
旅游業創新從本質上是圍繞旅游產品創新,關鍵環節是提升旅游產品的價值鏈和不斷拓展旅游產業鏈。當前,旅游新業態產生的途徑主要包括4個方面。
2.2.1? ?旅游產品的品質升級
為適應旅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滿足旅游高品質、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需要從旅游供給側發力,創新旅游產品和服務,促進旅游產品和旅游市場的轉型升級。比如:酒店住宿逐步分化成為商務、度假、經濟、民宿以及分時度假等多種類型;在旅游出行方式上產生的“汽車營地”“自駕車俱樂部”等旅游組織形態,以及郵輪旅游等。
2.2.2? ?旅游行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
面對旅游市場的激烈競爭,旅游服務分工逐步細化,需要旅游企業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從而會促使旅游企業內部相關服務功能得以分化獨立。比如,從旅游行社分離出來的導游服務公司、租車服務公司、旅游咨詢公司等。
2.2.3? ?一二三產業間的融合滲透
通過旅游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旅游產品市場占有率和企業市場開拓能力,延伸產業鏈,實現企業多樣化的投資和經營,是旅游業態創新的主要趨勢和途徑。比如,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衍生出的休閑農業或特色小鎮旅游,啤酒博物館、紡織博物館等工業旅游,以及旅行社業與交通航空業、會展業與酒店業的交叉滲透等。
2.2.4?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
旅游業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信托型行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經濟的崛起,給傳統旅游業帶來了深刻變革?;ヂ摼W的快速發展從深層次改變著傳統旅游業的經營和管理方式,產生互聯網營銷、互聯網管理、互聯網宣傳等以及在線旅游服務平臺等互聯網旅游創新模式。
3? ? ?青島市旅游業態發展的基本情況
3.1? ?旅游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青島市以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為目標,出臺了《關于加快海洋休閑旅游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獲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深化旅游業綜合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海洋休閑之都建設,旅游消費收入和接待游客數量快速增長。2017年,青島市實現旅游消費總額1 640.1億元,增長14.%,接待游客總人數
8 816.5萬人次,增長9%。
在推動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旅游業態轉型發展方面,一是不斷完善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關于加快海洋休閑旅游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發展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及《青島市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二是加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搭建旅游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35家旅游信息咨詢中心,新建青島火車站、青島汽車東站、西海岸汽車總站3處市級重點旅游集散中心,建成藏馬山汽車營地、大沽河房車公園、世博園露營地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實施旅游廁所革命,提升公共服務和旅游體驗水平。三是促進旅游由傳統觀光向休閑度假結構性升級。青島市積極發展郵輪旅游、濱海度假、康體養生、海洋休閑、海島旅游和鄉村旅游等休閑度假游,建成鳳凰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郵輪旅游目前已接待56個航次、5萬余人,4個鄉村榮獲國家旅游局“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四是利用互聯網、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等新媒體發布旅游6要素,提供旅游在線信息及服務。青島市旅游局官方微博“粉絲”突破400萬,旅游APP“智游青島”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信息宣傳及在線預訂服務。五是開展“一帶一路”國際旅游合作交流和區域合作,與19個國家69個城市和旅游機構開展合作,倡導成立山東半島城市旅游區域合作聯盟,聯合10家旅游骨干旅游企業建立青島旅游推廣聯盟,落實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帶動會展旅游、商務旅游、航空業發展,加快國際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
3.2? ?旅游業態發展的短板
一是旅游組織形式簡單,旅游業態結構單一。作為國家濱海旅游度假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青島市在挖掘自然旅游資源和文化內涵上還需進一步加強,旅游的文化附加值不高,還未徹底改變以觀光游為主的簡單組織形式,文化休閑、濱海度假等深層次的旅游形態還未形成規模,旅游觀光產品與休閑度假供給結構還不盡合理。二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新業態發展。旅游咨詢中心、集散中心等公共設施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旅游景區停車難、行車難,海上旅游基礎設施不足等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三是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還不完善,旅游企業投資和創新創業的熱情未充分調動。以旅游發展促進消費升級的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創新,行業審批監管的配套政策還需進一步簡化。四是“大旅游”“全域旅游”的產業規劃和布局還有待加強。青島旅游集團等綜合性的大型旅游集團在全域旅游資源挖掘、整合,統一開發運營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做大、做強。
4? ? ?青島市培育發展旅游新業態的對策
4.1? ?實施“旅游+”發展戰略,促進產業融合創新
“旅游+”是將旅游的功能和創新成果融合滲透于經濟社會各個產業領域,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激發旅游及其他產業的創新動能,是旅游業態創新的主攻方向。實施“旅游+”戰略,就是要進一步發揮旅游在推動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旅游與農業、工業、體育、文化、養老和健康等一二三產業融合,圍繞海洋休閑、城市文化、特色小鎮,發展郵輪旅游、康體養生、鄉村度假和海島旅游等新業態。
4.2? ?簡化部門行政審批,改善旅游投資消費環境
一是適當放松產業規制,為新業態融合發展創造寬松的制度環境。二是降低企業獲取旅游經營資質的門檻,清理簡化游艇等高端旅游審批手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培育發展游艇大眾消費市場。三是適應互聯網旅游發展趨勢,進一步降低在線度假租賃、旅游網絡購物、在線旅游租車平臺等業態準入門檻。四是大力發展旅游商品創意研發和旅游裝備制造,培育體現青島市歷史風貌、民俗風情和城市特點的旅游商品和品牌,擴大旅游消費。
4.3?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消費制度措施
一是不斷完善旅游咨詢中心、集散中心建設,以全域旅游戰略為指引,合理布局和有序增加旅游服務設施數量。二是建設和提升游艇碼頭泊位、公路旅游港、自駕車(房車)營地、旅游驛站、旅游廁所和旅游標識牌等基礎設施。三是加大財政資金引導,拓寬旅游設施和項目融資渠道,支持采取PPP等模式提供旅游項目融資。四是落實職工休假制度,盡快制定職工帶薪休假實施辦法,開展夏季每周四天半工作日試點,為研學旅游和外出度假創造條件,促進大眾旅游消費。
4.4? ?支持互聯網旅游發展,鼓勵旅游業創新創業
一是實施旅游“三創”行動,支持互聯網旅游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以旅游需求為導向的在線旅游創新創業。二是出臺優惠政策,支持旅游創新平臺、創客空間、創新基地等旅游新型眾創空間發展。三是建立互聯網旅游創業園區,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4.5? ?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旅游業綜合改革
一是加強對旅游行業的規劃引導和管理監督,強化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在旅游行業管理的核心作用。二是支持旅游企業專業化、集團化發展,加大企業兼并重組,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著力打造一批以青島市旅游集團為龍頭的綜合性旅游集團。三是創新旅游監督管理體制,加強旅游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建設,牽頭負責涉旅案件的投訴和處理,保障旅游消費權益。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文建.市場變化格局下的旅游業態轉型與創新[J].社會科學,2011(10).
[2]施紫姣.試論我國旅游業態的創新與發展[J].旅游研究,2011(1).
[3]汪燕,李東和.旅游新業態的類型及其形成機制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1(6).
[4]付業勤,曹娜,李勇.海南旅游新業態類型、分布與發展策略[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3).
[5]蔣亞珍.旅游新業態研究綜述[J].產業經濟,2014(6).
[6]楊懿.我國旅游業態研究進展與述評[J].經濟研究導刊,2015(19).
[7]張文建.當代旅游業態理論及創新問題探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