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九

這世上總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能預料的,那些所謂“預言大師”的習慣性下場,就是把自己撞得滿頭是包,就像上世紀80年代末,那些已經習慣頤指氣使的凱爾特人球迷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與洛杉磯結下的世仇,居然要等到下個世紀才能得報。
翻開NBA的記錄冊你會發現,除了20世紀70年代的亂世紛爭、群雄并起外,幾乎每個十年中都有兩支球隊牢牢坐穩總決賽的交椅,他們的相遇,一定是場不死不休的拼殺,而當一支球隊在季后賽中提前鎩羽,另一支又會讓擊敗他們的對手血濺當堂,穩住盛世的局面。這是古龍最喜歡描寫的場面:只有對手的不凡,才能襯托出你的強大,這些火花迸射的紛爭,正是盛世存亡的旗幟。
大衛·斯特恩上任后,我們了解了更多的球隊,愛上了更多球星——之前從未進過總決賽的公牛兩次奪得三連冠,與斯特恩一同入學的喬丹成為了“上帝”;太陽、步行者、籃網、魔術、騎士、獨行俠、馬刺和熱火這八支球隊也借這陣“及時雨”風光了一把,馬刺隊甚至險些被冠上“王朝”的封號,不過圣安東尼奧人引以為傲的“九年四冠”與那些前朝盛世比起來,實在是小菜一碟,待“GDP”離去后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其實只是NBA歷史中的一個插曲罷了。而亞當·蕭華上任之后,更是打破了斯特恩關于未來的規劃,他對于規則的修改讓金州勇士隊一騎絕塵,成為了新時代的領軍人物。而斯特恩欽點的寵兒詹姆斯,則成為了勇士隊崛起的犧牲品。
但是,在這鐵血大旗下,其實也有輕松愜意的一面,NBA的往事也充滿奇趣,不僅僅是你死我活的王者爭霸,有些小人物的故事也足以令人回味。
在看到人們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抽風地為落后對手50分的尼克斯瘋狂尖叫時,你可千萬別以為紐約人都是受虐狂,這其實是種值得尊敬的籃球底蘊。這底蘊由來已久,當我們熱火火朝天地討論湖人能否成為第一支在總決賽中1-3落后翻盤的球隊時,幾乎都已經忘記了,尼克斯首次殺入總決賽時,就曾險些創造了0-3落后逆轉的經典。
上世紀50年代初,喬治?麥肯的湖人正式宣布成為第一支長年接收總冠軍的球隊,從1949-1954的六年間,湖人五次奪得總冠軍,被看做NBA第一個王朝。但在1951年西部決賽中,他們敗給了羅切斯特皇家隊,后者與紐約尼克斯會師總決賽,這也是NBA歷史上第一個打滿七場的總決賽。在總決賽中,羅切斯特輕松地取得了3-0的領先優勢,而尼克斯一鼓作氣連扳三場,并在最后一場比賽中與皇家隊打得難分難解。比賽還剩40秒結束時,尼克斯75-73領先對手,皇家隊的鮑勃?戴維斯獲得罰球機會,他兩罰全中幫助球隊將比分扳平。當時NBA的規則規定,在比賽的最后三分鐘,罰球后由犯規球員與被侵犯球員爭球決定球權,結果尼克斯就在這個弱智的規則上栽了跟頭。結果身高1.83米、場均能搶到接近6個籃板的迪克?馬奎爾輸給了比自己老六歲的戴維斯,尼克斯也輸掉了創造歷史的機會——盡管他們之后連續闖入總決賽,卻連續兩年輸給了湖人隊。
但對于皇家隊來說,在西部半決賽擊敗湖人隊甚至比獲得總冠軍更值得高興——這是他們在這六年間唯一一次成功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

J博士是NBA的“初代飛人”,但對于現代的球迷而言,他的個人魅力卻遠遠比不上我們見證過的邁克爾·喬丹。
比起他們,2006年的熱火火和獨行俠更像一對合格的攪局者,獨行俠搶過了被馬刺和湖人壟斷的西部冠軍,而熱火火無疑要感謝韋德,正是他的發揮使球隊在第一次殺入總決賽時就獲得了總冠軍。但我說他們是攪局者,并不單純因為總決賽,還由于他們在接下來兩年的表現——獨行俠連續兩年首輪出局,熱火火更爛到墊底,2006年的巔峰對決,一度看來更像是一場曇花一現的表演。所幸后來基德來到獨行俠、勒布朗去了熱火火,兩隊終于站到了NBA最高榮譽的領獎臺上。
ESPN.com曾經評選歷史上最偉大的50次總決賽表現。事實證明,這實在是次費力不討好的評選,因為他完全依據客觀數據,忽略了“人力”在總決賽中的意義,許多美好的偉大瞬間在他的評選中甚至不值一提,比如排名第一位的韋德上榜的原因是他在總決賽中場均得到34.7分、7.8個籃板、還有3.8個助攻和2.7個搶斷,但這并不能說明他在那年的總決賽中所起的作用比喬丹在兩個三連冠中大。畢竟,韋德得到了裁判和奧尼爾的幫助,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對手并不像爵士隊那般難對付。
其實拋開總決賽,我們還能在盛世中發現另一些趣聞。
鮑勃?庫西,NBA最早的傳球高手,天才的控球后衛,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身份——60年代凱爾特人王朝的創建者之一。但誰會想到,他險些因為一念之差而成為一名駕駛教練,而“紅頭”一開始連半只眼睛都看不上他。
1950年,庫西大學畢業,NCAA冠軍和全美明星隊員的身份并沒能讓他死心塌地走上職業籃球之路,而是同朋友在波士頓合伙開辦了一家加油站,兼駕駛學校。庫西每天都醉心于靠教開車“把妹”,對于籃球的態度一直是無可無不可,但有一點:如果參加職業聯賽,必須留在波士頓,而且年薪要一萬美元。別以為他是投奔當年剛接手凱爾特人的 “紅頭”而來,他選擇波士頓生意兼泡妞。在當時的庫西眼中,籃球只不過是場游戲,這也是他在場上總能發揮得自由寫意的原因。
雖然波士頓當地媒體對庫西趨之若鶩,但奧爾巴赫卻對他并不感冒——他需要的是能在內線拼搶籃板的大個子,于是在當年的選秀大會上,凱爾特人選中了來自鮑靈格林大學的查理?沙瑞,而庫西則被三城黑鷹隊選走。黑鷹隊老板本?肯納親自致電車也不專心。“小心點開車。”亨德利警告他,“你不會是想讓今晚聯手在你們頭上得到73分的洛杉磯人出事吧?”司機一愣,隨即認出了球星埃爾金?貝勒——場均能得到35分的巨星,正當他搜腸刮肚地想知道這另一位得分高手的名字時,廣播中傳來比賽報道:“埃爾金?貝勒在今晚的比賽中得到創造歷史的71分……”。聽罷,司機回頭鄙夷地看著亨德利,“這么說,你只得了兩分?”

“魔術師”約翰遜不但是湖人隊歷史上的時代人物,他對洛杉磯的影響力也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持續至今。

“冰人”喬治·格文是馬刺隊歷史上第一位超級巨星,可他所取得的功績和“GDP”相比卻不值一提。
雖然貝勒的得分能力超強,但他還是無緣總冠軍。湖人隊在洛杉磯獲得的第一座總冠軍獎杯,是伴隨這1971-72賽季的33連勝而來的,而那一年湖人隊的風光,是從張伯倫的轉型開始的,關于這件事,其實也有些幕后故事。
湖人當時的主教練比爾?沙曼無疑是個迷信的人,1971-72賽季開始之前,他的消化系統出現了一些問題,而沙曼沒有求助醫生,而是認為上帝在暗示他,需要對球隊做出一些改變,于是他想到了張伯倫——老張當時是對內的領袖,如果什么事不經由他點頭,那肯定行不通,而沙曼想要執行的,正是張伯倫最討厭的肌肉放松和熱火身活動訓練。
為了打通張伯倫這一關,沙曼決定“屈尊”請他吃飯,俗話說“吃人嘴短”,在飯桌上,吃得眉開眼笑的張伯倫對教練的計劃表示贊同,沙曼一件事成,心情大悅,剛想買單,卻發現口袋里空空如也——他的錢包忘帶了。沙曼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他知道對面的大個子其實是個小心眼,如果讓他為這頓飯付錢,那前面的口若懸河恐伯都將付之東流,正當沙曼不知所措時,飯店老板貼心地走過來,大方地宣布“免單”,原來他早就認出了打快朵頤的張伯倫,沙曼暗呼“僥幸”,逃過一劫。這頓飯促成的結果就是——湖人取得33連勝并奪得總冠軍。
而當時并不是所有洛杉磯人都以33連勝為榮,當時立足未穩的湖人還不是城市的寵兒,他們的影響甚至不如UCLA,很少有媒體會派記者到客場隨隊報道。在33連勝期間,《洛杉磯時報》特地派出記者馬爾?弗洛倫瑟對湖人隊采取全程報道,受寵若驚的湖人自然把他奉為上賓。可就在他們被賈巴爾率領的雄鹿隊終結連勝的那天,比爾?沙曼在酒店大堂看到弗洛倫瑟拿著行李向外走,他連忙攔住后者問其去向,一向黑口黑面的弗洛倫瑟硬邦邦地扔下一句:“我從不報道失敗者”,便揚長而去,只留下張口結舌的沙曼呆立當地。
他此時才了解洛杉磯人對勝利的苛求。
上世紀80年代的“黑白爭霸”,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盛世,“大鳥”的綠衣王朝和洛杉磯的“Show Time”給我們貢獻了無數值得回憶的資本,也讓帕特?萊利得到了”神算子“的綽號,可即使聰明如他,在“Show Time”之初,也曾為自己的命運迷茫過。
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一天,帕特?萊利坐在鹽湖城的一個酒吧里,一個人喝著悶酒。幾個小時之前,在湖人對爵士的比賽之后,球隊年輕的超級巨星“魔術師”約翰遜和隊友們一起發泄著自己的情緒。約翰遜告訴記者他已經受夠了主教練保羅?韋斯特海德,他同時還說,希望自己被交易。
萊利很清楚球隊的下一步會是什么……在未來巨星的“威脅”下,韋斯特海德鐵定會被解雇,而接下來就是他自己。帕特?萊利,作為韋斯特海德的首席助理教練,將和他一起離開。正當萊利獨自郁悶時,他的老朋友、爵士隊的助理教練比爾?波特卡走過來安慰他,“放寬心,帕特。”波特卡說,“你永遠都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是怎么樣的。”

湖人隊向來有接收超級巨星的傳統,所以當勒布朗·詹姆斯宣布自己將要加盟洛杉磯的時候,并沒有人過于驚訝。
他的話沒錯,最終的結果你應該早就知道了。萊利不僅沒有被解雇,并且取代韋斯特海德成為湖人的主教練,而他也請來了波特卡作為助理教練,兩人一同幫助湖人打造了“Show Time”,并奪得了四座總冠軍獎杯。
在那個時代,在好萊塢的大本營,湖人隊的球員們多少都會沾上點星光。“魔術師”的糜爛生活其實也只是有樣學樣地模仿那些浪蕩的電影明星而已,況且有哪個二十出頭、血氣方剛而又身強體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能拒絕主動投歡送抱的美女呢?
那個時候,還沒有語音留言信箱,所以當時湖人在客場時的電話留言都是被酒店的前臺記在一張備忘紙上,然后塞在前臺的信箱里。當湖人隊到達酒店的時候,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個是約翰房間的信箱槽,因為那個里面已經被塞滿了紙條,內容雖然不同,但都很簡單——女人的名字,還有她的電話號碼。通常情況下,“魔術師”會抓起一把紙條,然后把剩下的分給其他隊友。
在“其他隊友”中,有不少是在“Show Time”時代混冠軍的痞子,他們最典型的行為就是接過“魔術師”扔來的紙條后,哄搶一番馬上回房間打電話,然而讓他們失望的是,幾乎沒有女孩會答應跟他們共度良宵。
這不怪那些女孩,因為這些哥們的智商實在太低了。
馬克?蘭斯伯格,如果你知道這個家伙,那肯定是因為在1980年一場76人對湖人的比賽中,“J博士”過掉一名湖人隊員后在賈巴爾頭頂的那次扣籃,蘭斯伯格就是那第一個被過掉的人,可他的囧事還不止這一件。
一次,湖人隊在菲尼克斯打客場,結束訓練后,一群體育撰稿人準備一起到街對面的快餐店吃飯。當蘭斯伯格走下場地時,一個記者問他愿不愿意與他們一起用餐。蘭斯伯格當然愿意——這也許是他頭一次受到媒體關注,他甚至準備不洗澡,穿著客場球衣進去。“馬克,我們這次可沒帶備用球衣,你只有這一件。”訓練師杰克?庫蘭好心提醒他,“如果你吃飯時弄臟了這件衣服,你明天就得穿著它打比賽了。”但蘭斯伯格頭也不回地去了。
事實證明,庫蘭的擔心是正確的——蘭斯伯格把巧克力奶昔弄到了球衣上,巧克力醬甚至把他的球衣和短褲黏在了一起。結果在第二天的全國直播中,蘭斯伯格甚至搶了“魔術師”的風頭,因為每個觀眾都在議論:“看哪!難道洛杉磯人賽前習慣來點巧克力奶昔?”
蘭斯伯格只不過是吃飯時不太小心而已,但下面這兩位的“案例”卻經典得足以載入隊史。比利?湯普森在湖人的兩個賽季里僅僅打了68場比賽,場均也只能得到5.1分和2.6個籃板,在那個盛世,這顯然不是什么耀眼的數據,但他卻在場下得到了關注。那是1986-87賽季,湖人到克利夫蘭比賽。湯普森在機場被一名湖人球迷攔住,為了脫身,他承諾給這位遠道而來的追隨者兩張當天比賽的門票。湯普森是個言出必踐的人,抵達騎士隊的球場后,他馬上找來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服務人員表示完全沒有問題,他讓湯普森把那位球迷的名字寫在信封上,等他來買票時就能直接在售票處得到他的門票了。
聽完服務人員的話,湯普森突然想起,自己忘問那位球迷的名字了,想了許久,他終于拿起筆,在信封上寫下了一個名字——“那個在機場的人”……
麥克?麥基是湖人隊1981年選秀中的新秀,當時他是以密歇根大學歷史得分王的身份來洛杉磯的,但在他效力于湖人的五個賽季中,只有一年場均得分達到過兩位數,徹底淪為水貨。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麥基的智商太低。
大多數時間,麥基在場上都是處于低迷狀態,無論萊利給他講解過多少次陣型、練習過多少戰術,到了真正的比賽中,他根本不知道怎么與隊友配合,永遠不知道自己應該站在什么位置。終于,在一次訓練后,萊利忍不住爆發了,他把所有人都叫到場邊,大聲對他們說:“我不停地喊著‘麥克,麥克?麥基’,但就像對著一座永遠沒有人的空房子喊一樣。”萊利的意思當然是指麥基總也聽不懂他的指示,誰知這家伙聞言后呆了半響,帶著點委屈反問了一句,把一貫沉穩的“神算子”都氣笑了。
“我昨天一天都在家,教練,你什么時候打的電話啊?”
這等混人,在盛世中也是一味調料,讓我們能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中得一笑。更神奇的是,此君后來成為了一名籃球教練,還曾經在CBA執教,成績居然還不錯,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開的竅。
NBA歷史長達70余年,各色人等不一而足,也正是有了這些令人捧腹的小故事,才讓這個職業聯盟顯得有血有肉、魅力十足。

卡爾·馬龍顯然對自己“郵差”的綽號感到相當滿意,他也正因此在NBA的歷史上寫下了與眾不同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