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團風縣人民醫院堅持黨建工作為臨床服務、為基層老百姓服務。在黨建引領之下,縣人民醫院成為附近老百姓生病就醫時的首選。
是醫生,更是黨員
不同于很多人員嘈雜的醫院,團風縣人民醫院大廳顯得井井有條,導醫臺的護士們耐心地為前來就醫的病患指導看診。
70多歲的張爹爹緩緩走到掛號窗口:“我要掛心內科王和平主任的號!”張爹爹患有多年的高血壓,經別人介紹,來縣醫院接受王和平醫生的治療,現在血壓已經十分穩定。
診室內,王和平一身白大褂,胸前戴著黨徽,看見張爹爹立刻熱情地招呼他坐下:“我看您最近好多了啊!”原本有點緊張的張爹爹立刻心情放松,和醫生聊起病情。
心內科大多病患都是垂暮之年的老人,從醫20多年的王和平面對每一位老人都十分有耐心,他說:“只有多站在病人的角度進行交流溝通,才能安撫他們急切的心情,讓他們更好的配合治療。”
一位位滿意而歸的病患并不知道,2018年被授予“黃岡好醫生”稱號的王和平每每想起自己的父母,就會潸然淚下。他和愛人都在縣醫院工作,父母都已年逾古稀,母親患病癱瘓在床,父親身患癌癥晚期,他卻不能常伴左右。王和平總說:“我是醫生,更是黨員,病人第一。”
近年來,團風縣人民醫院持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引進了很多醫學人才,更是培養、留住這些人才安心在基層工作,像王和平這樣的“黨員醫生”在團風縣人民醫院不勝枚舉。重癥醫學科(ICU)主治醫師邱彩菊幾年如一日在ICU封閉的環境中默默無聞地工作,給重癥患者帶去生的希望。每日與她相伴的只有監護儀的滴滴聲。病人病情好轉了,卻都不認識她,只記得一雙眼睛和天使般的聲音,但邱彩菊卻覺得無比滿足。
打通貧困戶生命通道
作為一個基層黨員醫生,除了診療業務沖鋒在一線,扶貧也是大事。吳雷是醫院麻醉科主任,更是一名有著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忙碌工作之余,他都會積極主動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
“五保戶”何谷成是馬曹廟鎮百福寺村五組的村民,家中僅有60多歲的兄弟與他相依為命,何谷成有耳聾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年需要住院治療。看到這種家庭狀況,吳雷每次入戶都會幫助何谷成家打掃衛生,自己帶菜親自為他們做一飯,并為何谷成擦洗身體,教他做康復訓練。每次何谷成兄弟倆住院,吳雷都會提前幫他們安排好住院的有關手續,并悉心照顧。
在吳雷眼中,精準扶貧對象就和自己家人一樣。吳雷的老父親也是一位有著多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經常住院治療,需要人照顧;且吳雷的妻子多年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當問到,家里負擔這么重為什么還堅持扶貧工作時?吳雷微微一笑道:“我是一名黨員,扶貧工作是我的義務,黨員更要帶頭為百姓服務。”
近年來,團風縣人民醫院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專業特長,主動下基層開展送醫、送藥義診活動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不僅如此,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院黨員干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關于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認真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及“一站式”報銷的健康扶貧政策,安排專人、專崗服務貧困戶。
醫院黨委書記陳建奎說:“醫院的職責就是打通病人和醫院的綠色通道,作為基層醫院,坐在醫院內遠遠不夠,需要我們走到有需要的老百姓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