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至5月13日,在全國青年羽毛球錦標賽進行的同時,第十七屆晉升羽毛球國家級裁判員考試在江蘇蘇州舉行。本屆裁判員考試的最終參加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50人,作為比賽的輔助裁判,這批有著良好表現的考生成為了青年錦標賽上的另一道風景線。
正規嚴格,堪比高考
晉升羽毛球國家級裁判員考試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已經是第十七屆。考試的報名工作在今年4月前就全部完成,根據考試大綱,考生將先后接受筆試(包括英文規則、裁判法和競賽編排筆試)、口試(包括英語口試)和臨場執裁三種形式的考核。5月4日至6日進行筆試和口試,5月8日至5月13日,考生以全國青年錦標賽輔助裁判的身份接受臨場執裁的考核。
為了保證考試順利進行,由10位成員組成的考試委員會提前一周到達蘇州開展工作。考委會組成的考試命題小組負責確定考試題目、擬定考試細則以及評分辦法,并組織實施考試,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著實辛苦。
為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晉升考試全程保持非常嚴格的考風考紀。考試委員會的專家團隊這樣形容這次考試:“嚴格程度堪比高考。”據介紹,晉升考試的筆試考題全部由命題小組合議擬定,分為兩套不同的試題,試卷在考試前一天才進行印刷并進行密封保管。考試前,考委會通過抽簽隨機決定使用哪一份試題,并在考生面前拆封試卷。筆試中,同一排的兩名考生間相距超過1米,考委會成員全程進行巡視,保證考場紀律。這樣的保密程度和正式程度,的確有著國家級大考試的特色,也顯示出中國羽協對這次考試的重視,和對國家級裁判員隊伍建設的希望。
考生人數創新高
考生人數多是本屆裁判員晉升考試的一大特點,報名并最后通過審核的考生達到153人,考試實到150人,比上一屆考試的108人增加了近一半。這樣的數據既反映了報考熱度的上升,也意味著組織考試難度的上升。
據考委會介紹,創歷史新高的考生人數對考委會的組織統籌能力提出新的挑戰,上至考試安排、分組等考試相關問題,下至住宿、交通、伙食等生活問題,都得加倍地投入時間和精力。以英語口試為例,往屆一般三小時就能完成,這一屆足足規劃了超過五小時的考試時間。考委們加班加點,終于很好地把好了這一關。
同樣的問題也體現在臨場執裁中。以單項賽為例,小組賽的一天中,上午加晚上兩個場次共有約120場比賽,而考生多達150人,因此不是所有考生每天都能有擔任比賽主裁或發球裁判的考核機會,這也考驗了考委會對考生編排的能力。不辭勞苦的考委會成員們每天都會穿著醒目的亮橙色考委服,在十個場地邊穿梭,不斷觀察考生的執裁能力,實時評分。
考生人數的增加并沒有導致考生質量和水平的下降,據考委會專家介紹,這一屆考生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都很高,這是令他們非常欣喜的。但問題同樣存在,與上屆考試類似,本屆考試的報考資格有三項破格報考條件,滿足其一即可報考,因此少部分破格報考的考生在執裁經驗上有所欠缺,臨場執裁存在因緊張而影響發揮的情況。
裁判隊伍多樣化、年輕化
報考資格的三項破格報考條件可簡單概括為:已退役運動員、羽毛球專業畢業生和英語六級以上證書持有者,滿足其中一項并獲得地方協會或機構推薦即可報考。這樣的設置并非本屆考試首創,但依然是本屆考試頗具特色的地方。在153人的報考名單中,破格報考考生共49人,占比超過30%。此舉擴大了裁判員的選材面,豐富的團隊背景也有利于提升裁判員團隊的協作能力,增加多種思路產生的可能性,達到團隊決策群策群力的效果。
在這批破格報考考生中,一名編號為“135”號的考生引起了不少的關注,她就是羽毛球世界冠軍盧蘭。在場上執裁的盧蘭稍顯羞澀,顯得氣場不足,特別是在邊裁的位置上時,從面部表情看得出她的確有點小緊張,這也是她認真和用心的標志。盡管有點小小的“怯場”,但坐在主裁座位上時,盧蘭還是把細節處理得非常好,無論是英文執裁還是中文執裁都處理得當,報比分的聲音短促而有力。和當運動員時一樣,裁判員考生盧蘭依然有著她的個人魅力。
年輕化是本屆考試的另一大特點。在本屆裁判員晉升考試的報考條件中,把年齡上限進行了修改,從原來的男裁判員不大于47歲和女裁判員不大于42歲統一改為本屆的不大于40歲,同時給每個單位配額一名“超齡考生”,年齡上限為47歲,而破格考生的年齡標準從上屆的35歲放寬為本屆的40歲。
這樣的設置,是基于對裁判員團隊年輕化的出發點。考委會解釋說,國內裁判員團隊應該具備國際化的能力和趨勢,具有更多的塑造空間和可能性,年輕化有利于提升英語執裁的能力,這樣的改變就是為了讓國內的裁判員團隊可以更好地與國際接軌。的確,隨著報考年齡條件的調整,考生中的年輕面孔比較多,有不少考生表示,中文加英文的執裁難不倒他們。
另一方面,改革不應全部否定或一刀切,設置“超齡考生”就是一種統籌考慮的思路。年齡稍大的這部分裁判擁有更為豐富的執裁經驗,他們同樣是裁判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裁判培養體系中,年輕裁判有著他們與國際接軌更大的可能性和相對優勢,而另一部分經驗豐富的裁判在國內則更能發揮他們的領頭作用,尤其在省與地方層面上,他們在帶動地區羽毛球運動發展、促進全民健身體系的建設推動過程中,扮演著傳、幫、帶的重要角色。
更像一次夏令營
在臨場執裁中,考生們雖然一天有可能要參與多達10場的裁判工作,但他們對比賽有熱情,對執裁有想法,因此實際上是非常投入和享受的。
5月13日,考試正式結束,但全國青年錦標賽仍有三天的賽程,根據自愿原則,有不少考生主動選擇留下繼續支持比賽的執裁工作。他們表示,不舍得太快結束這次考試之旅,對于他們來說,不少人在大學畢業后就沒接觸過這種團隊協作的集體生活了,甚是懷念。
為了增加整個考試的儀式感,考委會特意增設了不少特別環節,聯歡會就是其中之一。考試結束前一天的下午,考委會組織了一次聯歡會,考委會的成員、賽會裁判以及眾多考生都參與其中,紛紛獻上精心準備的節目,歌曲獨唱、合唱、舞蹈等眾多表演,展示了考生們多才多藝的一面。節目很精彩,更重要的是,大家借此機會增進感情,加強溝通,彼此留下美好的回憶。
考試結束時,全體考生聚在一起,一起把考號摘下來,拋向上方,就像高校畢業禮時拋四方帽儀式一樣,這個“摘號禮”凝聚了這期間不少珍貴的瞬間。分別時,考委們忍不住大贊這群考生嚴肅而有活力,他們讓這次考試充滿正能量。
從報到、筆試、培訓、臨場執裁到聯歡會、集體活動、自愿支援工作,對于這些考生而言,短短的兩周可能已經不僅是一次考試,而更像是一次高校夏令營。他們在不同的裁判員的分組帶領下一邊學習,一邊考試,一邊成長,在考委們的眼中,他們可能被戲稱為一群剛入行的“小屁孩”,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會是羽毛球界裁判員團隊的生力軍和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