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宥萱是臺南人,到臺北上大學之前一直生活在那里。小時候的她身體不太好,不能用力,小學體育課都是不用上的。到了初中,有同學約她假期一起打羽毛球,在周圍老師和同學的影響下,她開始發(fā)現(xiàn)羽毛球的樂趣。
劉宥萱高中就讀于臺南女中,在臺南市,那是女子第一學府,不過她卻并不太享受自己的高中生活。性格活潑的她喜歡過團隊生活,大家融在一起打打鬧鬧。但可能是由于重點高中的升學壓力,同學們大都選擇各自讀書的方式,彼此間并沒有太多的交流。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瘋狂地迷上了打球,并且加入校隊。除了每周三次的基礎訓練,她還會跑去外面的球館找朋友打球。與外界的接觸讓她認識了很多球友,他們算是小萱萱的半個教練,她的很多實用的羽球技術都是在和球友們的不斷切磋中學會的。
高中三年,劉宥萱有一半的時間都待在球館。那段日子,她的媽媽給了她很大的支持。每到周六、周日,她一大早就背著一書包的羽毛球裝備跟媽媽說要去圖書館讀書,媽媽也不會戳穿,因為她知道羽毛球能給萱萱帶來真正的快樂。高考時,劉宥萱的成績并不算好,媽媽希望她復讀一年,重新給自己一次發(fā)揮實力的機會,劉宥萱卻拒絕了。報考表公立大學的最后一欄,她填下了體育學院的體育推廣學系。放榜那天,看到自己被錄取,劉宥萱哭了。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去了更好的學校,她也猶豫過,但最終還是選擇堅持下去。
融入大學生活,嘗試執(zhí)法比賽
體育學院的校園在山上,萱萱對它的第一印象是:荒郊野嶺。她入學那年,臺北的冬天來的特別早、特別冷,但她覺得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
大學第一年,劉宥萱并不太適應臺北的生活,而學校的體育課程也讓她吃不消,原本只是因為喜歡羽毛球而報體育專業(yè)的她,不得不面對游泳、田徑、體操等等必修課。不過性格倔強的她寧愿選擇躲在被子里偷偷掉眼淚,也不肯向媽媽抱怨一句。
到了大二,劉宥萱逐漸融入集體活動,生活也變得豐富起來。臺灣的教練和裁判等級由下至上分成C級、B級、A級,想從體育學院畢業(yè),需要三張不同項目的C級裁判證或教練證、一張B級證以及一張急救證。在不斷的努力和堅持下,20歲的劉宥萱拿到了B級羽球裁判證。也因為有了這張裁判證,她和同學們開始跟著老師去校外的各類比賽執(zhí)法。
堅定信念,努力進步
剛剛開始執(zhí)裁生涯,有兩個時間點對于劉宥萱來說格外特別。
第一個時間點是她去考B級裁判證的時候,通過了理論部分的筆試,她還要作為實習裁判進行臨場執(zhí)法考試。那是2001年,羽毛球還是15分制度,劉宥萱當時只有19歲。在場上,她又要填比分表,又要盯比賽,又要翻分數(shù)牌,格外緊張。也是通過那次考試,她順利拿到B級裁判證,完成了大學畢業(yè)的必須任務。
第二個時間點是考國際裁判之前,當時,劉宥萱雖然已經(jīng)拿到了臺灣最高級別A級裁判證,但執(zhí)法經(jīng)驗卻并不多,因此聽到很多的質疑聲:“你執(zhí)法經(jīng)驗那么少,憑什么作為代表去考試?”這讓她受到不小的打擊。
2015年,劉宥萱執(zhí)裁海南陵水國際挑戰(zhàn)賽。在這次比賽中,亞羽聯(lián)開設了裁判員課程,用來培訓并挑選可以參加國際裁判考試的學員。參加培訓之前,劉宥萱利用臺灣的一次排名賽來增加經(jīng)驗。6天的比賽,資深國際裁判前輩們每天都在不斷修正劉宥萱的執(zhí)法能力和所有的儀態(tài)表現(xiàn)。那幾天,萱萱總覺得自己哪里都有問題,怎樣做都不對。到了第三天,突然有一位非常資深的國際裁判長老師跟她說了一句:“我發(fā)現(xiàn)你有進步哦!”聽到這句話,她抑制不住地沖進廁所大哭。老師的話讓劉宥萱的壓力釋放了,她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斷進步。
兩個星期后,劉宥萱到了陵水國際挑戰(zhàn)賽,遇到了一群好朋友,大家經(jīng)常聚在一起暢談,感情如兄弟姐妹一般,大家正能量爆棚,一起為了國際裁判證努力。
到目前為止,劉宥萱執(zhí)裁過的最高級別比賽是黃金大獎賽,曾經(jīng)做過新西蘭公開賽和中國臺北公開賽的主裁,并在新西蘭大獎賽執(zhí)裁決賽。算起來,她執(zhí)裁過的大大小小比賽足足有幾百場了。
說到印象最深的還是一次臺灣的排名賽。那次比賽開始之前,劉宥萱沒有想到會直播。執(zhí)裁混雙半決賽時,有一位平時就比較隨意的球員在場上做出了一個高拋球拍的動作。這位選手第一次做這個動作時,劉宥萱就把他叫過來,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并給出一個警告。當時她心里就在想:“不要再拋了,拜托拜托。”但沒過多久,這位選手又拋了一次,于是劉宥萱給出了一張黃牌,那也是她在臺灣執(zhí)裁唯一一次給出黃牌。
其實,在劉宥萱的認知里,裁判應該是隱形的。她知道,在一場直播比賽中給黃牌,會使攝像機對準自己的臉、手,會引來大家的關注。但當時她無暇顧及這些,她告訴自己必須按照規(guī)則給出這張牌。比賽結束后,裁判長及運動員過來對她說:辛苦了,她走回休息室后忍不住掉下淚來,選手的認可對她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國際裁判的執(zhí)裁生活并不輕松,除了高強度的工作之外,還要自己負擔一定的費用,但劉宥萱依然很享受。如果說做裁判有哪些時候讓她覺得不開心,恐怕就是因為自己的誤判而對球員造成傷害。尤其是執(zhí)裁雙打比賽時,雙方出球非常快,很多時候瞬間就會產(chǎn)生誤判。當球員對她提出異議時,她就會內(nèi)疚很久,感覺很抱歉。
在劉宥萱看來,能夠讓選手們舒服地打完比賽,才算一個好裁判。如果說一個好裁判可以打100分,按照這個標準,她給自己打60分。如果一定要說一個心愿:那當然就是去奧運會執(zhí)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