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運動里刷存在感、在網絡小說中找愛情、在游戲里成就“王者榮耀”……當wifi成為“底層需求”,現實生活也在不斷被“二進制化”。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里,人們彼此聯系得更加緊密、便捷;但真實中,人與人卻越來越疏離、孤獨和焦慮。這是你我的生活,它真的被“架空”了嗎?我們離真實世界到底有多遠?
從簡單的“消消樂”,到一度爆火的“王者榮耀”“陰陽師”,再到新近躥紅的“跳一跳”“吃雞”,胡欣算是同齡人中的骨灰玩家。“讓人沉迷的不是哪個具體游戲,而是沉浸在另一個世界的感覺。”雷剛說,不光他們夫妻倆,自己的父母、同事,都或多或少存在花在屏幕上的時間越來越多、真實面對面交往越來越少的困擾。家庭聚會,一家人各自抱著手機搶紅包,老人撈不著機會和兒女說話。同事們每天在QQ群里聊得熱火朝天,而一旦見面又像陌生人一樣,互相不知說什么合適。“社交網絡讓遠隔千里的近在眼前。但同時也讓近在咫尺的人越來越疏遠。”
近年來,有一種以特別適應微信、QQ交流,但一聽電話鈴響就渾身難受為“癥狀”的“電話恐懼癥”正在進入心理學研究者視野。雖然目前對此還沒有準確結論,但部分關注者認為,從“見面恐懼”到“聲音恐懼”,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交流和情感紐帶正在被消解、抽空。
“互聯網提供了隨時逃離現實的出口,在虛擬空間中,人們更容易打造理想中的自己,社交變得更加簡單、友好、隨心所欲。”互聯網投資金融領域律師董毅智認為,在社交網絡上說的話,很多是說給自己聽的,天天刷軌跡、秀日常,其實是在刷存在感。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在現實組織中很難找到志同道合者,或者有些現實訴求無法及時得到滿足。
老教師盧松森很擔心年輕一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們,因為缺少與大自然互動,免疫功能會發展不完全。“現實世界的架空,本質上是知識和人素養的脫節、年輕個體和社會的脫節以及知與行的脫節。這讓孩子們沒有準備好。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適應、應對科技的高速發展。”
“人的欲望無限,但能力終歸有限,重要的是在內心尋找真正的自我,在現實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受訪專家建議,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重新在現實世界中擁抱大自然。建立厚重、親密的社交關系,規劃適應新時代的健康生活方式。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