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國的各個城市,無論你是去飯館、超市、菜市場還是乘坐出租車,使用支付寶、微信“掃一掃”二維碼都能實現無現金移動支付。然而,二維碼的普及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于是,NFC支付、刷臉支付、“一閃”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開始逐漸躍^大眾視野,攪動著移動支付市場的一池春水。未來,關于支付,我們能夠刨造許多可能……
“掃一掃”奠的安全嗎?
移動支付給國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然而,一些常常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卻發現,雖然掃碼支付十分方便,有些“坑”卻無法避免。例如掃二維碼支付的同時往往也自動關注了該店的公眾號:還有一些地方只有掃碼才能享受優惠,用現金則備受冷遇。商家們對移動支付的“愛”也有諸多無奈,有商家坦言,現在營業臺不擺個二維碼根本不敢做生意,偶爾還會有人趁著店里高峰忙亂時,自稱付款成功卻根本沒有支付……
二維碼國家標準起草人、中國二維碼產業聯盟執行秘書長張也平說,金融電子支付可以說是目前二維碼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但二維碼應用帶來的網絡與信息安全、金融欺詐、造假制假、商業誠信等問題,尤其在金融支付領域出現的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最常見的矩陣式二維碼,也叫棋盤二維碼,其黑白圖像間隔在計算機里顯示為二進制,即整個圖案中的黑塊表示為1,空白表示為0。在支付應用中,二維碼起到一個虛擬POS終端的作用,不需要到POS終端刷卡,手機掃碼就可以直接支付。
目前我國廣泛應用的是日本Denso公司1994年研制的快速響應碼,即QR碼。而QR碼采取了全市場免費開放策略,作為“開源”的技術。它沒有后臺監控,因此出了問題往往無法鎖定責任主體和法律主體。
另外,QR碼應用還存在很高的專利風險。盡管QR碼在我國沒有申請專利,但也沒有放棄專利權。一旦其要收取專利費,消費者的使用慣性一時又很難扭轉,甚至可能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運行的安全性。
“碰一碰”優勢更明顯?
今年7月,華為聯合銀聯在多個城市推出“碰一碰”支付,這種支付方式完全基于NFC技術,即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具備NFC功能的手機在出廠時即內置了智能安全芯片,無需再更換SIM卡或其他硬件。就可直接在手機上申請并下載銀行卡,即使在沒有網絡或手機信號的地方,也可實現近場非接觸支付、電子現金充值和現場小額快速交易等。只要將NFC手機靠近有“碰一碰”字樣的NFC標簽,手機屏幕就會自動彈出收費界面,輸入金額即可,無需任何APP或二維碼就能完成支付。
測試發現。NFC手機支付需要在小于10厘米的范圍內才能完成,而且只能是點對點通信。這就保證了數據傳輸的保密性與安全性。只要終端設備在用戶的管理范圍內。就沒有被盜刷的可能性;NFC手機采取SE芯片硬件加密和軟件加密相結合方式,不到0,1秒時間就可以完成ID與密鑰等數據傳遞,因此。黑客在如此快速交換數據的條件下截獲并破譯無線電信號的概率很小,這也保證了支付的安全性。
目前。NFC手機的用途除了支付外。還可作為公交卡、地鐵卡、門禁卡和登機驗證等。據銀聯統計,從2017年底到2018年9月。全國范圍內已有近20座城市的公交、地鐵開通了銀聯云閃付,而NFC支付正是云閃付體系的主要部分。此外,支付寶和微信也在布局NFC。
移動支付創新考驗誠信體系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向各個生活場景的滲透,以刷臉支付為代表的“AI+移動支付”走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
去年8月底。京東在線下零售店京東之家開始測試刷臉支付服務,據反饋,其刷臉支付可以進行準確、快速、友好地獲取用戶面部信息,單次交易可控制在2秒左右完成支付。去年9月,支付寶又宣布在杭州肯德基上線刷臉支付,成為刷臉支付在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商用試點……相比于三年前馬云在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上的購買測試,如今的刷臉支付與零售行業的銜接無疑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
此外,還有基于可見光交互技術的新型移動支付方式也奪人眼球。只需要通過手機閃光燈高速閃爍傳遞認證碼,就可代替二維碼的掃碼過程,使支付過程“一閃”完成……
那么。隨著這些新型移動支付方式的出現,是否意味著我們要與二維碼支付說再見了?
專家認為。對于用慣了二維碼支付的普通老百姓來說,接受新的移動支付方式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有專家認為,雖然現在有關部門對掃碼支付等移動支付行為作出了安全規范要求,但仍然趕不上市場的發展變化快,更趕不上一些人挑戰誠信底線的速度快。移動支付在帶來便利的同時,更是對社會誠信體系的考驗,需要運營方、監管方、商家、用戶各方共同建立更適應市場需求的誠信體系和安全機制,否則移動支付市場無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