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燭葉活性成分多樣,應用歷史悠久,具有抑菌、著色、抗癌、抗氧化等多種作用。該文對南燭葉色素、脂溶性成分、微宏量元素的成分以及在著色、防腐、醫療保健方面的開發價值和研究狀況進行綜述,同時對南燭葉的前景進行了展望,以期為南燭葉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南燭葉;成分;價值;藥效;綜述
中圖分類號:S56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3-0103-04
南燭是杜鵑花科、越橘屬常綠灌木或喬木,又稱烏飯樹,古名染菽,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及東南部,我國主要產地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云南等11多個省。南燭葉是南燭中的可食用部分,性平,略帶酸澀,葉中化學成分復雜,含三十一烷,無羈萜,無羈萜醇,槲皮素,異葒草素等多種脂溶性有效成分。杜甫曾在《贈李白》一詩中寫道:“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其提到的“青精飯”又名烏米飯,是用南燭葉的汁將米染成青色而制成。烏米飯的出現源于道家對追求長生的實踐。道家典籍《三洞珠囊》上曾提到漢代已有人食用青精飯,但證據不足。南朝梁陶弘景最早在《登真隱訣》中提到青精飯的做法。同時,佛教也為烏飯的推廣做出了貢獻。古時在每年的四月初八“浴佛節”這天,佛寺會做烏飯向施主發放,因此烏飯又稱“阿彌飯”。由于佛、道兩家的影響,烏飯逐漸在民間傳播開來,同時結合各地傳統與日常形成了不同的習俗,如湖南把它作為祭祀用的食品,而湖北卻將其作為待客、送予長輩的珍品。現在,在中國江蘇、浙江、湖北和湖南等地,人們仍保留著農歷四月吃烏米飯這一習俗,烏米飯也成為了一種受歡迎的尋常食品。除了直接食用烏飯,民間也有用烏飯釀酒的做法。清朝袁枚曾在《隨園食單》中寫道:“其色黑,其味甘鮮,口不能言其妙”,乾隆也曾欽點其為貢酒,由此可見烏飯酒之美味。總而言之,南燭葉的應用歷史悠久,有極大的開發價值。
1南燭葉的成分
1.1南燭葉色素
南燭葉中的色素作用廣泛,有極大的開發應用價值,因此,對南燭葉色素提取的研究較多。據文獻報道,目前主要有水提法、醇提法和超臨界CO2萃取法3種。陸芝娟等用水提法獲取南燭葉中的黑色素,得出提取的最佳條件為料液比1:10、提取溫度85%、提取時間為90 min。姜萍等利用醇提法提取南燭葉中的色素,確立最佳提取條件為采用50%~60%乙醇,溫度在50~60℃之間,總提取時間不超過6 h。江水泉利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南燭葉中的色素,并對其穩定性進行了研究,發現南燭葉黑色素不易受自然光、食鹽、糖等因素影響,但易受溫度、pH值、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影響,同時證明了南燭葉色素耐堿不耐酸,且提取溫度過高會使其失去著色能力。超臨界CO2萃取法較水提法和醇提法效果更好,所提物質更全面;水提法經濟安全,能保留較多的營養成分,而醇提法提取的有效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高,且有利于貯藏,不易變質。水提法與醇提法各有優點,但從色素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來看,醇提法更有優勢。此外,南燭葉色素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較多,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_、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因此對南燭葉色素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分離和生理活性的研究也相對較多。
1.2南燭葉脂溶性成分
南燭葉中的脂溶性成分包括脂肪酸、甾醇、萜類等,目前主要采用溶劑分離和超臨界CO2萃取法分離得到脂溶性成分。屠鵬飛等采用溶劑分離提取的方法,得到無羈萜、表無羈萜醇、β-谷甾醇和熊果酸4種化合物。江水泉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從烏飯樹葉凍干粉中萃取出脂肪,并從中鑒定出6種成分,分別是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酸,其中有效成分α-亞麻酸含量高達36.4%。α-亞麻酸具有降低血壓、調節血脂、減少血栓的作用,并具有抗癌、預防老年性癡呆等效果。人體缺乏α-亞麻酸時,可出現視力下降和血脂升高,甚至患糖尿病等癥狀。而南燭葉中α-亞麻酸的含量較高,開發利用價值較大。
1.3南燭葉微宏量元素
烏飯樹葉中的微宏量元素較為豐富,其中鈣(Ca)、鉀(K)、鋅(Zn)、鐵(Fe)、錳(Mn)、銅(Cu)、鍶(Sr)含量比較高。陳涵貞等對烏飯樹葉的營養成分進行分析,發現Fe、Mn、Se、Ca含量較豐富,分別為8.41 mg/100g、404.94 mg/100g、19μg/100g、1 050.12mg/100g。王廣儀用原子發射和原子吸收光譜對烏飯樹葉的灰分和水、甲醇、乙醇3種提取方法制備的提取液中微宏量元素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大多數元素的水相提取率高于有機相提取率。因此水提法提取黑色素或南燭葉加水浸煮米飯可以充分利用其中大部分有益元素,其作為食品營養強化劑效果明顯
2南燭葉的價值
2.1用于著色
南燭葉用來著色古已有之,從上述南燭葉的歷史中就可看出。王曉波用南燭葉對粳米進行染色并對傳統制作工藝進行改進,發明出一種青精方便飯。尚潤玲用烏飯樹葉色素對錦綸織物進行染色,結果表明預處理后錦綸織物烏飯樹葉色素染色可獲得優良的色牢度,且工藝簡捷,無污染。肖子英公開了用南燭葉做烏飯樹植物黑發霜的專利,目前市場上也有南燭葉黑發露銷售。南燭葉中含多酚類物質,雖然多酚類物質本身顏色較淺,但南燭葉中由于多酚氧化酶的存在,在物理條件發生變化之后,色素會對蛋白、蛋白質及淀粉類產生極強的附著性,同時發生褐變。目前,合成色素的濫用和超標使用已經造成了食品和化妝品等行業的某些安全事故,因此,利用南燭葉開發天然黑色素對食品、醫藥和化妝行業將具有重要的意義,更能滿足當今世界人們對天然色素的需要。
2.2用于防腐
《本草拾遺》中記載“九浸、九蒸、九曝后,烏飯久貯不壞”,可見古時就已發現南燭葉的防腐效果,只是當時不清楚具體是由什么引起。眾多學者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南燭葉中有效成分復雜,含槲皮素、花青素等植物多酚類物質。植物多酚由于含有大量酚羥基,因此能夠抑制酶的活性,并能抑制甚至殺死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這是南燭葉能用于食品防腐的重要原因。李艷利對南燭葉中的抑菌成分提取工藝進行優化并對其抑菌效果進行研究,發現其主要抑菌成分為黃酮,同時也發現其對面制品有很好地保鮮效果。章海燕對烏飯樹樹葉水溶性黃酮的抑菌效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烏飯樹樹葉粗黃酮對細菌的抑制作用明顯,但對霉菌和酵母的抑菌效果不明顯。章海燕也對烏飯樹樹葉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進行研究,發現除烏飯樹樹葉粗多糖對枯草桿菌的抑菌效果不明顯外,烏飯樹樹葉提取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等有害細菌抑制效果較好。南燭葉價格低廉、安全,將南燭葉作為天然防腐劑用于食品加工中,大有可為之處。
2.3用于醫療保健
南燭葉色素化學成分復雜,含有極為豐富的有效成分,大致有8類,如花青素類、黃酮類、酚性化合物、單寧類、三萜類、各種有機酸和肌醇、維生素等。《本草新編》中說“益精氣,強筋骨,明目,止泄”,說明南燭葉可以調補脾腎、舒筋活絡、助陽補陰、抗疲勞延緩衰老。揚振東采用乙醇浸提、大孔樹脂純化制備烏飯樹葉提取物,并考察其在不同體系中的抗氧化活性,結果表明:烏飯樹葉提取物具有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與Vc相當,總抗氧化能力、還原力、抗脂質過氧化能力和清除羥自由基能力與待測物濃度存在明顯的量效關系。CCTV4《中華醫藥》曾經報道稱92歲的老人健康長壽的秘訣就是長期吃南燭葉汁做的黑色食物。因此,開發南燭葉作為保健品食用大有市場。3南燭葉的開發應用狀況
南燭葉有抗氧化、延緩衰老、抗疲勞、降血糖、抗癌防癌、改善視網膜功能等功用。徐放馨從南燭葉中提取出4種多糖,均有抗氧化性,但抗氧化活性存在差異。王立等對從南燭葉色素中分離純化而得到的4種黃酮類物質進行研究,發現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且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最強。蘇凱迪等研究發現采用不同提取方法獲得的南燭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存在差異。劉清飛等利用烏飯樹嫩枝葉醇提物對小鼠進行試驗,發現其有抗疲勞效果。黃麗娜研究發現高劑量烏飯樹葉醇提物能通過降低腦內氧化應激水平,緩解腦內單胺類遞質水平的紊亂,從而改善睡眠剝奪后大鼠的精神疲勞狀態。程素嬌對南燭葉中的多糖進行分離研究,發現其多糖降血糖的原理是促進胰島素分泌、修復糖尿病小鼠受損胰島p細胞和提高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王立等以鏈脲佐菌素造模糖尿病小鼠為研究對象對烏飯樹葉水提物的作用進行試驗,結果發現水提物能明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糖含量降低了14.2%。余清。對烏飯樹葉中的有效成分進行分析,發現高劑量的烏飯樹醇提物能顯著抑制小鼠宮頸癌細胞株的生長,抑制率達28.76%。Dai等發現南燭葉的一種同屬植物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王立以自由攝食的白兔為正常對照,給模型對照組白兔分別喂食烏飯樹樹葉和其提取物,同時對所有白兔進行光刺激,最后發現模型對照組白兔視網膜中的丙二醛含量低于正常對照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剛好相反,證明服用烏飯樹葉和其提取物能保護視網膜免受光損傷。
南燭葉的開發應用國外研究較早,已形成一系列產品;國內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也陸續研發出了各類產品。馬奕春用烏飯樹葉為原料,同時加入蜂蜜等配料,研制出烏飯樹保健飲料;肖珊美以南燭葉為原料,通過浸漬提取汁液、濃縮、制粒、干燥等方法制得顆粒劑,作為方便保健食品;黃正虹采用超聲波萃取烏飯樹葉多酚并將其應用到卷煙中,發現其能掩蓋雜氣,改善余味,降低刺激感;唐旭東申請了制備烏飯樹葉茶的專利,將烏飯樹葉蛋白酶解產物與烏飯樹葉茶粉混合、包裝、殺菌,即為降血壓烏飯樹葉袋泡茶產品;邵京公開了用南燭葉釀制糯米酒的專利,大致為以烏飯樹葉和糯米為主要原料,經過原料預處理、烏飯樹葉提取液制備、滅菌、浸米、煮制、配制、主發酵、后發酵、分離,最后制得產品。
4展望
目前,雖然對于南燭葉中各成分的提取、應用的研究不少,但是除少量保健食品外,真正投入市場并添加了南燭葉的食品卻不多。主要原因是在國家衛計委最新公布的101種藥食同源品種中并沒有南燭葉,但在114種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中卻包含有越橘,而南燭屬越橘的一種。基于安全考慮,原國家衛生部曾強調:除已公布可用于普通食品的物品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的物品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生產經營。如需開發《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的物品用于普通食品生產,應按照《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序申報批準。根據《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的規定,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國無傳統食用習慣的物品,傳統食用習慣是指某種食品在省轄區域內有30 a以上作為定型或者非定型包裝食品生產經營的歷史,并且未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使用南燭葉搗汁染米,煮成烏米飯食用,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已有多年傳統,據文獻記載唐代即有,為傳統食品。但將南燭葉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對于其保健效用是否會影響食品的安全仍存在疑問。建議對南燭葉作為色素在食品中的添加量進行研究,為南燭葉作為天然食品添加劑應用提供參考,促進食品工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