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芭蕾舞作為外來舞種,之所以受到國內外高校以及社會的認可,是其四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以及內涵,可以塑造優美的人體線條以及培養高貴典雅的氣質。對于高校大學生人才培養而言,引入芭蕾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素養以及氣質,無論是舞蹈專業還是非舞蹈專業,都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能動性以及內涵。
關鍵詞:芭蕾舞 教學現狀 改革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8-0142-02
芭蕾舞出現于文藝復興時期,19世紀末在俄羅斯走入鼎盛時期,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全球公認的舞種。我國社會對芭蕾舞也是比較認可,很多舞蹈訓練室以及舞蹈專業等,都或多或少引進了芭蕾舞,非舞蹈專業例如師范專業也在近年引入了芭蕾舞教學。因此芭蕾舞在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發展中,基礎較為薄弱,很多高校的芭蕾舞教學課堂氣氛壓抑,學生創造力以及能動性受限,教學理念落后。目前高校正在積極探索芭蕾舞實踐教學的改革之道,以促進芭蕾舞教學的優化發展,詮釋出芭蕾舞藝術美感以及重要性。
一、中國芭蕾舞教學現狀
(一)芭蕾舞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芭蕾舞在我國教育教學體系中,比較出眾的是幼兒舞蹈教學,很多幼兒機構以及舞蹈培訓機構比較重視芭蕾舞教學。高校芭蕾舞教學是近年來新發展的課程,兩相對比下,由于高校芭蕾舞教學學生基礎不足,其教學方法也比較老套,不同于幼兒芭蕾舞的啟蒙,其教學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發展以及興趣追求等,加之處于不同的發展時期,所以芭蕾舞在我國雖然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發展前景良好。但目前發展中,高校芭蕾舞教學處于瓶頸期,很多高校的芭蕾舞教學并不是以舞蹈訓練為主,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芭蕾舞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主要的不是芭蕾舞技巧的掌握,而是芭蕾舞歷史文化以及內涵的運用,所以很多高校的芭蕾舞教學過程都比較理論化,雖然突出芭蕾舞的優勢,但是教學中并沒有擺正芭蕾舞教學的方向。素質教育的覺醒使得芭蕾舞走進高校課堂,實際活動以及課程規劃中,芭蕾舞教學的發展沒有得到全面的認識[1]。
(二)高校芭蕾舞教學現狀
教材失當。教材失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教材選擇失當,芭蕾舞蹈作為一種舶來舞種,其教學教目前我國并沒有進行專門的撰寫,直接都是從動作以及技巧開始,我國并沒專業的芭蕾舞蹈教學材料。二是教材內容失當,為了彌補教材缺失的問題,很多高校為了讓學生打下優良的芭蕾舞學習基礎,所以課堂教學中都是通過長篇大論講解芭蕾舞的發展史以及歷史文化,沒有調整好理論以及實踐訓練的比例。教師通過一些書籍與光碟的組合,沒有能夠達到芭蕾舞教學要求,使得高校大學生芭蕾舞學習質量較低,也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教育理念落后。教學理念落后,一方面是沒有充分認識到芭蕾舞教學兩大核心,對其文化以及審美特征的培養不足,沒有做到均衡培養,不是傾向于實踐教學,都是著重于文化教學,難以平衡兩者之間的發展,導致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造力以及能動性受限制。另一方面,是對芭蕾舞教學培養存在偏差,首先芭蕾舞教學需要注重內容、理念、方法以及課堂呈現四方面的相得益彰,才能夠突出芭蕾舞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優質化。但是芭蕾舞并不止步于審美需求以及文化內涵,進入高校也不僅僅是為了補充舞蹈教學,更多地是要促進國內舞蹈的繁榮以及學生素質的提升。但是高校芭蕾舞教學中本末倒置,只注重加強提高芭蕾舞蹈的動作要素,導致芭蕾舞教學的重要性難以凸顯,也降低了學生對芭蕾舞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2]。
二、中國芭蕾舞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提煉芭蕾精髓,貫徹四大原則
芭蕾四大原則,既是芭蕾舞藝術的核心精髓,也是芭蕾舞教學的基本準則。高校芭蕾舞教學改革應該貫徹芭蕾舞原則以及精髓,根據芭蕾舞藝術的特征以及審美觀念,實現芭蕾舞教學的突破。“開、繃、直、立”自從17世紀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芭蕾舞的四大原則及審美原則。其中“開”始芭蕾舞訓練的重中之重,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分男女,都需要實現胯、肩、胸、膝、踝五大部位的最大化向外打開,也因此也被成為“外開”。“外開”既是芭蕾舞教學的基礎也是芭蕾舞教學的改革的立足點。高校芭蕾舞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舞蹈基礎進行分組教學,以“外開”程度對學生進行分類是最好不過的標準。然后根據分組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大學生的柔韌性比不上小孩的柔韌性,所以其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循循善誘原則。根據芭蕾舞教學對學生身體的要求,讓學生相互組隊,展開腿及胯部的“開”度訓練,通過相互壓、搬、踢等環節,讓學生在相互幫助中激勵,通過一時的酸痛忍耐以及動作的相互性,讓學生明白芭蕾舞“外開”訓練的方法,教學中要量力而行,即使做不到“開”,也要讓學生明白“開”的訓練方法以及意義,強化學生對芭蕾舞學習的領悟性,并不拘泥于舞蹈動作的學習質量,更多地在于學生對舞蹈文化以及內涵的了解,強化學生芭蕾舞學習的基礎[3]。
(二)結合普拉提訓練,提升肌肉素質
由于芭蕾舞教材以及教學理念存在的問題,基于我國芭蕾舞教學發展基礎薄弱,因此需要強化芭蕾舞訓練的規范性,強化與普拉提運動的結合,構建統一、規范、系統的訓練大綱。因此要結合普拉提的核心訓練,以芭蕾舞對學生身體的要求為主,提升肌肉素質,從胯、肩、胸、膝、踝部位的外開練習為主。芭蕾中的“外開”不僅注重芭蕾學習者站姿的培養,而且對其心境和氣質也有一定的要求,“外開”要求芭蕾表演者擁有開朗愉快的心境和高貴典雅的氣質。開朗愉快的心境能夠使芭蕾表演者融入到舞蹈當中,使舞蹈中的情感通過表演者的舞蹈展現出來。所以芭蕾舞練習中需要強化對身體素質的訓練,利用普拉提中對動作技術規格的內涵聯系,提高學生的肌肉素質,通過芭蕾舞動作指導以及練習,展開針對化的實踐教學,以芭蕾舞教學強化身體素質。外開訓練過程中,要注重身心的放松,可通過靜力拉伸,在動作中釋放自己內心情感,緩解自身壓力,從而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平和的心境,并適當地挑戰身體的極限,磨練自身意志,從而獲得身體和心靈的鍛煉。在芭蕾舞蹈的訓練過程中,科學的訓練方法能夠很好地幫助芭蕾表演者學習芭蕾舞蹈的精髓,不僅能夠為表演者塑造漂亮的人體線條,同時能夠使表演者擁有舒展的造型和優美的舞姿,從而達到訓練要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