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斌
那是很多年前了,本溪滿族自治縣堿廠鎮九龍村,一個青年站在村口望著遠方的田野,他似乎在張望什么,尋找什么。
“你是在為自己今后的人生做選擇嗎?”聲音來自身后,一只溫暖的手搭在了他的肩頭,他知道那是父親。
青年回過頭來,向曾經當過九年民辦教師的父親點了點頭。父親也像他一樣,眼睛望向遠方,說道:“丁超,我既是你的父親,也曾經是你的老師,還有誰比我更了解你嗎?現在你初中畢業了,是上高中還是念師專,你猶豫不決,對吧?”
“我現在心情有點亂,也許走出這一步,就會決定我一生的命運了。”丁超說。父親拍了拍他的肩膀:“兒子,我覺得你的性格和氣質,很像我和你姑姑,適合當老師。而且教書育人,看著孩子們在你眼前一天天成長,不是很有意義嗎?”
就這樣,丁超被父親說服,他考取了本溪師專(五年制),之后,又在鞍山師范學院和東北師范大學就讀。前后九年師范院校的學習生活,他不僅獲取了碩士學位,也對教師職業產生了更多的認同感。
2010年,研究生畢業后,丁超通過應聘考試,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一名教師,來到了鞍山西郊的寧遠鎮小學中心校任教。
碩士研究生到農村小學,在鋼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鞍山日報》對此事也有報道。
這個高學歷青年來到農村小學后,并沒有好高騖遠,而是腳踏實地,與學生打成一片,很快就成了學生們喜歡的大哥哥。
“老師,接球!”操場上,學生一腳將球踢過來,丁超像個大男孩兒,停球、過人、盤帶……同學們的吶喊助威聲響徹操場:“丁老師,加油……”
這就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丁超,他當時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教授語文、數學兩門課程。課余時間,他和孩子們一起踢足球、打籃球。他住在學校的保安室,放學了,還經常有學生跑到他的住處,跟他無話不談。正是與學生這種親密無間的接觸,才使他對學生有親如兄弟般的感情,也使他對自己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
班長小文(化名),挺出色的女孩兒,可她總是形單影只,對他人充滿戒心,本來六年級學生就有了叛逆傾向,而小文表現得似乎更明顯一些。丁超既然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就不能不聞不問,于是,一次交流開始了。
“小文,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兒?”丁超問。小文的回答令他大吃一驚:“因為在我看來,只要是人,就有壞心眼兒,連我父親也不例外!所以我要提防每一個人。”
一個六年級女孩兒,為何會有這種想法?深入交流后,丁超得知了小文的家庭情況。小文的父親曾長期酗酒,喝醉了還不分青紅皂白打罵家人。父親去世后,母親再婚。這一切都在小文心中留下了陰影,使她變得孤僻,對他人不信任。
丁超開導小文:“不要總是活在過去的陰影里,多和同學交流,你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樂趣。”他還找過小文的媽媽,勸她說:“孩子已經長大懂事了,要多關心孩子,給她多一些溫暖。”
又到下課時間了,男生拉著丁超去打籃球,女生則跟男生爭奪,讓丁超去和她們跳繩。丁超正為難著,突然看到了默默站在一旁的小文,于是他心里有了主意,對大家笑道:“今天我去和女同學們跳皮筋了,小文,我們一起去吧!”小文還在猶豫著,早有幾個女生拉住了她,說道:“走吧,連老師都和我們一起玩兒呢。”那天,同學們玩兒得很開心,丁超看到,小文的臉上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從此,小文把丁超當成了大哥哥,人也變得開朗起來。即使畢業離校了,她也經常和丁超聯系,升學考試前,她還找丁超出主意,看看自己應該考哪所學校。
班里還有個男生叫大林(化名),父母是從黑龍江來鞍山打工的。有一次開家長會,丁超讓家長們簽到,大林的母親竟然不會寫自己的姓名。大林也跟丁超說:“我父母沒文化,他們早就不想讓我繼續念書了,想讓我早點出來學廚藝,將來當廚師。”
丁超問大林:“那么你自己呢?是想當廚師,還是想將來走得更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要知道,人生的舞臺是很廣闊的。”大林想了想,說:“有支歌不是這樣唱的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出去看看到底有多精彩。”丁超笑了:“對,在你還沒當廚師之前,我勸你多讀書、多學習,這樣你會發現人生是豐富多彩的。你體育成績好,也可以發揮特長,將來爭取在這方面有所成就。”不久后,丁超又把這些話對大林的父母說了。
大林信任丁超,他認為丁老師所說所做,都是為了自己的學生能有個好前程。于是,大林不僅用功讀書了,而且體育訓練也更加刻苦。如今,大林通過體育特長加分,已經成為一名大學生。當他被大學錄取時,母親興高采烈,逢人便說:“沒想到我們家還會出大學生,我可是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呀!”大林最想感謝的人就是丁超,他說:“是丁老師給我指明了道路,否則,我一輩子也不會走進大學校園。”
因為工作出色,2013年,丁超擔任了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兼德育主任。這一年,他到省里參加省輔導員培訓,認識了省少先隊總輔導員宋繼征老師。宋老師不僅向他傳授少先隊工作經驗,還向參會的輔導員們解讀了雷鋒精神,這使丁超受益匪淺,他和宋老師成了朋友,也和許多輔導員建立了聯系,并虛心向他們請教隊工作經驗。
2015年,丁超擔任了寧遠鎮少先隊總輔導員(副校級),負責全鎮少先隊工作。在抓好隊活動的同時,他也探索用其他方式引領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編著了《古代家訓》一書,在少先隊工作中,還派上了用場。在他策劃的“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活動中,隊員和家長一起曬家風家訓、講家風家訓、談家風家訓,以此引導隊員及其家長樹立好家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這天,丁超又站到了講臺上,但下邊坐著的并不是學生,而是家長,這是他在為家長做義務輔導講座。這些家長也很好奇:“這位老師能跟咱講些啥?他和咱們這些干粗活的人有啥好講的?他講的內容咱能聽懂嗎?”
大伙正疑惑間,丁超開講了:“請問,你們認為自己是不是合格的家長?”家長們笑了,他們也說不清自己到底合不合格。丁超接著說:“我知道,我們當中有些人寧可花20元錢買一包煙抽,也舍不得給孩子買一本書看。”家長瞪大了眼睛,有人小聲說:“這不是在說我嗎?這老師厲害,咋這么了解咱的情況?”
丁超的聲音又傳了過來:“是不是有的家長每天只顧著喝酒打麻將,對孩子不聞不問?”許多家長低下了頭。“有的家長一旦打麻將贏了,就樂呵呵地給孩子扔去5元錢說:‘拿去花吧!可如果輸了,就對孩子吹胡子瞪眼睛,說:‘滾!是這樣吧?”家長們大笑起來,接著便熱烈鼓掌,他們紛紛說:“講得好!”“咱就是這樣!”……
丁超趁熱打鐵告訴家長們要在家中樹家風講家訓,鼓勵孩子多讀書多學習,還和家長建了微信群。他讓家長在群里討論“爸爸應陪孩子做36件事”,還向媽媽推薦《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許多家長在群里說:“我陪孩子同看一本書了。”“我和孩子一起放風箏了。”“我和孩子一起鍛煉身體了。”……
丁超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他年輕,有精力,前程似錦。他扎根農村,奉獻美好青春,在少先隊工作中譜寫絢麗篇章。他不就是最美輔導員嗎?
丁超的超越
丁丁卯卯細節好,超越自我品德高,
真心扎根中心校,美在育人更驕傲!
丁超,在我還沒有完全熟悉他時,這個名字在我耳畔早已灌滿。每次與鞍山市少先隊總輔導員孫塽交談,她都向我介紹丁超,時間久了,讓我不得不關注這個農村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當我真正接觸丁超時,我真切地感到,丁超真是不一般。邀我為《我用青春譜新章》寫點評時,《丁超的超越》這一標題在我眼前油然而生。
超越自我:九龍村出了個大碩士
丁超出生于九龍村,屬虎之人。在這個藏龍臥虎之地成長,受父親的影響,他對教育充滿著熱忱和希望。懷著振興農村教育的夢想,他從小村莊走進大學府,成為教育學碩士。他不忘初心,毅然決然地到農村學校從事教育工作。他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做好教育工作,他堅信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每個農村孩子的應有權利和人生福祉,農村教育一樣可以成就出彩人生。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工作中,他做到了堅持和堅守,堅守輔導員是紅領巾的引路人,堅持干好農村少先隊工作。他喜歡書法,寫的最多的就是“厚德載物”,他銘記少先隊工作“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工作實踐中,他努力形象化、情感化、榜樣化地讓少先隊工作落實落細。他與當代雷鋒郭明義接觸了幾次,郭明義告訴他,誰都能成為雷鋒,要引導孩子學雷鋒,讓孩子懂得幫助他人,快樂自己。雷鋒和郭明義是他心中的榜樣,更是學校少先隊員心中的真英雄。他所任教的學校也被評為鞍山市雷鋒小學,成為郭明義愛心團隊志愿服務基地。
超越理論:少先隊活動綠樹常青
丁超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研究少先隊工作中,他堅持做到活躍少先隊活動,服務少先隊員成長。他曾在微信中給我發過100多條他們少先隊活動的動態消息,并在活動中研究如何深化。在我們編輯的少先隊工作論文集中就有他的文章。從他發給我的百余條少先隊活動報道中,我感受到了農村少先隊工作能夠從理論到實踐的結合與實施,該是多么的不易和艱難。他不僅多次撰寫論文,還用所學理論指導實踐,這不正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改造世界嗎?理論也許是灰色的,但他們的少先隊活動卻是常青的。他還結合實際編著《古代家訓》,書中介紹了歷朝歷代的家訓,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
超越現實:線上線下追夢忙
今年六月初,丁超給我發了一條消息,未來網紅領巾集結號發表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團中央、全國少工委使用微信公眾號的報道,特別提到了我是最活躍和向上推報最多的一個人。我知道這是對我省少先隊工作的肯定,同時正是有丁超這樣無數個在第一線默默耕耘的人,才使我能夠向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和未來網推薦上百條動態信息,僅2018 年上半年就被全國采用100多條。丁超是最早在學校建立少先隊公眾號的,看到隊員對學校少先隊公眾號的喜愛,家長對少先隊工作的認可,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丁超向我推介了100多條他們學校的微信報道,我認真審讀后全部向全國推薦。后來,我推薦丁超直接與未來網少年之聲聯系,他們的工作更積極更主動了。截至目前,全國少工委轉發他所在的學校少先隊活動3次,團中央未來網少年之聲轉發14次。對于一個農村學校少先隊來說,無疑是突出的,更值得大家學習。
我經常接觸鞍山的一些基層少先隊輔導員,每周在線上線下都聯系,甚至有時深夜還在聯系修改微信文章。丁超是這些朋友中的一個,看到他,我常常想起年輕時的自己,在他們身上仿佛看到了老一代團干部和少先隊工作者的影子。他們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他們超越了自我,迎接更壯麗的未來。
遼寧省少先隊總輔導員宋繼征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