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啞利
摘 要:一直以來,“班級授課制”成為教學活動最為常用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生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水平、興趣愛好等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并不合適,有時候只顧及到中等生,有時候只顧及到優(yōu)等生。這無疑增加了科學教學的難度,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影響到教學效率。隨著教學問題的不斷產生,新的教學方法逐漸涌現(xiàn)出來。主要分析了AB班分層走班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旨在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科學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科學;AB班;分層走班教學;措施
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兩個自然班學生的不同基礎和能力,組成2個新的教學集體——A、B兩個班級,按照“學生自主選擇,師生協(xié)同認同”的原則,確定學生所在班級,學生上科學課時,根據(jù)自己的程度到不同班級學習,教師根據(jù)不同層次班級的情況,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教學目標分層
AB班分層教學是否能有效實施,直接取決于教學目標設置得是否合理。每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可能性水平分別確定適合于他們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其中,教學目標通常分為一般目標、發(fā)展目標。一般目標是發(fā)展目標的基礎,只有學生完成了一般目標,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針對A班學生,教師應將能力作為出發(fā)點,著重培養(yǎng)A班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得他們的能力更上一層樓。針對B班學生,教師應將基礎作為出發(fā)點,讓這部分學生掌握概念等基礎知識,扎實他們的基本功。
比如:在“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教學中,本節(jié)課詳細地說明了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長度測量工具的選擇及測量方法的設計等。同時,本節(jié)課通過設計特殊長度的測量方法,保持學生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學習測量的過程中,“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是學生學習測量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通過學習該部分知識,便于學生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分析了本節(jié)課的學情之后,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針對A班學生,其要學會選擇不同測量儀器或者方法,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并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體體積。
針對B班學生,其要知道測量的意義;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和其他常用單位;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測量范圍,正確使用刻度尺,準確記錄結果。
當明確教學目標之后,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就變得有方向性,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進來,課堂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學方法分層
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占據(jù)至關重要的位置。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同,所以,教師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如:針對科學概念等基礎知識,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地闡述科學概念,強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重難點知識,教師要利用小組合作法,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相互交流,讓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快速接受、消化重難點知識。
比如:在“物質的溶解性”教學中,針對A班學生,當A班學生探討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時,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并自主開展科學實驗,從中找到影響物質溶解性的相關因素。針對B班學生,此類學生要掌握物質溶解性的概念,在理解概念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即到了冬天,我們就要穿羽絨服了。這樣大件的衣服臟了,通常我們會送到干洗店洗。此時,教師問:干洗的原理是什么呢?問題的驅使下,學生認真思考老師的問題,此時,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形象闡述物質的溶解性這一概念,學生不再死記硬背物質的溶解性這一概念,而是能理解記憶,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課外作業(yè)分層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課外作業(yè)成為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有效途徑。通過設置課外作業(yè),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然而,一旦課外作業(yè)設置得不合理,比如:機械式記憶科學概念、重復做相關習題,這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讓學生對做作業(yè)產生厭煩的心理,甚至有的學生抄寫他人的作業(yè)“應付差事”,這樣的課外作業(yè)并不能讓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為此,針對A班學生,設計靈活多變的題目。這個層次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基礎知識,此時,要給他們安排具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激發(fā)起他們的好勝心,使得他們全身心完成老師所安排的作業(yè),并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針對B班學生,設計基礎性較強的題目,鞏固每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確保他們能獨立、自主完成作業(yè)。
總而言之,AB班分層教學為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針對A班、B班的學生,教師既要從教學大綱出發(fā),又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初中科學教學中運用AB班分層教學時,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外作業(yè)以及教學評價進行分層,凸顯學生的主動性,鼓勵每位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提高科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牛曉玉.開放式教育模式初探:關于分層教學的幾點思考[J].安陽大學學報,2002(1).
[2]袁文鋼.小學生需要什么樣的科學教育:對當今小學科學教育的一些思考與感悟[J].中國校外教育,2012(32).
[3]金葉.利用學生前概念生成教學,科學課堂“魚”與“熊掌”兼得[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