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大力建設基礎性的水利工程是政府所應做的,而灌區工程則是基礎性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為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加快新農村的建設,改進完善各個地區灌區工程的管理工作,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另外灌區工程直接關系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強灌區工程的管理不僅是當下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推進我國農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目標。
【關鍵詞】灌區工程;工程管理;應對策略
一、灌區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灌區設施老化失修。我國在基礎性水利工程的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由于大部分基礎性設施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老化,甚至是損壞等現象,這嚴重限制了渠系水的利用率,同時還伴隨著嚴重的安全問題。另外,由于灌區工程管理體制的不完善,維護修理等管理工作出現嚴重紕漏,尤其是在經濟落后地區,由于管理維護人員的薪資較低,職工的積極性不高,缺乏責任感,導致灌區工程的實際利用效率低,水資源浪費嚴重,且加速了設施的老化程度,造成灌區工程的實際效益遠低于理想中的設定。
2.灌區管理制度不完善與管理工作未盡職。由于灌區工程管理措施的缺失,導致渠道損壞嚴重,部分甚至被人為侵占。部分灌溉渠道成為垃圾處理地,導致灌溉渠道時常堵塞,一旦處理不及時,便會形成巨大的安全隱患,危害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這無疑是進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難度。另外,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導致灌區工程管理單位對設備運行及維護等方面的管理出現很大紕漏,筆者就其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歸納,并總結出以下幾點:灌區設施的管理責權不明確,分級管理出現空區;水費作為灌區工程順利運行的重要因素,水費征收標準不明確,僅依靠各地區灌區工程所在地村委、組織征收;灌區工程的水費征收缺乏政策法律上的支持,針對拒繳水費采取斷水措施,既不利于灌區工程管理工程的順利進行,同時也違背工程項建設初衷。直接管理單位由于水費征收的困難,而進一步影響灌區工程管理工作的進行,既不能維系工程設施的正常運行及設備的維護管理,更是影響灌區的經濟效益,阻礙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
3.資金短缺現象較為嚴重。灌區工程設施的管理維護不僅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機制,同時需要穩定的資金來支持管理。充足的資金是落實管理方案,進行管理工作的基礎,但由于諸多灌區工程缺乏管理運行資金,很多渠道的管理措施及公益性的管理方案難以實施,不僅如此,還嚴重影響水利工程的后期維護、更新等工作,資金短缺無疑是制約工程管理發展的重要因素。
4.農戶用水繳費及節水意識淡薄。灌區工程的建設為農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在巨大便利的影響下,導致農村群眾節約水資源意識逐漸薄弱,同時由于科技技術的不支持,計量設施難以普及,水資源浪費嚴重,部分群體缺乏自律性,拖欠水費,甚至拒繳水費。另外,由于維修養護等管理措施的不得當,導致通水能力降低,這也成為拒繳水費的原因之一,這無疑使得灌區工程管理陷入困境。
二、改善灌區水利工程管理問題的策略
1.完善灌區管理制度,實現管理標準化和現代化。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設施管理機制,這是規范日常管理工程的關鍵,并在長期的時間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以滿足現代化管理的標準,提高灌區工程的使用效益。工程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明確管理職權,可采取分級管理,同時加強灌區管理方面知識的宣傳,以改變農戶對灌區工程的傳統認識,以積極主動響應工程管理工作。同時,將養護也管理這兩項工作分開,建立不同的管理機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實施管理管理人員與維護人員,以提高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避免養護工作的滯后現象。
2.建立有效的用水收費機制?;A水利設施的建立是國家為農戶建立的公益性設施,但水費作為維系工程設施正常進行的重要支撐,水費征收的管理難題一直阻礙著灌區工程的發展。為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用水收費機制,同時加強灌區工程建設發展的宣傳,以改變用水戶的傳統思想,不在抵制水費的征收。另外,政府可以制定相關的補貼政策,以減輕農戶的經濟負擔,同時確保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3.規范灌區工程管理公共財政支出。我國一直提倡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而灌區工程作為民生工程,需要相應的資金去支持灌區工程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國已經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的資金投入,但主要部分還需要受益對象去承擔大部分責任,地方政府主動支付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資金,應用規范的、足額計征的方式,公平公正的實行受益人支付政策,走可持續發展的灌區工程。
4.提供有效技術服務,加強節水宣傳及水政監察執法工作。部分農戶由于文化水平及地域的受限,節水意識薄弱,導致灌水工程的受益群眾難以提升,在宣傳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方式與技術的過程中出現許多困難。為了盡快地使得農戶明白先進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性,享受科研成果帶來的生產模式,需要加強正確的教育引導宣傳,宣傳方式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對農戶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提出不足之處與改進方案。另外,政府應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去打擊故意損壞、占有水利工程渠道的不發分子。
5.推進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規范化建設。強化轄區合作管理機制的建設,讓農戶享受水利工程便利的同時,也能夠參與灌區工程管理制度制定及修改。推進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規范化建設是一種有效的自我監督體系,同時也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用水戶的個人權益,這不僅能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同時也最大程度的提升工程效益的最大化,間接降低用水戶的經濟負擔,促進新農村發展的建設。
三、結語
針對目前工程設施老化、維護工作不全面、管理制度不完善及農戶節水意識薄弱等問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依的應對策略,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我國基礎水利工程的建設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而灌區工程作為我國糧食安全的最大保障,加強灌區工程的管理不僅是新時期農田水利設施更新及管理工作的改進與完善,同時也是當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張海濤.灌區工程管理工作的問題與改善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3):190.
[2]胡序慧.目前灌區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