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行與發展水利行業,構建水利樞紐的管理機制已慢慢地成為水利行業中最需完善的內容。本文就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及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為優化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制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問題;水利行業
前言
我國的社會與經濟得到了不斷發展,在改善民生、支撐國民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在運行與管理水利樞紐的過程中,因為發生了新形勢的變化,需要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在日常管理水利樞紐運行機制時,還需要制定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方向來建構水利樞紐運行與管理體系,實現科學化與信息化的管理目標,使得水利樞紐管理機制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方向。
1、現階段建構水利樞紐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1.1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
在一些水利樞紐中因為存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質量差等問題,但又受相關部門資金與資源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這些區域的環境并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科學的治理,以至于這些區域的生態環境相比較其他地區而言表現得較為脆弱,導致水土流失情況非常嚴重。因此,在建構與管理生態環境的過程中,各個地方部門首先要在建構水利樞紐管理制度方面形成正確的認識,意識到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分析生態環境,建構具有針對性的水利樞紐治理機制,以此減輕在水里樞紐工程治理中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影響。
1.2不完善的水利樞紐管理制度
當前,在建構水利樞紐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許多法律與法規的界限都比較模糊,同時,在明確與確定管理體系的過程中,許多水利樞紐的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甚至出現與制度機制不相適應的情況,使得在運行水利樞紐行業中出現了一定的制約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3在工程灌溉區域限制調節水庫環境的質量
對水利樞紐進行正常管理,尤其是在工程灌區存在著有害物質嚴重超標的情況。比如,某水利工程在設計項目的過程中,該工程項目的湖水與工程灌區產生了總氮、總磷等營養物質的超標情況,這個顯示的結果不能對國家發布的相關標準予以充分滿足。出現這種現象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水利樞紐的管理體系。當某一工程結束之后,因為水質受到長期性的污染,嚴重制約了水庫污染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出現了水庫水資源的二次污染情況,這將為水質安全與工程項目的污染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1.4分析工業生產的污染
從水利樞紐方面的管理制度來說,因為城市的工業化生產方式與排放出來的人們的生活廢水,使得水質受到嚴重污染。雖然,有一些工業生產企業也意識到了環境污染問題,在排水時建構了廢水處理設施,但是,仍舊有些企業受到資金等方面的限制,污水在沒有經過處理的情況下就直接排放出去,使得廢水的穩定性無法達標。通過相關的分析與調查,不難發現,在我國地方煤炭工業方面,實際產量已經達到了五千多萬噸,在控制總量上超過了三倍之多。許多企業,因為缺乏一定的穩定性的污水處理排放設置,使得環境中的水質污染遭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2、優化水利樞紐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伴隨著水利行業的不斷發展,在建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時,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
2.1讓水利樞紐管理實現社會效益
首先,需要科學處理管理制度與水利工程間的關系,在建設水利工程方面重視相關方面的制度,加大資金投入到工程管理中。
其次,相關部門應該要正確處理好水利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使得水利工程實現綜合性發展,也使得水利工程方面的管理成本得到合理的降低,從而從整體上提升管理體系上的經濟水準。
最后,水利工程方面的權責問題要科學地進行處理,明確水利工程管理與政府部門的基本職責,使得管理制度與工程效益能夠得到緊密的結合,從而確保水利水電工程能夠正常運行,明確管理目標。
2.2學習水利樞紐方面管理的法律政策
當前,水利部門的相關人員應當認真學習國家及水利部門對生態環境建設與管理水庫方面提出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對相關的文件精神也要認真進行分析,而后與自身水利工程現狀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為基礎設計與規范水庫管理方面的制度提供一個穩定的依據。此外,要建設樞紐管理的生態化,一定要先對自然資源現在的基本安防狀態有個充分的了解與認識,將自然資源的負載表建構出來,通過分析相關開發規則,補充并完善水利樞紐區中合理的資源開發,通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基本政策,為正常運行與管理水利樞紐機制,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2.3實現對水利樞紐區域的水文及氣候的保護
伴隨著水利行業的不斷運行與發展,在水利樞紐管理中,應該對流域水文氣象、區域氣候等方面的環境綜合性因素展開分析,并逐漸增強保護意識,使得水庫實現穩定運用,從而推動水利樞紐相關資源的有效推進,最大限度地對水資源實現有效的治理。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對水資源做一個統一的制度調節,根據水調的系列原則,達到水利生態環境能夠穩定運用的目的。在進行水利樞紐管理中,相關部門還要不斷地加強同周邊區域政府部門的協調工作,實現對庫區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與利用。以傳統的工作分責、工作規劃已經協調配合為基礎,有效地保護水利樞紐資源,且能夠提供出有效地依據發展與保護水利樞紐生態資源。
3、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在水利樞紐運行管理上應對其運行的基本現狀有個充分的認識與了解,然后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對水利樞紐工程中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改善。此外,運行與發展水利企業時,也可以按照科學化的發展依據,堅持對員工進行創新意識方面的培養,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將執行人員與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有效地激發出來,最終使得水利樞紐方面的管理工作在進行建構與明確時能夠提供出一個系統性的根據,從而為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實現發展的穩定化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游建京.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發展面臨的法律現狀、問題及對策[J].水利發展研究,2015,(09):47–50.
[2]朱衛東,鄭垂勇.小浪底水利樞紐投資管理運行體制問題分析[J].水利經濟,2016,(14):103–105.
[3]宋斯陽.水利樞紐數字水利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J].長安大學學報,2016(05):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