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句話是這樣描述水的:“水,是生命之源”。的確,水資源是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資源,也是無可替代的核心資源。由于一些復雜原因對外界環境變化造成影響,氣候變得復雜多變,極端天氣也逐漸增多,洪水和旱災時有發生,水環境嚴重惡化等成為各國乃至全球備受關注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本文通過研究分析氣候變化與土地利用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產生的影響,提高水文檢測和水文資料整編的質量,對水文要素的變化規律做出科學分析,為水資源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可靠的成果。
【關鍵詞】氣候變化;土地利用變化
1、引言
近些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膨脹和工農業經濟的迅猛發展,需水量勢必會增加,水資源供需情況緊張加矛盾更為顯著突出。有的地區嚴重缺水,連年干旱,有的地區則是洪水、泥石流泛濫,加之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大量需求,勢必產生大量的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從而產生嚴重水污染,水環境也進一步惡化。而因呼吸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燃燒工業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超出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引發溫室效應。
2、水資源在不同因素下的水文
2.1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水域徑流減小,洪澇災害頻發
隨著氣候變暖,水文循環系統也隨之發生改變。溫室效應的最明顯感覺就是冬天來的越來越晚,而且就算到了數九寒天也覺得天氣不是很冷。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各界人士爭先關注的水資源問題。氣候的變暖使地區水域徑流和年內分配減小,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尤為明顯,盡管只是一點點的降水和溫差變化也會使徑流發生較大幅度變化。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兩極冰川也受其影響而加快融化進程,海水膨脹,海平面隨之升高。由于降水、溫度、地域、土壤中水滲透程度的差異因素,氣候變化使得部分地區水旱災害頻頻發生。根據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各國發生大洪水的頻率節節攀升,尤其是在夏天降水量增多時,低緯度地區發生洪水的頻率尤為顯著,而洪澇災害帶來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2.2人類盲目改變土地利用格局
近幾十年來,人類對土地格局的盲目改變利用和改造對水文水資源環境系統造成明顯影響,尤其是對徑流的影響。比如毀林后開墾農田,耕種作物,圍墾水域,修建道路以及城鎮的一體化建設都會改變植被的覆蓋率以及地表植物的截留量,這些潛在變化逐漸導致水土流失,也增加了水旱災害的頻發。
同時,毀林與造林呈現的水文效應差異明顯。根據大多數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不同的地區受不同地形、氣象、土壤含水量、地質等原因的影響下,砍伐森林后發現暴雨量明顯增多、發生洪水時水位也高出平時水位、洪峰流速也相較之前更加迅猛,由此可見毀林比破壞其他植被更能增加流域徑流,更具蒸散能力;重新恢復造林后,在同樣的外力因素影響下,相較其他土地利用情況雨量明顯減少,洪水水位也有所降低,其流域徑流量也隨之減少。其中,植被的特征也是影響流域徑流量的因素之一。在前人對流域徑流的模型模擬實驗中認為,樹種林地比小型植被和農田草地對流域徑流更具有影響力。
3、改善水環境建設,積極有效應對生態環境問題
3.1保持水土在不同地域的水文
根據水資源管理要求實施空間優化配置法進行退耕還林,植樹種草,使森林面積得到大幅度回升,不但可以有效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土地水分的滲透能力,還能實現土壤中養分的儲存能力。其次,森林土壤對水的滲透能力強,更利于徑流向囊中流去,能有效儲存水分,并產生回歸流等土壤特征。實現了對降水的二次分配,有效調節水域徑流量的年內分配,體現了森林植被消洪補枯的重要作用。
3.2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來應對氣候變化影響
氣候變暖引發水文循環的改變,致使水資源在不同時空產生新的重組分布,甚至引起水資源數量的改變。在氣候變暖作用下 ,水資源溫度升高,而大部分水域徑流呈現減小狀態,使水域水質受其影響下降,對我國用水安全和水生態環境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我們應大力主張節約用水,減少污水的排放,保護水資源的潔凈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節流的同時我們還要進行開源,對水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對水資源消費實行按量階梯水價,加強水資源管理,讓人們認識到水資源的寶貴價值,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實現人與水的和諧相處。
4、加強水文測驗和水文資料整編的質量,分析水文的變化規律
水文測驗和水文資料的整編對水利規劃、防洪抗旱及水資源的管理保護工作的核心參考指標。水文測驗就是對水資源進行監測并對水的質量情況和變化規律作出分析評價,并為國家相關部門對水資源的管理、利用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近年來,隨著氣候與土地利用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導致水旱災害頻發,水域徑流減小,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短缺,水污染惡化,致使我們不得不客觀、準確的調查了解各水域的水文特征,實現水文資料要求的準確性、真實性。
在開始水文測驗前,應先了解測站的氣候特征、地形地質和河流特征進行綜合考率。在開展水文檢測工作的項目中,降水量、水位變化、徑流流量是主要觀察和檢驗的項目。由于降水量是影響徑流流量的主要原因,因此,為實時掌握其降水情而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區設立降水量觀測點。土壤含水量也是水文檢測需要考慮的原因。水文測驗的核心內容是流量測驗,而流量測驗最難的就是洪峰的搶測。洪水測量預案的編制需要對不同量級洪水根據各種因素進行針對性測驗安排,最后記下洪水位下的洪痕。
水文資料的整編是對水文測驗工作的總結,是通過對觀察資料和對水量、流量、徑流的分析對照進行的審查計算才能整編出可靠成果。其中,資料整編的審查過程中應注意確定關系曲線這一重要環節,以免定線不當導致成果系統錯誤。所以,應加強水文測驗和水文資料的整編質量,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成果。
總結:
本文通過研究分析氣候變化與土地利用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改善水環境的積極應對措施,淺談了水文檢測和水文資料整編為水資源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可靠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黃明斌,康紹忠,李玉山。黃高原原溝壑區森林和草地小流域水文行為的比較研究。自然資源學報,1999,14(3):226~231
[2]劉賢趙,黃明斌。黃土丘陵溝壑區森林土壤水文行為及其對河川徑流的影響。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3,21(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