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顧名思義,就是將生態學融入到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減小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達到提升水利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目標。現目前社會的發展已經從以經濟建設為重點轉移到以生態建設為重點,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有效的維護生態環境,是保障水利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河道建設;運用分析
引言
生態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能夠獲得較高的工程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在現代水利工程建設中,就必須服從生態經濟區域的整體規劃,按照生態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切實做好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工作。
1、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意義
探析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意義是我們探究其實際運用策略的重要切入點。在此,我們首先即可通過分析水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此論證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積極意義。從生態視域來看,建設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以下幾點:其一,水利工程蓄水功能的實現,則會導致水利工程上游河道變寬、變深,如此就會淹沒河流兩岸的土地并改變其基本水文。其二,水利工程對河流的攔截蓄水,會嚴重影響河流的連續性與流動性,從而對河流生態及其動植物的生存、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三,部分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峽大壩)甚至會影響當地氣候條件,從而對原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影響。總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有效融入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則既能夠滿足農田灌溉、防汛抗旱、航運發電等需求,同時也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保障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2、傳統河道工程存在的問題
2.1河道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河道的整治過程中,同一條河流由于其處在的地理位置和省份的不同使得在治理過程中存在著各種管理過程中的差異和治理方法上的差異,造成在治理過程中的設計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缺陷。在治理方面,常常采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式,對河道與周圍環境的統一協調發展缺乏認識,缺少設計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
2.2河道規劃存在的問題
河流在治理過程中是一個復雜的多變的且周期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我們對河流進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控制過程,在治理過程中要控制時間的變化而放松的過程。塑造河流新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單一建設工作,河道的管理以及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是河道治理中亟需重視的工作。在規劃建設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有形過程,而忽視管理、軟科學等科學研究。使其成為規劃報告的空擺設。河道修復技術以及一些相應配套過程的實施和養護,是河流恢復健康重要的后期保障工作,眾多河道在規劃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術上的提高,造成河道的整治效果得不到有效體現。
2.3河道工程設計不合理
傳統的水利工程設計應用于河道建設當中時經常會出現設計不合理的問題。由于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僅僅考慮了理論規劃以及技術參數等方面的內容,如只考慮河道單一的防洪排澇、航運等,并沒有綜合考慮當地的實際建設特征以及生態保護等因素,導致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工程作用與實際需求不符,影響了使用的效果。如河道截彎取直,隨意改變河道軸線,河道渠化、白化岸坡等現象。
3、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立中運用探究
3.1 拓展河流動植物的生存繁殖空間
保護水利工程周圍動植物生存繁殖,是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需要著重關注的問題。因此在水利建設中,我們就應該將水利工程與河道、河岸、堤壩等因素綜合起來,并結合河流自然地貌進行科學空間分配。如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我們則可以在河堤坡腳上設計多元化的變化帶,并設計較多的空隙,以此建立起一種與巖石結構相似的環境,從而為河流生物的生長提供一個良性的空間。此外,在河道兩旁,我們應該盡可能恢復其原本的植被生長情況,從而為河流兩岸的鳥類及昆蟲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3.2生態理念在河道改造中的應用
水利工程少不了大型河道的建設,然而這種河道確是一把雙刃劍。河道的建設雖然能夠給人們帶來許多的便利,但是更為嚴重的是對自然環境生態方面的影響。生態水利建設運用自然生態工程維護河道平衡,生態工程措施主要指自然屬性的生態措施,如人工生態護岸。 生態水利設計要注重功能與自然相結合,注重植物的保護。生態水利規劃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本來的自然元素,保證生態結構的完整性。生態水利設計可以在河道的治理中擬建生態網工程。生態水網指河道水網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其中包括生態設計理念,生態水網的構建需要個環節互相配合,有利于對生態環境的維護。
3.3建設堤岸的工程
堤岸工程一直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說是一道保障的防護墻。在工程完成后,堤岸工程能阻擋預防由于洪水、暴雨等方面原因導致的河床上漲問題,以免對附近生態系統或居民造成威脅。因此,在堤岸建設中,需要打破傳統的一線到底的不合理方案,設計線型多樣化的堤岸,不僅能夠有助于保持河流內的生物種類多樣,還能夠加快由于工程建設而影響的生態恢復速度。建設堤岸時還要注意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注意預防常見的生態破壞影響,避免洪水、斷流等現象的發生。所以在工程實施前,工程建設人員就先要對工程附近的地形地質特征進行調查并作好記錄,了解清楚當地的天氣氣候、河水流向,然后依據調查結果來制定具體的施工方案,進行精準的力學、水文學方面的計算,再開展工程施工,盡最大努力達到傷害最小化。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建設規模的逐漸擴大,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善, 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提高,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問題。 現如今生態環境惡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所以如何做好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實現水利工程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目前水利工程設計和建設中面臨的一項重要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劉梓新.淺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6(18):41.
[2]陳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16,10(30):113+115.
[3]陳育昌.試論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