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水利水電工程發揮著興利除害的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建設和發展。但是在建設過程中,卻忽視其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不利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希望能為我國水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保護對策
水利水電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著重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并提出針對性的保護對策。
一、加強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通過興修水利水電工程,科學控制和調配各類水資源,我國實現了興利除害、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效果。但是,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由于建設、管理方式的欠缺,給區域環境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些問題制約著水利水電事業長久發展、人類身體健康以及生態系統平衡。相關部門必須針對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各類影響進行分析,根據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來有效減少甚至免除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確保我國水利水電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由此可見,及時出臺并實施保護生態環境的對策,已勢在必行。
二、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類型
1、影響水文水質
在整個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都會產生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如不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將會對水體產生嚴重污染,超出水體凈化能力。導致水質下降富營養化,含有大量有害化學成分,影響水生物生長和繁衍環境,進而破壞水生態平衡。同時,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大量鋼筋混凝土堆積于河道,導致水流速度減弱和流量減少,則會導致泥沙淤積;還會影響水溫和水位,使得水體密度增加,從而影響天然的水文結構。
2、污染占用土地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中,難以避免地會產生固體廢料和垃圾。現實中很多工程設計,都未經科學勘測和嚴格控制,大多存在產生較多固體廢棄物的情況。而固體廢棄物如不得二次利用,就會堆積于建設土地周圍,或是運到偏遠的地方擱置,不僅嚴重占用很多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固廢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滲入土地,影響土地質量,經過發酵腐敗的普通固廢,將滋生大量細菌,也會污染土地。
3、影響空氣質量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材料,儲存和作業不夠合理,就容易引發砂石粉塵的產生,造成空氣中散落各類懸浮物,如灰土不加覆蓋直接靜置于土地上,風氣而四處飄落;或是選用的施工材料含有有害成分,揮發到空氣中,直接影響空氣健康指標,如劣質漆料揮發污染空氣;還有施工設備以及運輸車輛產生的廢氣和揚塵,一般不經過灑水潤濕有效處理,降低空氣條件,影響周邊群眾的健康生活質量。
4、產生噪音污染
修建水利水電工程時,各種原材料運輸車輛、原料攪拌、作業設備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噪聲。如果不加注意,為了盡快施工選用大功率的設備,用于混凝土攪拌、石料破碎、打樁固基、挖掘爆破等作業工序,則會產生極大分貝的噪音污染。如果建設地址與居民區較近,將會嚴重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引發一些沖突。
5、影響區域氣候
修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時,哪怕是建造一座大壩,也會容易造成積水湖泊等形態的產生。在大氣循環中,內陸湖泊、地下水以及河流又占據著重要的構件位置。這樣就會造成大氣環流加劇出現,進而引發陰晴天、降水等情況,區域氣候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加之湖泊等形態通過蒸發會增加空氣中水分的含量,也就改變了空氣的濕度,擾亂了正常的氣候條件。
三、水利水電工程中保護生態環境的對策分析
1、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貫徹完善相關法規知識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過程中,建設單位要提高對生態問題的重視程度,認識到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對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各環節,都要充分考慮到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的破壞,并做出針對性地預防和控制。必須在充分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展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同時要對相應的法律法規做出完善,對工程設計及施工單位進行嚴格的法律約束,徹底地貫徹落實保護環境、節能建筑、生態建設法律。對違法違規建設的行為和個人,做出嚴肅地法律制裁,杜絕一切以犧牲生態環境換來的暫時經濟利益行為。還要加強生態法制和綠色建設的知識普及和宣講,提高大眾對于水利水電工程中有關生態保護的理解和參與程度。
2、完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科學開發利用水電資源
要重視水利水電工程的項目審批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水土保持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尤其是要進一步完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建設,充實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在科學分析與合理評價的條件下,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可能引發的負面生態環境影像做出理應預測和精準描述,進而在政策法規的引導下,科學合理高效地開發利用水利水電資源。
3、構建長效生態補償機制,協調工程與生態關系
還要從協調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與受影響人群的關系,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誰破壞、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構建一整套長效的生態補償機制。并依托于科學健全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合理安排增殖放流過魚設施與生境補償等有效措施,優化生態環境與工程建設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協調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與工程開發利用關系,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科學轉移養殖等方式,保障水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平衡。盡可能地遏制自然生物資源的銳減,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狀態。
4、強化建設階段生態保護,科學調配水資源
核心對策是要加強對工程施工階段的環境保護工作,科學選擇作業設備設施,優選綠色環保材料,低排量運輸車輛,并配備足量先進的灑水車,節能施工工藝,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對生態環境的噪音、廢氣、固廢、污水污染和破壞。同時,在施工現場要進行區域空氣、水源、噪音等方面的動態監測,做到實時掌握周邊環境的質量狀況。在制定水資源調配方案時,要統籌兼顧環境、社會與經濟利益,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保護設計,定期不定期地監測各環境要素,為開展水利資源調配工作提供現實依據。
四、結語
總而言之,水利水電工程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幫助,但是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如不加以科學規劃設計、有效監督管理,將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所以,我國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科學建設、合理開發,確保水利水電工程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最大程度地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胡俊威.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8-03-23
[2]岳飛; 李波.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J].環境與發展.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