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區的生態現代化重點表現在現代化的全新理念下對灌區建設進行科學指導,使得灌區工程在技術、工藝、設施等先進性方面得到保障,實現生態灌區管理的現代化和先進性。嚴格遵循“互聯網+”和“智慧水利”的發展要求,發展現代化灌區已成為一種時代趨勢,全國各地都在探索灌區現代化的建設進程、推崇現代化農業發展改革,作者從整體論述現代化灌溉對于水利信息化發展的推動,從而進行觀點論述,并有著各自的觀點。
【關鍵詞】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思考
1、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的必要性
為保障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對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就當前水源利用狀況看,對水資源的開采已經接近最后底部,當前的重點是確保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節水是值得深挖的產業。用現代化方式抓好灌區農業節約用水,是打破經濟社會發展用水瓶頸、緩解城市和農村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的根本出路。灌區的管理必須從結構單一向多功能區域轉變。維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依靠水源自濾從源頭改善水環境,生產需求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能相互協調統一等,使得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成為未來開發水資源項目工程的基礎性前提。
2、建設現代化生態灌區的價值
2.1緩解用水供需矛盾,提高灌區水資源利用率
農業現代化生態灌區的建設最直接目標,就是有效提高灌區水資源的利用率,利用工程節水技術措施和非工程節水技術措施結合,應用系統工程優化灌區水量調度方案,發揮引領作用、提升水源利用的作用,盡力提高水利工程整體標準。
2.2增強水利現代化管理能力
建設現代化水利灌區還要求實現信息管理的現代化。信息管理現代化要通過灌區工程的規劃和改造,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完成電腦與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重新運用和精準計算水利資源信息,從而改善水資源調度。現代化灌區信息化完成,以此為基礎將極大提升現代農業的水利優化。可以發展灌區廣域網、水位遙測系統、水情水質監測系統、灌溉水調度決策支持系統、土壤墑情監測分析系統等,從而提升對生態灌區水資源進行科學調度以及合理配置的能力,真正實現灌區水利現代化管理。
2.3促進生態生產力的發展
我們建設生態灌區所追求的目標是促進農業生態生產力的發展,它的發展將毫無疑問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系統運作,因此灌區生產力的生態發展從一定意義上代表著生態農業的發展,它不僅推動著地區農業的發展,也為現代化農業進展增添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4農業污染降低
如何降低農業污染,灌區建設帶來更多推動。在建設生態灌區過程中,如何推進對于農業產業對化學品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影響,這將提醒現代農業建設者更多的使用無污染化肥,從而抑制污染源。
3、目前我國生態型灌區建設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灌溉水資源利用率較為低下。現階段我國農業灌溉用水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是,水資源浪費問題較為嚴重,灌溉用水數量往往要超出農作物水資源需求量一倍之上,甚至在某些地區當中會達到兩倍之上,水資源利用率在此情況下會顯得較為低下。除此之外,我國農業節水灌溉模式沒有得到全面普及,在我國范圍之內總灌溉面積當中的占比較少,從而也就會讓灌溉用水數量大幅度提升,即便是灌溉用水數量非常多,但是卻難以滿足灌區內的農作物用水量,除此之外,這樣的傳統灌溉方式對我國水資源帶來了極大的浪費。
沒有予以灌區范圍之內各項生態功能充分的重視,會對灌區范圍之內的生物多樣性造成負面影響。因為水體和土壤以及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遠,導致將以往擁有的自我凈化功能喪失掉,也會讓水污染問題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河道和溝渠向著統一化的方向轉變,也會讓水域當中各種類型的生物喪失掉以往有利的繁殖條件,因此會在生物多樣性保有的過程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4、加強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的措施
4.1更新觀念,提高對現代化灌區的認識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農村生活、農業生產、農村生態、農民增收、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用人水和諧的理念指導灌區建設,用配套齊全的灌排工程設施、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可持續的管理機制保障現代化灌區健康發展。
4.2深化農村水利改革
啟動水權,規范用水秩序,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平臺,推進水權交易,有效發揮價格杠桿對促進節水的作用,完成水利資源資產的資本化;深入改革和調整水價,建立精準補貼以及節水獎勵政策;開發和引發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探索出一條水利建設市場化發展的道路。多方齊動、多管并下,一方面要廣開源,通過新建大中型攔蓄水工程及引調水工程等從源頭上解決資源性缺水水資源問題;另一方面要勤節流,通過修建污水處理廠、宣傳節約用水等措施,實行限制水污染以及水資源浪費等問題的有力手段。
4.3嚴格水資源管理
全面貫徹落實《水法》,依法、依規對水資源的分配、開發、利用、調度和保護進行管理,保證可持續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對水的需求。遵循地下水開采原則,保護生態環境;合理使用地表水,全面規劃和綜合開發,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實行水源保護和水體污染防治。
結論:
總而言之,為了能夠將生態型灌區建設工作妥善的完成,灌區提升基礎性設施建設力度,將節水改造放置在中心地位,實施工程和管理措施,致力于推行生態型灌區建設工作等,有效的增強了水資源調控能力,大幅度的提升了水資源利用率,進而使灌區工程設施和環境狀況得到顯著改善,適應農業現代化及社會發展需要,保障灌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陳菁,陳丹,畢利東,王剛,李雪純,朱營.灌溉渠道生態護坡建設效果的監測與評價[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6,(08):13-17+24.
[2]張茜.發揮水資源優勢建設魅力生態型灌區[J].陜西水利,2016,(02):25-26.
[3]聶朝坤,方舟.加強節水型生態灌區建設探析[J].珠江水運,2017(0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