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已經漸漸發現,制約人類發展的已經不再是科學技術,而是各種各樣的不可再生資源。一旦這些資源用光,那么人類的生存將變得舉步維艱,整個社會都會出現倒退的趨勢。因此,當前人類最重要的科研項目就是尋找新能源、新資源和高效利用資源等方面的內容。而對于人類生存最為重要的一項資源——水資源,就是當前人們研究的重點。本文就通過對水文水資源領域信息技術進行研究,來得出,如何更好的應用這些技術,確保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領域;信息技術;應用;推廣
引言
在20世紀80年代后,以信息技術及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為重點的技術改革沖擊了全世界的技術領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及創造力的提升。水文水資源領域內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中國的水資源管理及持續利用有重要作用。不僅如此,信息技術在水文工作中的廣泛應用,還可以對水生態環境保護、防洪抗旱及治理河流湖泊等工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水文水資源研究領域內,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可有效促進水文水資源工作的發展。
1、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領域的具體應用
1.1 遙感技術對降水量的檢測
水文水資源工作中,對降水量的檢測是其常見的工作。在運用遙感技術對降水量進行檢測過程中,可以利用人造衛星來提升檢測的質量。在運用過程中,雷達衛星會根據水粒子不同數量對電磁波的影響而計算出降水量。在進行降水量計算的同時,衛星也能及時發現大氣云團的變化,從而做出事先預報工作。當發生更為密集的降水情況時,因較厚云團的影響,通過衛星所得到的降水量可能會存在較大的誤差,因此,在對降水量的檢測時采用較多的是運用航空飛機進行檢測。航空飛機的飛行高度夠高,同時也避免了云層對檢測結果的影響,進而得出更加準確的降水量數據。
1.2 遙感技術對蒸發量的檢測
水分的蒸發,是水資源流失的重要途徑之一。蒸發量的把控對于維持水量均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檢測手段中,通過物理的方法來對蒸發量進行計算,其中所涉及的能量變化十分復雜,在對數據進行計算時也容易出現錯誤,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水量失衡。遙感技術的出現,使得在計算蒸發量的過程中更加精確,對于土壤水分的蒸發量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控制,通過建立分層模型,對不同層次的數據收集,計算得出蒸發量。遙感技術的運用可以實時對蒸發量進行檢測,以便相關工作人員對水量均衡進行維護。
1.3遙感技術對徑流量的觀測
水文水資源管理中還需要對徑流量進行觀測,根據觀測的結果,制定出相應的水資源利用對策。在徑流量監測中對遙感技術進行應用時,通過衛星對徑流量的監測,獲取相應的數據,將這些數據錄入到相應的水文計算系統中,得到最終的信息。在應用遙感技術的過程中,無法直接計算出徑流量,但能夠通過對河流周圍植物、土壤等數據的收集,利用降雨量等其他一些信息,推斷出徑流量。在對徑流量探測的早期,就采用了遙感技術,并結合水文、云圖等手段,對相應的信息進行收集與分析,再加上雷達對降雨量的觀測,非常精確地推斷出徑流量信息。
2、GIS在水資源環境管理之中的應用
2.1 水污染控制規劃
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的最為直接的負面影響就是環境污染,其中尤以水污染最為嚴重。水污染對于廣大群眾的人身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都是極為不利的,換句話講,幾十年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經濟成就的同時,也讓廣大群眾飽受污染之痛。對此,只有積極開展水環境治理工作,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為廣大群眾創造福利。具體來講,在開展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時候,要將重點放到污染規劃控制方面。而污染規劃的重點在于總量方面的控制,在開展污染規劃控制的時候,將會使用地圖形式作為存儲方式,將功能水域單元水質分布以及城市排污網分布納入存儲范圍,而兼容的數據庫形式存儲則將國民經濟統計資料以及污染物的數量種類進行存儲。GIS對水環境檢測管理的作用在于當我們開展水環境管控工作的時候,通常借助GIS系統獲取相關信息,而這主要利用的就是該技術的空間信息分析和管控能力。具體來講,通過該系統,我們能夠分析并且查閱空間數據資料,進而幫助我們分析水質變化情況以及后續的發展態勢等。而且,還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方案的落實情況。如果在此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話,我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借助該系統獲知問題出現時的污染情況和此時的水文狀態,并且借助該系統快速預測污染擴散情況,以便制定應對策略。
2.2 GIS在水管網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
GIS在水管網信息管理系統設計中的應用具體體現為如下三點,分別是二次開發、獨立開發和集成二次開發。而獨立開發相較之于其他兩方面來講面臨的困難較少,可以不需要GIS技術作為輔助。不過集成開發卻不能夠脫離GIS而單獨存在,而二次開發同樣需要利用GIS技術,較之于集成開發來講它的難度相對較低。通過將GIS技術運用到集成開發之中,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采集、獲取信息,提升運算水平,為設計出合理的管網建設方案提供有力支撐。
3、水文信息監測傳輸技術的應用推廣分析
水文信息監測傳輸技術研制、開發和推廣應用,可用于預防洪災、抵抗旱災和減少其他自然災難,所以要具有效率高、操作簡單和靈敏度高等優勢的水質、水災、旱情和雨情監測傳輸技術,積極推廣并應用到水文水資源領域。主要的監測傳輸技術包括衛星遙感信息技術、自動監測技術、污水水質分析技術、地下水溫度及水位監測技術、水文信息處理技術、水文信息管理技術、水資源數據分析技術、水文信息遠程傳輸技術和信息采集技術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水文水資源技術水平是衡量我國水利事
業及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的指標。做好水文水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廣,確保水資源高效應用,能夠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海安.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領域中的應用分析[J].地下水,2017,39(06):209-210.
[2] 張正海,張燕.淺談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需求及推廣應用[J].地下水,2017,39(06):178+181.
[3] 鄭剛.水文水資源中遙感技術的應用探析[J].珠江水運,2017(20):89-90.
[4] 全占東.水文水資源領域中GIS技術的應用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45(0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