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河道管理工作中的綜合治理、交叉管理、水質污染、保護意識等問題,通過推行河長制管理,落實管理機構、工作經費、管理制度、督查考評等方面的治水的經驗和管理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河長制;措施;經驗
天水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總面積1.43萬km2。南部的西秦嶺是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嶺北為黃河流域上游渭河水系,面積1.17萬km2,占總面積的81.7%;嶺南為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面積0.26萬km2,占總面積的18.3%。全市境內共有河道溝道834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 km2及以上的河道有124條,市內總長度5240km;流域面積在100 km2及以上的河道有71條,市內河道總長度2167km;流域面積在1000 km2及以上的河道有3條,分別是渭河、葫蘆河、牛頭河,市內總長度379km。
1.河道管護存在的問題
1.1綜合治理難度較大
天水市河流較為復雜,支流眾多,除城區河道沿線進行了綜合治理外,其余大量河道綜合治理比較困難。主要反映在城鎮化建設相對發達的地方,多瀕臨河道兩岸,其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大,加之近幾年異地搬遷,新農村建設等項目選址大多沿河道兩岸布設,導致河道被束窄占用,拓寬拓深難、河道清淤難、截污管網鋪設難、兩岸拆遷難,增加了河道綜合治理難度。
1.2交叉管理問題嚴重
全市河道點多面廣線長,河道的水利工程、堤防綠化、道路設施、衛生保潔由多部門分別管理。而跨界及邊界河道相鄰水域管理有交叉,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合作,河道違法案件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和查處,存在推諉扯皮現象。
1.3水質污染問題相對突出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城區有了相對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但占有大比例的農村河道治污規劃相對滯后,尚未形成完整的排水體系,雨污混流現象嚴重。部分河道存在淤積、傾倒垃圾,水質惡化。
1.4河道保護意識差
同時對河道的保護意識不強、對破壞水環境的嚴重性認識不夠,特別是在較偏僻的河道,擅自占用岸線、縮窄河道、侵占水域、違章搭建、垃圾亂倒現象時有發生。
2.采取的主要措施
2.1抓好“五個落實”
(1)落實河長制
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原則,天水市實行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河長負責制,建立了四級河長名錄,編制了四級河長組織圖。落實了責任主體。覆蓋全市834條、總長度7097km的河流。在媒體公布河長名單、在河岸顯要位置設立河長公示牌,明確河長職責、管理標準、管護單位、監督電話等,接受公眾監督,各級河長切實履行職責,重視統籌協調工作。
(2)落實管理機構
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成立了市河長制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設置了相應管理職能、工作職責、人員崗位職責和考核制度,各縣區河長制辦公室已經編辦全部批復成立,人員各司其職,各項工作上下聯動,層層落實,有序開展。
(3)落實工作經費
為確保河長制工作順利推進并盡快取得實效,增列專項經費,用于河長制信息監控平臺建設、河道綜合整治。
(4)落實管理制度
建立了河長會議、信息報送、信息共享、工作督查、考核問責與激勵約束、考核驗收等六項制度。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建立了河道巡查、工作督辦、聯席會議、河長公示牌設置等制度、意見,為全面落實河長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5)落實督查考評。
加大對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重點督辦、限期整改。暢通監督渠道,采取掃描河長制二維碼等方式,鼓勵群眾對河道管護進行監督評價。進一步完善相關考核制度,將河長制實施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對河道管理不到位、河流資源環境惡化、造成水污染事件的,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及責任人的責任。
2.2抓好協調和管理
(1)切實加強河流管理保護。
認真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了《關于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通知》,完善了入河排污口登記表、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書,集中開展了專項接查清理行動,對排查清理出的問題逐一進行整改。天水市河流水質監測斷面已達到32個,其中國考斷面3個、省考斷面3個、跨市聯合監測斷面9個、市級17個,每月進行水質監測1次。基本實現了重點河流監測斷面的全覆蓋。
(2)組織開展聯合執法。
集中組織開展河道淤塞、河岸垃圾、沿河搭建、沿河污水排放等河道問題的摸排,整治非法侵占水域岸線、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壞河流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加大綜合執法力度,統籌部門執法力量,構建“河長牽頭、部門協作、分級管理,齊抓共管”的流域保護管理模式,做到既一河一策、一段一長、分段負責,又通盤考慮、整體聯動、全域治理。
(3)進行綜合化治理。積極爭取國家項目,依托農村污水集中處理、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縣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流域綜合治理、堤防建設等項目進行綜合化治理。
3.主要經驗
3.1領導重視, 加大督導力度
成立了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落實河長制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設立了河長及河長制辦公室,明確了各級職責。確定了嚴格水資源管理、強化水城岸線管理、加強水污染防治、規范河道采砂管理、實施水環境治理、推進水生態修復、加強行政執法監管等7項重點任務。確定了加強組織協調、嚴格考核問責、落實經費保障、加強宣傳引導等4項推進措施。同時細化實化具體內容,分解落實到各成員單位。
3.2結合實際,創新河道管護模式
主要有將河道堤防建設工程與綠化美化措施相結合,堅持岸上岸下共同治理模式;將河長制工作與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全域無垃圾行動、美麗鄉村建設等緊密結合、抱團實施模式;探索建立了“河長+警長” 模式;將河道清理、岸域和沿河公路美化綠化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模式。
3.3強化宣傳引導。
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宣傳手冊、張貼條幅等方式,對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報道。積極總結推廣有關部門落實河長制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營造全社會關心河流、參與河道整治、保護水環境的良好氛圍。
4.結語
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通過制度建設,創新管理模式,加強水行政執法,建管并重,總結出天水市河道管護經驗,為其他區域水環境管護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