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氣候的異常變化以及人類對地下資源的開采,提高了地質災害的發生機率,這些地質災害不僅使人類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還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破壞,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地質災害,闡述了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別,對地質災害勘察與工程治理技術進行了論述分析。
【關鍵詞】地質災害;類別;勘察;工程治理技術
1、地質災害的概述
地質災害是因為自然原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全體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或使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資源發生嚴重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一般可分兩大類:第一類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又稱第一環境問題,屬自然地質災害。這些災害不以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轉移;第二類主要是由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稱第二環境問題,屬人為地質災害。目前我國發生的主要地質災害大部分都是各種人為因素引起環境問題。 人為因素引起地質災害的特征主要體現在:第一、人為災害面廣。建筑、通信、道路等設施工程的大規模擴展,影響著地區性的環境惡化,誘發區域性的自然災害(旱、澇),逐步導致全球性的自然災害(沙漠化等現象)。人類的活動波及范圍廣,具有“升溫效應”的影響力,誘發了地質和氣候災害的發生,其影響力是全球性的。第二、人為地質災害的損失巨大。自然災害中地震、臺風等損失較嚴重,而人為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損失也是巨大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建設行業的蓬勃發展,而人類引發的地質災害不在少數,并且沒有減幅的趨勢,造成的損失也是嚴重的。
2、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別
地質災害的類別主要有:(1)滑坡。滑坡是受到了河流、地震、降雨、人工切坡等地表水體對斜坡上的巖體或者土體的不斷沖刷,使較軟弱的巖土順坡下滑的現象。誘因是:開挖坡腳,劈山放炮,蓄水排水,亂砍亂伐,堆填加載。易發地區是:地質構造帶,易滑坡地區、岸坡地帶、強降雨地區。(2)泥石流。泥石流是普遍的自然地質災害,危害力也是極其強大的。泥石流是一種攜帶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主要出現在過度砍伐對植被大量破壞的地區,使泥土缺乏固定,促使泥石流的發生。誘因是:不合理的棄石、棄土,不合理的亂挖、亂伐、亂墾。(3)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被裂縫分割的巖土體,因為根部的空虛,導致折斷壓碎或者局部移滑,失去了穩定狀態,驟然脫離母體下滑,堆積在坡腳處的地質現象。(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地表巖石和土體在人為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塌陷,并形成塌陷坑是地質現象。誘因是:臨近地表水的近岸地帶,巖溶管道上或者巖溶地下水主流地帶,開采地下礦產資源,以砂石為主的松散覆蓋區,巖溶地下水位較淺的低洼區,排泄區。
3、地質災害勘察與工程治理技術分析
3.1地質災害勘察的分析
(1)明確測繪范圍。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前,需要對地質災害進行測繪工作,測繪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地表的點線面進行跟蹤、調查與研究分析,目的是為下一步工作提供地質災害相關信息,并且佐證地質災害的特征屬性。在確定測繪范圍的時候不能局限于地質災害發生的區域,還需要根據運動規律,對周邊一帶的地質環境進行測繪。(2)合理選取勘察方法。除了根據地質災害結構分析采取的傳統勘察方式以外,還需要采取多樣新型的勘察方法。比如在對滑坡進行勘察的時候,傳統的勘察方式有鉆探、槽(井)探和物探等,但是比如鉆探只能起到對地表進行分層的作用,所以應該在采取傳統方式的時候適當地結合其他的勘察方法。例如在使用鉆探勘察巖質滑坡的時候可以采用單動雙管鉆探工藝來完成,只有通過較高采取率巖芯的識別才有助于對滑坡體的客觀判斷。比如槽探雖然勘察起來比較直觀,但是成本比較大,而且風險較高,不管是鉆探還是槽探都會對原來地表造成破壞,所以需要配合原位測試的方式進行多樣勘察。(3)嚴格勘察取樣。地質災害勘察時,需要進行勘察樣品的采集工作。目前樣品的采集由于勘察方式的問題以及采樣容器、采樣測試參數值設定等問題,得到的樣品有不穩定性、代表性差等問題,使得采樣的測試結果不理想。在解決樣品問題上,除了要根據不同的地質災害情況采取不同勘察方式以外,為了提高樣品的統計性和真實性,可以采取相應的采樣方式。比如滑坡樣品采集的時候,為了減少采樣槽數量,減少工程成本,可采用環刀現場井(槽)側壁采樣,這種方式具有一井多采特點,有效減少了工程風險以及工程的成本。
3.2工程治理技術分析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勘察設計以及現行的相關規范制度、技術標準等,當前對地質災害進行勘察治理的主要工程有:排(截)水工程、支檔(攔)工程、護坡工程以及加固工程等。在對這些防治工程進行設計的時候要根據工程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工程治理技術。對于小型的滑坡,可以采取前緣支檔、后緣排水治理技術措施,對于中型以上的滑坡災害,需要根據已有的勘察資料采取更加詳細復雜的治理措施。對于危巖地質災害治理,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采取護坡、加固等技術措施,對于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質災害的治理,采取的措施需要根據塌陷以及沉降的程度采取排水或者加固等治理措施。總,在利用工程技術進行不同地質災害治理時候,先要分析已有的災害勘察資料,然后根據當地的災害實際、地質環境等采取相應的治理技術。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的發生,不僅影響到人民的財產生命安全,而且影響到社會可持續性發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治地質災害,通過對地質災害的勘察與工程治理技術的結合,從而有效防治地質災害,減小地質災害的危害性。
參考文獻:
[1]田卓慧.工程地質勘查技術措施與對策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
[2]曹贏.邊坡地質災害治理技術研究和分析[J].有色金屬文摘,2015
[3]李輝,李舜.不良地質災害治理分析評價及研究[J].大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