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配網故障定位及搶修對電力系統來說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故障定位及搶修時間的長與短,甚至會對整體配網的實際運作效率產生影響,應縮短故障定位和搶修時間,才能有效增加供電可靠性,進而提升供電優質服務。本文通過分析現階段配網故障搶修的現狀,著重探討基于縮短配網故障定位及搶修時間的技術手段,以期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供電優質服務水平。
關鍵詞:配網故障;搶修;服務水平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35-0111-02
引 言
全面提升配網運行效率,是提升供電企業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礎上能夠為用電客戶提供更加經濟、安全與可靠的電能服務。配網系統在運作時,應通過有效的方式來增加供電可靠性,縮短配網故障定位及搶修時間就顯得至關重要,應努力縮短配網故障搶修時間,提升配網故障定位及搶修效率,從而提高用戶對用電服務的滿意程度。
1 當前我國配網故障搶修的現狀
1.1 故障位置隔離效率較低
在配網故障定位的諸多原因中,有一部分是源于用戶,對用戶造成的故障問題,則不需要進行隔離處理,但因中壓故障所涉及的范圍偏大,在此情況下,為降低用戶停電所出現的概率,則應采用隔離方式而對其進行有效隔離。根據隔離經驗表明:通常中壓故障需要的時間大概為幾十分鐘,若配網結構存在消極因素,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分段混亂局面,進而增加配網故障隔離的實際難度。
1.2 故障定位準確率低
造成配網故障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所呈現出的故障類型具有復雜特點。因此,在對故障進行定位時,會頗費一定周章。如中壓故障會加大斷電范圍,但由于報告用戶與維修中心之間所處的距離相對較遠,所以會增加故障定位的時間,使得故障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被找到,進而得到解決。根據數據表明,中壓故障所需的定位時間大概為9.4min左右,若一旦遭遇復雜結構故障問題,則會進一步增加配網故障所定位的難度,使得時間搶修時間在此過程中被大量消耗。顯而易見,配網故障定位只有借助一定的技術輔助,才能使故障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如運用定位儀以及探測儀等特定技術,以實現對配網故障的準確定位,給予搶修充足時間。
1.3 故障搶修時效性偏低
故障搶修時效性偏低問題是故障定位的主要問題。對縮短配網故障及搶修而言,不但要借助一定技術作為輔助與支持,還要重視相關人員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其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尋到故障癥結所在,以快速解決故障問題。從現階段情況來說,相關人員對待工作并未能飽有十足的熱情,甚至采用敷衍了事的態度來對待工作,使得自身工作效率及質量一度出現滯緩狀態。同時,也難以提高對故障問題的重視,不能在工作規范的要求之下,及時奔赴到故障問題現場環境之中,最終貽誤了最好的搶修時間。
1.4 配套自動化系統利用率低
在進行配網調度工作當中,著重關注主要分段以及聯絡開關的實際狀態,但是當前大量基礎配網數據尚未建立一個能夠明確定位的相關應用平臺,對配網的生產管理以及故障搶修等工作難以有效保障。在配網運維搶修自動化系統難以有效提供配網運行的實時動態信息的時候,綜合利用效率相對較低,進而影響配網運維搶修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2 縮短配網故障搶修時間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常態化運維搶修管理制度
在配網運維搶修管理當中完善常態化運維搶修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對各項生產業務主要指標實現明確劃分,全面落實責任到人制度以及專人專管制度。確定具體指標負責人負責配網線路運行當中電壓合格率以及線路跳閘率等指標管理工作,并對相應負責人實際工作情況加以動態監管,通過績效考核對相應負責人進行有效督促與管理,全面提升工作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實設備主人負責制,對配網線路相關設備加強管理和維護工作,促使設備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并提升運行效率。同時,要對搶修工作、運維工作等進行月度考核,促使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2.2 優化搶修基本工作
要實現配網運維搶修優化管理,要全面優化搶修基本工作,以此為基礎全面提升配網運行效率。針對配網線路當中各方面重要線路、一般線路、一級用戶以及二級用戶相應設備實際運行情況要統一做好評估工作,進而實現優化管理。針對重要以及特別重要的相關設備,要合理進行一桿一卡制度的建立,結合設備責任人相關制度加以管理,對設備實際運行狀態實現動態監控,并詳盡記錄,有效落實設備基礎管理工作。
2.3 快速響應、正確處置
由供電服務搶修指揮中心統一協同,調度和95598在收到故障信息后,由指揮中心進行初步判斷后傳遞給搶修班組。搶修班組通過PDA或平板電腦接收搶修工單,前往故障點查找和處理故障。故障處理過程中,到達現場時間、故障點、預計搶修時間、實際搶修時間等重要信息都通過PDA或平板電腦實時傳遞到系統,客服人員可直接在系統中查看相關信息,包括停電信息的相關情況,如影響范圍、影響用戶、損失負荷以及停電分析等,并及時高效的通知到受影響客戶。
2.4 提高故障定位準確率
配有諸多技術可以為故障定位予以幫助,如載波通訊技術,這一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不受距離的影響,并能夠保證信心傳輸的安全性與準確性,因此在電力系統中受到了廣泛運用。再如,光纖通訊技術,其優勢在于可抵抗對線路的破壞,保障數據傳輸的快速性與安全性,所以在故障信息傳輸中經常出現。
2.5 措施完備、安全搶修
客服人員在接到一張工單后,由工單研判系統根據GIS分布圖及客戶電話反映情況,快速分析診斷出故障原因及范圍,通過GPS定位將故障處理工單派發給離故障點最近搶修班組,監控工單處理進展。配電搶修人員接到客服電話后迅速攜帶單兵系統來到事故現場對故障設施進行檢測,并利用該設備向搶修中心報告。隨后,供電服務調度指揮中心通過實時采集的現場數據對故障類型做出確認,并通過配網搶修平臺系統調配事故現場附近空閑的搶修車輛和人員,相關人員再攜帶工具、物資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施工。整場搶修用時少,充分利用了人力物力資源,縮短了搶修時間,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
借助4G無線網絡的遠程攝像機,指揮中心可以查看搶修現場的實時畫面,不僅能夠更加清楚的掌握故障情況,還可以監督現場搶修人員的作業,及時糾正違反安全生產規程的行為。比如:通過錄像避免以往人工檢查時沒有證據存在扯皮情況的發生;搶修中如遇客戶爭持時,可以對現場情況實時記錄,通過視頻回放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便協調處理糾紛;通過對講機可以與現場人員實時溝通交流,及時糾正違章行為;特別是在大型搶修工作中,可以全面全范圍進行指揮、監控現場工作,發揮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同時,收集故障點信息,建立故障檔案,對多次出現的同類型故障點采取整改措施,不僅對提升配網故障處理質量,對提高客戶滿意度也有重要意義。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縮短配網故障定位及搶修時間的手段探究來說,應對其實施改進與改變,還應重視對配網的維護工作,借助積極有效的運維手段,使配網故障定位的效率得以提升。并且,應通過對GIS技術、故障定位技術以及故障負荷監測技術等的有效運用,來促進對配網故障的準確定位。同時還應采用特定技術,來有針對性地解決故障問題,從而最大化地提高供電優質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葛 清,梁芙蓉.配網調度故障快速復電支撐系統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5(24):87.
[2]任桂田,王 鋼,李曉永.“互聯網+”模式下電力配網搶修指揮新體系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84(11):96~100.
[3]范文健,楊福鋒,武樹云.變電檢修常見的安全問題與提升變電檢修能力的有效措施[J].通訊世界,2017(10):204~205.
[4]彭 輝,鄭小娟.信息技術背景下如何提高配電網運維技術水平[J].科技經濟市場,2017(8):49~51.
收稿日期: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