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會嚴重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甚至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安全隱患。而影響微生物標本的合格率的因素具有多樣性,需要有關部門科學保護微生物檢驗標本,加強檢驗標本環(huán)節(jié)控制。本文對微生物檢驗標本合格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提高微生物檢驗標本合格率的措施,旨在為相關部門提供經驗借鑒,減少不必要事故的發(fā)生。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標本;合格率;質量控制;數據對比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35-0274-02
引 言
微生物標本檢驗包含多種學科內容,是研究標本對象中的微生物含量的重要方法。通過檢驗結果的最終對比,能夠明確檢驗對象中的微生物含量,進而實現對疾病的科學防治。基于此,由于微生物檢驗標本經常會出現不合格的情況,導致最終的檢查結果也存在不準確因素,有關部門必須科學掌握質量控制措施,有效規(guī)避標本檢驗不合格的情況,實現對標本檢驗的優(yōu)化控制。
1 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影響因素
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情況比較常見,除去樣本本身微生物含量不合格現象外,其外部影響因素也十分復雜,對標本不合格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具有以下幾點:①標本采集受到污染,微生物檢驗標本若與外界物品接觸,人員接觸,會滋生大量的細菌,甚至會改變原始微生物的數量,導致其檢驗結果出現偏差。②采集的時間錯誤,標本采集需要在一定的時間之內進行,若標本采集的時間過早或者過晚,均會對標本造成影響,影響樣本合格率。③人為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在人為標本采集過程中,由于裝載標本的容器未經消毒,會導致其污染標本;在送檢過程中,若送樣時間過長、微生物樣本儲存溫度不宜、日照影響等因素,也會導致其出現嚴重的污染,影響標本的合格率;在標本檢驗過程中,人為檢驗出現失誤,取樣方法不當、取樣標本錯誤、忽視實驗器材檢驗、測試用培養(yǎng)基污染,實驗器材消毒不當等,在實驗階段也會影響樣本質量。④在標本采集過程中,由于采集的標本數量嚴重不足,導致檢驗工作無法進行,無法得出準確的采集結果,需要重新采樣。⑤在標本分類標注過程中,由于裝載標本容器的條形碼破損,無法明確采集的標本信息,無法明確具體的來源,檢驗結果出現形式化。此外,在最終的標本信息反饋階段,由于標本與實際條碼不符,標本信息不對應,無法對最終的結果進行明確,使其出現嚴重的問題,影響了最終的檢驗成果。
2 微生物檢驗標本質量控制措施分析
某部門在微生物標本檢驗過程中,在五年內共發(fā)生50次標本檢驗不合格事故,該部門經過數據總結分析之后,對影響合格率的因素進行了明確,并采取了科學的措施,對其進行了控制,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2.1 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優(yōu)化整體作流程
針對以上標本不合格影響因素,有關部門需要從整體角度出發(fā),做好系統(tǒng)性的標本檢驗工作,并對各項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控制。由于微生物檢驗需要經過標本采集、標本儲存、標本送檢、標本檢驗、標本數據反饋等內容,而在整體流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工作人員、被采集對象等,一旦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了錯誤,會嚴重影響整體的檢驗結果,導致標本出現不合格情況[1]。基于此,有關部門需要強化環(huán)節(jié)控制,健全標本檢驗質量監(jiān)督體系,從宏觀角度出發(fā),對標本的采集過程、儲存過程、運輸過程、檢驗過程等程序進行明確規(guī)范,并制定相關的拒收標準,從源頭上減少外界對標本質量的影響。此外,針對不合格的標本樣本,有關部門需要留存相關證據,并做好相關記錄,明確造成標本不合格的原因,為后續(xù)工作提供指導。從微觀角度分析,需要細致對各項工作進行規(guī)范,并標本采集所需的時間進行明確,標本采集的儲存時間進行規(guī)范,針對不同類型的檢驗標本,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實現對檢驗標本的精細化管理。在標本采集之前,需明確不同類型標本的采集方法、并提前準備好儲存標本的容器,容器上對采集量進行標注,在采集工作進行過程中,采集器材進行明確,并對各項器材進行消毒,在采集結束之后,立刻將采集標本送至檢驗部門。另外,在標本運輸管理中,要對其進行密封保存,并避免日光對其造成污染,保障標本運輸的穩(wěn)定性。此外,在具體管理中,要做好樣本交接工作,嚴格落實標本檢查制度、核查工作,并做好相關的記錄[2]。
2.2 重視人員素質提升,提高人員專業(yè)能力
人員素質是造成檢驗標本不合格的關鍵性因素,由于人員的忽視,遺忘采集標本送檢情況,采集方法、容器辨識問題,均會導致最終的結果受到影響。基于此,有關部門必須對工作人員進行量化培訓,提升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在培訓開始之前,有關部門需集中所有工作人員,不同的崗位,設計不同的試卷,考核工作人員對崗位的認知,對檢驗標本相關知識的驗證,在此基礎上對各項知識點進行灌輸,提高工作人員的基礎知識能力。此外,在人員素質提升過程中,各部門可通過設計課件、課程的方式,要求經驗比較老道,素質能力較高的員工開展知識講座,并要求員工現場交流,現場提問,通過互動式的培訓方法,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標本容器選擇上,需要對各項容器進行該規(guī)定,并對標本量進行明確,在培訓過程中對關鍵點進行闡述,并闡述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除此之外,在素質提升過程中,有關部門可通過演示、角色扮演的方式,對標本采集檢驗工作進行規(guī)范,以宣傳教育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人員是保障標本檢驗合格率的關鍵要素,需要有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重視人員的監(jiān)督,并嚴格落實個人責任制度,提高員工的質量控制意識,減少檢驗標本的不合格率[3]。最后,基于人為因素對微生物標本的影響,若培養(yǎng)基、檢驗方法出現問題,也會嚴重影響最終的標本質量。在標本檢驗過程中,有可能造成樣本存在污染,在后期取樣過程中,檢驗人員需依據日常工作經驗,了解取樣的方法、器材,對取樣器材進行消毒,對實驗培養(yǎng)基質量進行檢驗,避免出現失誤造成檢驗出現人為誤差情況。
2.3 加強檢驗設備建設,重視信息系統(tǒng)管理
微生物檢驗室是保障檢驗結果,提供檢驗數據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檢驗工作存在問題,前面所有的工作都將前功盡棄。有關部門必須完善設備保障,強化設備信息管理。基于此,相關部門必須購置專業(yè)的標本運輸設備,并定期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保障設備的氣密性,保障容器、設備的防水性能。在接觸檢驗標本時,必須應用相關部門分發(fā)的消毒手套、消毒器材,應通過管理部門的統(tǒng)一分發(fā),能夠有效規(guī)避外界因素對標本產生的不良影響。此外,針對檢驗工作,必須對檢驗設備、檢驗流程進行規(guī)范,制定標本檢驗細則,避免檢驗過程中對標本造成污染。此外,各部門可應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利用傳感器設備對容器標本進行管理,通過信息系統(tǒng)對條形碼進行粘貼、識別,直觀的反映出樣本的信息,檢驗的項目,避免檢驗過程中出現疏漏。此外,有關部門在條形碼粘貼方式、粘貼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保障條形碼的牢固性,減少條碼對標本造成的不良影響[4]。
3 結 論
總而言之,微生物標本檢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若在送檢過程中出現標本不合格情況,會嚴重影響最終的檢驗結果,具有十分嚴重的后果,甚至會造成疾病的傳播,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甚至會造成無法預估的損失。在質量控制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優(yōu)化整體工作流程,并重視送檢人員素質的提高,減少外界因素對標本造成的影響,使其出現不合格的情況。
參考文獻
[1]范永興.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0):121.
[2]李祥武.西寧地區(qū)微生物檢驗標本運用PDCA在分析前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高原醫(yī)學雜志,2018,28(01):36~38.
[3]李曉琴,蔡 鳳.公共衛(wèi)生中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與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4):176~177.
[4]楊 敏,李遠波.探析微生物檢驗室內PDCA循環(huán)管理改進措施對檢驗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6):197~198.
收稿日期:2018-10-17
作者簡介:沈海柳(1988-),女,大學本科,主要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